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在祈福的时候说:做更好的自己!
那么,什么是“自己”?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自己”是那个充满压力的、焦虑的、渴望的、辛苦的人?
“更好的自己”意味着充满比较的、更被别人认可的状态?
当然不是。
我们希望更好的自己是轻松的、愉悦的、自在的、智慧的、丰盛的……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
似乎很难。
因为我们的事业中,市场还不够大、业绩还不够好、挑战还非常多;我们的家庭里,配偶还不够善解人意、孩子还不够有出息、家庭财富还不够多……
我们得努力啊,不然怎么能更好?

据说当前有个很厉害的工具,叫AI。
让很多人很兴奋,也很恐慌。
兴奋的是,AI可以大幅提升人们的工作效能,成为时代红利;
恐慌的是,原来的工作和收入可能被AI替代,生活更不确定。
那我们把“如果你是人类,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这个问题交给最有知识的AI,看它怎么解答:
看看ChatGPT的回答


再看看Kimi的回答

果然聪明!
它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作为人,我们有着各种天然的感觉能力,比如味觉,不需要学习和努力就先天拥有。但我们是否好好品味过桌子上家人用心准备的晚餐,还有各类美食?每当吃的时候,能否充分感受到食物的各种滋味?
此外,还有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和感受。比如,老师和长辈的教导与关心、家人的关爱与包容、爱人的体贴与呵护、朋友的认同与支持、同事的关照和协同……抑或是风中的香味、花瓣上的露珠、摇曳的树叶……还有那些看似颇具压力的指责、拒绝、否定、误解、忽视、背叛……以及你感受到的委屈、焦虑、孤独、无力、无助、嫉妒、怨怼……
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悲欢离合生成的数不胜数的感受,都是Kimi和ChatGPT梦寐以求想拥有的,但是它们只能拥有知识,无法拥有这些情感。因为它们知道的信息量是任何一个人的数亿倍,它们很理性,一切都可以确定了,一切都可以被算法控制。
你愿意过这样一切皆可确定的生活吗?

人们常常说2024年很卷、很焦虑,其实不是焦虑,只是害怕不确定性。
此刻,你是否忽然明白,原来此刻的不确定恰恰就是更好的生活,此刻正在感受五味杂陈的你就是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觉察到了你正在体验的各种滋味,这本身就是人被上天馈赠的最好的礼物。
原来,我们本自具足。感恩之情也因此油然而生。
人们的获得感常常源于比较和失去,因此,假如AI给了我们一种先验的体验,就是拥有无限知识后,依然羡慕人。
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在这座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如果放到我们的工作语境中来,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服务业人士,新年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美国作家大卫·梅斯特的《专业主义》一书中对“专业主义精神”有定义,凤梅姐特别认同:

“专业主义精神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系列技能,心怀快乐,不留遗憾,保持激情,永远学习新的东西,投资于不计费工时,接受他人的监督,促进自己成就非凡的成绩,用热情感染团队,让同事受益并督促其成长,让自己值得被跟随。”
“专业人士向客户提供服务,专业服务公司则获得品牌和声誉,好的品牌可以聚集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而形成专业人士更为强大的服务能力。”
可见,无论是人还是组织,“更好”的本质都是对当下的深度热爱,自己则在持续的热爱中传递爱。
所谓心怀快乐,并非我们不遇到挫折,而是能够体验所有挫折中的启示。
所谓持续加油、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之志,就在此过程中得以锤炼,也因此才能成就“熬”出来的成功与伟大。
安于在专业上吃苦的人值得敬佩,能够把专业之苦定义成甜的人更值得点赞,他们更多地验证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作品。带着美好的心情和状态去创作自己的作品,才是美好人生的“七寸”。很多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任何辉煌的事与物都难敌岁月消亡,唯有人的热爱与信念能成传世之宝。
因此,能从细微处感受美好,有为人之知足之心,定常怀感恩之情。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凤梅姐理解,能对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有感知力,定能发现诸多美意。知足者常乐,知足者感恩。在感恩中,为热爱加油,这应是不确定性时代下最确定的活法和算法。
一些更有趣的人总结了这句话,据说抄100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凤梅姐也“借花献佛”,送给大家: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祝各位朋友2025年:
保持知足,坚持加油。
但行好事,好运连绵!



2025年2月22日-23日,“加油·置顶热爱”第三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5品牌盛典期待您的参与,一同见证这场激情澎湃的思想盛宴!
坚持加油,置顶热爱,支棱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