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中国涉外律师如何弄潮出海红利?律新社《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正式发布

(以下为《报告》前言)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涉外法律服务的专业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这一发展轨迹,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至今,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蓬勃壮大,展现出其在支撑国家对外开放、维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不可或缺作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贸易领域的法律服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2023年,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国际贸易领域,进出口整体保持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国际贸易法律服务市场持续扩大,也使得涉外案件数量与国内案件数量均实现显著增长,法律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23年工作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累计受理涉及“一带一路”案件2944宗,总争议金额1600.17亿元,争议金额上亿元案件256件。贸仲委受理案件累计已涉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商事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案件程序复杂多样。 在海外投资与工程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政策红利及沿线巨大的基建需求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十多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凭借技术、成本、资金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尝试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实现了业务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4%,连续11年稳居世界前三;对外投资存量2.8万亿美元,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6年保持世界前三。以及2023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60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8%;81家企业入选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家承包商”,居各国首位。 随着国际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和政府机构需要专业的法律支持来应对各种挑战。一方面,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领域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而各国的法律制度各不相同,中国企业常常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面临投资市场准入、国家安全审查、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建设工程和贸易纠纷、劳工、环保、知识产权等合规经营以及涉及外汇管理制度、争议管辖等方面遇到贸易摩擦和投资纠纷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可能受到经济、政治、监管和文化因素的多重影响,包括政治不确定性、文化差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从项目筹备到执行落地,涉及众多法律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目的地的法律环境、国际合同的谈判与签订、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合规管理、争议解决机制等。 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及海外投资与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对法律服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贸易及海外投资与工程项目中,律师扮演着确保交易合法合规的关键角色,尤其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监管环境中,律师的职责显得尤为重要。国际贸易及海外投资与工程领域的法律服务不仅涉及争端解决、出口管制、海关合规等多个方面,还需要律师具备国际法和深刻理解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发展的能力。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专业的法律服务对于保障企业和国家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浪潮中,律师的角色已远远超越了法律咨询的范畴。随着国际贸易及海外投资与工程领域的不断演进,律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法律顾问转变为企业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面对不断演进的挑战与机遇,律师的专业智慧将成为企业发展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的重要因素。 如需阅读完整版律新社《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2024)》,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