出口到出海:中国企业如何以超800亿美元投资实现战略转型?|律新观察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作者丨若萱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在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全球生意实现路径上的战略升级日益明显。

2024年上半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跃度,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资企业在华经营,都必须充分了解经营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才能根据自身的全球化优势制定本土化的管理战略,实现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从出口到本地化经营的演进,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生意实现路径上的战略升级。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和平衡发展。

律新社在《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海外投资与工程》调研中了解到,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战略性的转变,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开始更加注重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在法律视角下,本地化经营不仅意味着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更包括了对当地商业习惯、文化习俗的深入理解和尊重。因此,中国企业出海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这促使律所必须调整其业务布局和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法律服务需求。


0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出海 

全球化与市场拓展——出海之路并非坦途

中国企业出海成为响应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旨在寻求新的增长机会。这一战略不仅使中国企业得以探索更广阔的市场,而且还通过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了技术交流和产品创新。随着全球贸易壁垒的逐渐降低,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更为开放,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市场竞争等挑战层出不穷,这要求企业必须制定周密的国际化战略和本地化经营策略,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能过剩也迫使企业寻求海外市场,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布局的优化。

图片

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长期发展和创新原动力

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如5G和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全球市场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的输出,中国企业与全球伙伴共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同时,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产业升级也促使中国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出海战略因此成为获取高端市场资源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这一转型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02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历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本

出海路径

1. 出口导向阶段

在早期,中国企业的出海主要依赖于产品出口,这一阶段的企业通常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这一时期的出海模式相对单一,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高,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有限。

国内知名经济学者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曾指出,相较于中国的经济规模、众多产业对全球的深远影响及其贸易地位,中国在全球对外投资中的排名和占比与其经济的综合影响力并不相符。尽管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但其对外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全球平均比重为33%,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6.6%。截至201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存量超过66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1位,占全球存量的比重仅为2.5%,相当于美国的10%和日本的一半。[1]

这表明,尽管“中国制造”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资本”尚未成为具有同等影响力的力量。此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然有限。以中国企业联合会2014年发布的数据为例,2014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3.6,其中只有1家公司的跨国指数达到了2014年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指数的64.55%。这也反映出中国资本的利润有90%来自国内而非全球市场。

2. 海外并购阶段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开始通过海外并购快速获取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这一阶段的出海模式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并购使得企业能够迅速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2016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并购披露交易总额达到了2213亿美元[2],创下历史新高。中美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旨在促进投资的政策举措,共同为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利的融资条件。 

这些因素促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除了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投资热点外,亚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并购交易数量也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在行业选择上,中国企业不仅继续关注那些符合企业战略和政策导向的科技和高端制造业,还开始将目光投向大消费、媒体和文娱等新兴领域,显示出投资布局的多元化趋势。

实现以上场景需要多种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境外投资可能过热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投资政策受到更严格的控制。在多个买家,包括一些中国买家参与竞标的情况下,卖方通常会提高售价,从而产生所谓的“中国溢价”。此外,除了并购交易前可能面临交易价格过高的问题外,海外并购后的整合也因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而难以实现预期的交易价值。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自2016年以来,中国海外并购交易量和金额连续五年急剧下滑[3]。新冠疫情影响可能持续反复,这一下滑趋势可能将延续。根据安永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2024年上半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为130.6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宣布的并购数量为206宗,同比下降19.2%。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可能更加谨慎或面临一些挑战。

3. 本地化经营阶段

过去,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成功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投资。这些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企业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正逐渐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截至 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ODI)已连续四年增长,且考虑美元升值的影响,人民币计价的ODI增长更为显著[4]

图片

平安证券研究院在报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特征与新趋向》中指出,2020年至202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整体表现不弱,但高位回落的压力明显,受到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趋势变化、中国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制造业逆全球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相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表现,中国直接对外投资表现更显积极,并受到全球广泛关注。

图片
当前,中国企业出海正转向本地化经营,即在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差异。这一阶段的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深耕,通过本地化经营提升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图片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正在增加,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54.6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这些投资不仅包括传统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涵盖了高科技和研发领域。例如,华为在全球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本地化。


03

本地化经营:适应市场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正经历从传统的出口贸易向深度的本地化经营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涉及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还包括法律合规、人才管理以及市场策略的全面本地化。 

本地化经营的行业数据与策略

在中国企业出海进入新阶段之后,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企业不再仅仅需要基础性的法律交易服务,而是转向更为系统性和复杂性的法律交易与需求,以支持其在海外市场的扩展和运营。在进行本地化经营时,企业通常会综合考虑市场研究、产品适应性、营销和品牌策略、法律合规、供应链管理和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

市场研究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从而更好地定位产品和服务。产品适应性要求企业调整产品设计和功能,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营销和品牌策略则通过本地化的营销手段和品牌传播,提高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认知度。同时,企业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包括税务、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等,确保法律合规。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旨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人才管理则强调招聘和培养本地人才,以提高企业在当地的运营能力和文化适应性。

图片

产品、营销与人才的本地化实践

产品与服务的本地化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企业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调整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食品企业可能会根据当地口味偏好调整配方,电子产品制造商则可能根据当地的电力标准和网络环境优化产品功能。服务型企业也会根据本地的商业习惯和法律法规,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海尔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在海外市场通过“本土工厂+自有渠道+本地服务”的模式实现了全链条的本土化。 

营销与品牌建设的本地化也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利用本地化的营销策略和品牌传播,增强与当地消费者的联系。例如,江淮汽车在全球主页发布针对不同地区的庆祝和促销活动,这样的本地化营销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本地认知度,也增强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人才和管理的本地化是企业适应当地文化和商业环境的重要手段。企业重视本地人才的招聘和培养,通过与当地大学合作培养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这种策略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通过这些本地化实践,企业能够在海外市场实现持续增长和成功。 


04

面向未来的律所布局:构建跨境服务网络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不断深化,其服务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出海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出口,而是扩展到了产能、产业链、供应链,甚至是整个体系的国际化。这种系统性出海要求企业在多个层面进行国际合作和竞争。法律服务需求也从基础性法律交易转变为更复杂的法律交易,涉及跨境并购、投资、运营等多个维度。这要求律所提供更深层次的法律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

可能的法律服务与合规挑战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法律环境,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合规监管体系。合规与监管成为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随着产业链的全球扩展,知识产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必须确保其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合规已成为企业海外经营的重要标准,这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的治理结构。

图片

律师业务及律所布局的考量

为了适应出海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律所需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发展主打专业、领先专业和特色专业。这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更贴近本地市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此外,律所应加强与境外律所的合作,建立丰富的合作网络,以便共享资源和信息。同时,律所还需要提供系统的涉外合规与法律方面的培训支持,以提升律师团队的国际服务能力,确保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通过这些考量,律所能够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律所出海的本地化经营策略

企业本地化经营与律所本地化经营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企业本地化经营主要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运营过程中,通过适应当地的文化、法律、商业习惯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律所本地化经营则侧重于法律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和服务能力的本地化,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国际化需求。


1. 律所本地化经营的服务与人才策略

律所的本地化经营着重于提供适应当地法律环境的法律服务。首先,服务本地化是核心,涉及提供符合当地法律和商业习惯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审查、诉讼代理等关键领域。这样的服务确保了法律实践与当地法规和商业惯例的无缝对接。其次,人才本地化是实现服务本地化的基石。通过招聘具有当地法律背景和文化理解的律师,律所能够提供更贴近本地市场的服务,确保法律服务的精准性和文化敏感性。

2. 律所本地化经营的合作网络与风险管理

除了服务和人才的本地化,律所还注重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与当地律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有助于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这种合作模式增强了律所对当地市场的响应能力,提升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律所致力于深入研究当地的法律环境和政策变化,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和建议,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此外,风险管理是律所本地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在本地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在全球扩张中稳健前行。


结语

中国企业的出海战略正从简单的出口贸易模式转向深度的本地化经营,这要求企业在产品、服务、法律合规等多个方面进行本地化调整。法律服务作为企业出海的重要支撑,需要律所提供更加专业、多元和贴近本地市场的服务。律所的全球布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法律服务的创新将是支持中国企业成功出海的关键。企业本地化经营和律所本地化经营都需要深入了解和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企业需要通过产品、服务、人才等方面的本地化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律所则需要通过提供专业的本地化法律服务来支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


[1]《新京报:中国将成资本净输出国,意义何在?》,人民网

[2] Thomson Reuters

[3]《乘风破浪,激流勇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常态”》,麦肯锡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征与新趋向》,平安证券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