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并购”热潮涌动 28例整体并入案七成选择京沪规模品牌所丨律新观察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李德胜 律新V品 2025年03月12日 18:33 

图片

作者丨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不确定时代挑战加剧,确定性的是抱团取暖。


律师行业规模化常见方式就是团队转入或整体并入,2024年中国律所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2025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进,呈现加速状态。律新社基于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中国律所间共发生了28起整体并入模式的合并事件,在这场并入浪潮中,全国性规模品牌大所“虹吸效应”凸显——


➢ 75%的律所,选择并入全国规模性品牌大所

➢ 京沪品牌大所成中小型律所并入首选,占比超一半

➢ 新一线城市成全国规模大所“并购”主战场

➢ 律所管理运营制度和文化愿景成为“并购”成功的重要前提



图片

区域优质品牌律所成为律所并购潮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5年1月12日,华商(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联合对外发布《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与华商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战略合并后更名的说明(附简介)》,标志着新疆规模最大的本土律所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及其四家分所正式并入华商体系,华商一次性新增五家分所。此次合并是地方本土律所整体并入全国规模品牌大所的典型合并案例。


与此同时,各地区整体并入现象正进一步加剧。律所间整体并入的合并模式趋势持续显现。据律新社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1日期间,全国共有28家律所通过整体并入方式完成合并重组。从重组路径看,21家律所选择加入全国规模律所品牌体系,占比75%,7家律所选择整体加入本区域品牌律所。全国规模律所品牌在行业整合中的主导性效应凸显。


图片

中国律所“整体并入”事件统计

(2024年1月-2025年3月)

时间

合并事件

(点击查看相关内容)

并入

品牌大所

整体并入的律所

地点

2024.

01.02

上海协力(长沙)律师事务所与湖南三能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合并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协力

湖南三能

长沙

2024.

01.02

广东海瀚律师事务所整体并入汇业深圳办公室

汇业

广东海瀚

深圳

2024.

01.04

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广东诚公(长沙)律师事务所吸收合并九展律师事务所

广东诚公

湖南九展

长沙

2024.

03.15

盈科喜讯 | 广东法道行律师事务所并入北京市盈科(江门)律师事务所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盈科

广东法道行

江门

2024.

04.19

新闻丨道可特成都办公室与四川嘉司迪律所举行合并签约仪式

道可特

四川嘉司迪

成都

2024.

04.21

动态 | 德和衡(长沙)律师所吸收合并湖南本章律师事务所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德和衡

湖南本章

长沙

2024.

05.06

祝贺江苏锡惠律师事务所与江苏谋盛律师事务所合并

江苏谋盛

江苏锡惠

无锡

2024.

05.20

醉美甘肃,德和衡(兰州)扬帆起航—北京德和衡(兰州)律师事务所吸收合并甘肃久铭律师事务所

德和衡

甘肃久铭

兰州

2024.

06.03

山水相融,行稳致远 | 谱天格律所与功承瀛泰律所合并仪式圆满举办

功承瀛泰

广东谱天格

深圳

2024.

06.21

上海中联(天津)律师事务所、天津君辉律师事务所合并联合声明

中联

天津君辉

天津

2024.

06.24

【法之识动态】热烈祝贺四川法之识律师事务所与四川汇韬律师事务所合并签约仪式圆满完成

四川汇韬

四川法之识

四川

2024.

08.22

携手同行、共赢未来|三禾律所&理永律所合并签约仪式暨见面交流会圆满举行

山东三禾

山东理永

山东

2024.

09.23

热烈祝贺!北京中闻(昆明)律师事务所成功吸收合并云南博凡律师事务所

中闻

云南博凡

昆明

2024.

09.24

中联动态 |中联天津和北京庞标律所合并暨欢迎庞标律师回津执业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中联

北京庞标

北京

2024.

11.04

携手同行 合作共赢 | 云南恩奇律师事务所与凌云(玉溪)律师事务所合并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凌云

云南恩奇

玉溪

2024.

11.10

知恒喜讯 | 知恒律师事务所与泰米斯律师事务所合并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知恒

泰米斯

\

2024.

11.22

智绘未来 悦行拓远——博拓所律师整体并入君悦律师事务所欢迎仪式隆重举行!

君悦

博拓

上海

2024.

12.02

内蒙古东日律师事务所、内蒙古瀛可赛恩律师事务所合并联合声明

内蒙古东日

内蒙古瀛可赛恩

内蒙古

2024.

12.24

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整体并入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

中联

安徽徽商

合肥

2024.

12.26

重磅发布|广东闻乐律所与广东博谦律所合并声明

广东博谦

广东闻乐

广州

2024.

12.26

迭新致远,共创未来|中联郑州办公室与河南九格律师事务所举办合并备忘录签署仪式

中联

河南九格

郑州

2025.

01

汇业动态|汇业重庆办公室合并迁址仪式成功举办

汇业

重庆永和

重庆

重庆瑞海

2025.

01.12

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与华商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战略合并后更名的说明(附简介)

华商

新疆云正盛业

新疆

2025.

01.21

国樽动态|携手并进,国樽嘉兴分所与浙江隆智律所正式合并

国樽

浙江隆智

嘉兴

2025.

02.12

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与内蒙古鼎印律师事务所合并联合声明

内蒙古若辉

内蒙古鼎印

内蒙古

2025.

02.25

重磅官宣 | 北京德和衡(湘潭)律师事务所与湖南湘晋律师事务所合并公告

德和衡

湖南湘晋

湘潭

2025.

03.01

华商(永州)律所 & 湖南九子龙律所合并欢迎仪式暨交流会圆满举行,共绘“明天会更好”新篇章!

华商

湖南九子龙

永州

2025.

03.01

【重磅】 双城共振·全域赋能 | 泽珲律所整体加盟泽大律所,律所运营及数智化服务再升级

浙江泽大

四川泽辉

\

律新社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平台、各地司法局/律协官网、各律所官网及各媒体平台报道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律所凭借全国化布局优势在这场行业整合浪潮中尤为引人注目,共有17家律所选择整体并入京沪品牌。如4家律所选择并入中联、3家律所选择并入德和衡、2家律所选择并入汇业等,这些总部位于京沪的律所凭借成熟的管理体系、跨区域服务网络及品牌溢价优势,通过吸收合并模式快速扩张,其合并案例中均保持“北/上总所”的架构模式。这种格局印证了市场对京沪律所“全国服务网络”品牌认知的深度认同,其规模化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总部经济”现象的形成,根植于客户认知与人才集聚的双重驱动。国际知名企业和大型企业客户通常倾向选择总部设在北京、上海的律所处理跨区域法律事务,认为这类机构更具全国服务能力和专业权威性。同时,全国规模品牌所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专业赋能机制,能有效解决区域本土律所发展中的业务拓展瓶颈与人才保留难题。华商律师事务所作为深圳首家突破千人规模的区域强所,通过构建特色专业领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亦展现出对各区域市场的强大吸附力,两家区域律所(其中,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作为新疆头部区域律所,其原有的总所及四家分所统一并入华商品牌)决定整体加入华商品牌体系。(相关链接:中国新锐“千人所”密码?条条大路通“做大”与“长大”


图片


此外,新一线城市以11起的整体并入案量位居首位,远超一线城市(6起)及其他能级城市,反映全国规模品牌大所布局重心从传统一线向高潜力新一线转移。长沙、成都、杭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因区域经济增速快、法律服务需求激增,成为规模化律所下沉首选。与此同时,二线(3起)、三线(5起)、四线(3起)整体并入量总和等于新一线城市,侧面印证了规模大所下沉低线城市的困境:成本收益失衡:低线城市案源分散,规模化管理难度高;本地化壁垒:低线城市强所依赖政府关系与地缘资源,外部品牌难以渗透



图片

律所间选择整体并入的合并模式的本质,是从“单体生存”向“生态共生”的战略跃迁。通过品牌势能推动制度、文化、业务的系统升级,再借力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化与资源整合,最终构建“客户-律师-律所”的价值共生网络。这一路径不仅是行业整合发展下的选择,更是法律服务生态从分散竞争走向协同创新的趋势。


1.品牌效应方面









整体并入规模品牌大所后,并入律所的团队获得规模品牌大所加持。一方面,规模品牌大所通常具有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尤其是在地域差异明显的法律服务市场中,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律所的品牌更具吸引力。通过合并,原律所团队借助规模品牌大所的声誉,提升自身在客户心中的地位,从而赢得更多业务机会。例如,云南博凡律师事务所并入北京中闻(昆明)律师事务所,通过中闻品牌,在本地竞争中凸显“全国性综合服务能力”优势,实现从“本土服务提供者”转型为“全国网络节点”,吸引更高端客户群体。与此同时,品牌大所往往拥有更全面的资质和更丰富的经验。合并后的律所能够整合双方的资质资源,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在招投标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


2.资源和业务整合方面









律所间整体并入的合并模式,不仅仅是两家律所在专业资源、客户群体及市场覆盖上的简单相加,更是触发了双方深层次的互动与融合。这种整合促进了知识、经验、技术和业务的深度交汇,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法律服务产品。博拓律师事务所作为青年律师占比高达80%和法律科技应用为特色的新兴律所,并入君悦律师事务所后,为博拓的青年律师开辟了更宽广的职业舞台和成长路径。而君悦在火星定律科技公司支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借助法律科技的翅膀,为自身发展加速。此外,广东海瀚律师事务所整体并入汇业深圳办公室后,进一步增强汇业在政府部门、央企国企、民商事争议解决、金融与资本市场、知识产权、房地产、并购与投融资等领域的团队力量和专业实力。


图片


3.规模化运营方面









并入后的律所在人员规模、服务网络、业务范畴上实现了显著扩张,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律所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法律服务,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德和衡(长沙)律师事务所吸收合并湖南本章律师事务所后,人员构成更加壮大,专业实力愈发凸显。根据德和衡(长沙)的发展蓝图,未来两年内,其人员规模预计将达到300人,其中执业律师不少于240人,业务创收有望实现翻番增长,并朝着成为“国家级优秀律师事务所”的目标稳步迈进。


总体而言,律所间选择整体并入的合并方式,绝非单纯意义上的规模扩张行为,而是一场全面的战略整合与重塑。短期来看,它实现了品牌资源共享、业务优势互补和更为强大的规模协同效应;长期来看,它涵盖了战略定位、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的持续升级与发展。



图片


整体并入模式的合并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与资源的深度整合,既要保持原有律师团队的特性,又要与品牌大所的战略定位相契合。从过往律所合并的案例来看,成功实现融合需满足以下三方面保障:一是战略共识,即合并双方需明确并认同合并后的共同目标;二是制度弹性,意味着在整合过程中需平衡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确保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三是秉持长期主义理念,为合并后的整合过程预留足够的磨合时间,以逐步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1

战略共识



在律所整体并入规模品牌大所的过程中,战略共识是确保双方能够携手并进的基础。这要求合并双方不仅要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还需要对合并后的共同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北京德和衡(兰州)律师事务所吸收合并甘肃久铭律师事务所后,德和衡(兰州)在久铭律师事务所28年的基础上,依托德和衡的品牌,深入学习并践行德和衡的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专业分工和团队协作为依托,以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保障,融合德和衡各地优秀律所的丰富资源与行业经验,发挥专业能力与管理优势,以一体化的知识管理体系及执业标准,延展法律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走品牌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转型道路,进一步推动律师行业创新发展。

2

制度弹性



制度弹性是实现本土律所与品牌大所顺利整合的关键。在整合过程中,既要保持品牌大所原有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又要充分尊重区域律所的独特文化和律师团队的特性。因此,需要在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既符合品牌大所标准又兼顾原区域律所特点的规章制度。如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率先提出并践行“N+1”品牌运营模式,即由N个区域强所携手共创、共建、共享一个全国大所品牌。通过长期合作,在事业理念、市场战略、管理结构、业务标准等方面实现高度认同,以律所自主、区域协同与全国统筹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运营方式,开创了中国律所规模化发展的全新路径。中联凭借“N+1模式”的独特魅力和制度优势,在2024年吸收合并多家区域律所。


3

长期主义理念



秉持长期主义理念是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选择与品牌大所的合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双方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在合并之初就应树立长期主义的理念,为合并后的整合过程预留足够的磨合时间。例如,原广东海瀚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现汇业深圳办公室主任刘海春表示:“全新的汇业深圳办公室将充分依托汇业现有网络资源,壮大汇业在大湾区的服务能力,全面支持好汇业2049发展战略。” 



图片

随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法律服务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整合趋势日益明显。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全国董事局主席蒋琪在“向上走·山顶见”律新社中国律师业2024年度观察的特别视频版中提到:“2025年,中国律师业一定是一个合并之年。因为只有合并重组才能整合资源;只有合并重组才能够共同出海;只有合并重组才能够有效的、共同的使用AI技术;只有合并重组才能共御风险、做大做强。”在此背景下,区域律所为打破地域壁垒、中小型律所为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整体并入规模品牌律所,已成为法律服务行业整合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这一动向不仅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还加速了法律服务生态由分散状态向协同创新模式的转变,推动了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优化升级。


长按识别二维码
律新社观察 更多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