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时代挑战加剧,确定性的是抱团取暖。
律师行业规模化常见方式就是团队转入或整体并入,2024年中国律所规模化进程持续推进,2025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进,呈现加速状态。律新社基于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中国律所间共发生了28起整体并入模式的合并事件,在这场并入浪潮中,全国性规模品牌大所“虹吸效应”凸显——
➢ 75%的律所,选择并入全国规模性品牌大所
➢ 京沪品牌大所成中小型律所并入首选,占比超一半
➢ 新一线城市成全国规模大所“并购”主战场
➢ 律所管理运营制度和文化愿景成为“并购”成功的重要前提

区域优质品牌律所成为律所并购潮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5年1月12日,华商(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联合对外发布《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与华商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战略合并后更名的说明(附简介)》,标志着新疆规模最大的本土律所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及其四家分所正式并入华商体系,华商一次性新增五家分所。此次合并是地方本土律所整体并入全国规模品牌大所的典型合并案例。
与此同时,各地区整体并入现象正进一步加剧。律所间整体并入的合并模式趋势持续显现。据律新社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1日期间,全国共有28家律所通过整体并入方式完成合并重组。从重组路径看,21家律所选择加入全国规模律所品牌体系,占比75%,7家律所选择整体加入本区域品牌律所。全国规模律所品牌在行业整合中的主导性效应凸显。

中国律所“整体并入”事件统计
(2024年1月-2025年3月)
时间 | 合并事件 (点击查看相关内容) | 并入 品牌大所 | 整体并入的律所 | 地点 |
2024. 01.02 | 协力 | 湖南三能 | 长沙 | |
2024. 01.02 | 汇业 | 广东海瀚 | 深圳 | |
2024. 01.04 | 广东诚公 | 湖南九展 | 长沙 | |
2024. 03.15 | 盈科 | 广东法道行 | 江门 | |
2024. 04.19 | 道可特 | 四川嘉司迪 | 成都 | |
2024. 04.21 | 德和衡 | 湖南本章 | 长沙 | |
2024. 05.06 | 江苏谋盛 | 江苏锡惠 | 无锡 | |
2024. 05.20 | 德和衡 | 甘肃久铭 | 兰州 | |
2024. 06.03 | 功承瀛泰 | 广东谱天格 | 深圳 | |
2024. 06.21 | 中联 | 天津君辉 | 天津 | |
2024. 06.24 | 四川汇韬 | 四川法之识 | 四川 | |
2024. 08.22 | 山东三禾 | 山东理永 | 山东 | |
2024. 09.23 | 中闻 | 云南博凡 | 昆明 | |
2024. 09.24 | 中联 | 北京庞标 | 北京 | |
2024. 11.04 | 凌云 | 云南恩奇 | 玉溪 | |
2024. 11.10 | 知恒 | 泰米斯 | \ | |
2024. 11.22 | 君悦 | 博拓 | 上海 | |
2024. 12.02 | 内蒙古东日 | 内蒙古瀛可赛恩 | 内蒙古 | |
2024. 12.24 | 中联 | 安徽徽商 | 合肥 | |
2024. 12.26 | 广东博谦 | 广东闻乐 | 广州 | |
2024. 12.26 | 中联 | 河南九格 | 郑州 | |
2025. 01 | 汇业 | 重庆永和 | 重庆 | |
重庆瑞海 | ||||
2025. 01.12 | 华商 | 新疆云正盛业 | 新疆 | |
2025. 01.21 | 国樽 | 浙江隆智 | 嘉兴 | |
2025. 02.12 | 内蒙古若辉 | 内蒙古鼎印 | 内蒙古 | |
2025. 02.25 | 德和衡 | 湖南湘晋 | 湘潭 | |
2025. 03.01 | 华商 | 湖南九子龙 | 永州 | |
2025. 03.01 | 浙江泽大 | 四川泽辉 | \ | |
律新社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平台、各地司法局/律协官网、各律所官网及各媒体平台报道 |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律所凭借全国化布局优势在这场行业整合浪潮中尤为引人注目,共有17家律所选择整体并入京沪品牌。如4家律所选择并入中联、3家律所选择并入德和衡、2家律所选择并入汇业等,这些总部位于京沪的律所凭借成熟的管理体系、跨区域服务网络及品牌溢价优势,通过吸收合并模式快速扩张,其合并案例中均保持“北/上总所”的架构模式。这种格局印证了市场对京沪律所“全国服务网络”品牌认知的深度认同,其规模化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总部经济”现象的形成,根植于客户认知与人才集聚的双重驱动。国际知名企业和大型企业客户通常倾向选择总部设在北京、上海的律所处理跨区域法律事务,认为这类机构更具全国服务能力和专业权威性。同时,全国规模品牌所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专业赋能机制,能有效解决区域本土律所发展中的业务拓展瓶颈与人才保留难题。华商律师事务所作为深圳首家突破千人规模的区域强所,通过构建特色专业领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亦展现出对各区域市场的强大吸附力,两家区域律所(其中,新疆元正盛业律师事务所作为新疆头部区域律所,其原有的总所及四家分所统一并入华商品牌)决定整体加入华商品牌体系。(相关链接:中国新锐“千人所”密码?条条大路通“做大”与“长大”)

此外,新一线城市以11起的整体并入案量位居首位,远超一线城市(6起)及其他能级城市,反映全国规模品牌大所布局重心从传统一线向高潜力新一线转移。长沙、成都、杭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因区域经济增速快、法律服务需求激增,成为规模化律所下沉首选。与此同时,二线(3起)、三线(5起)、四线(3起)整体并入量总和等于新一线城市,侧面印证了规模大所下沉低线城市的困境:成本收益失衡:低线城市案源分散,规模化管理难度高;本地化壁垒:低线城市强所依赖政府关系与地缘资源,外部品牌难以渗透。

律所间选择整体并入的合并模式的本质,是从“单体生存”向“生态共生”的战略跃迁。通过品牌势能推动制度、文化、业务的系统升级,再借力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优化与资源整合,最终构建“客户-律师-律所”的价值共生网络。这一路径不仅是行业整合发展下的选择,更是法律服务生态从分散竞争走向协同创新的趋势。
1.品牌效应方面
2.资源和业务整合方面
3.规模化运营方面
并入后的律所在人员规模、服务网络、业务范畴上实现了显著扩张,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律所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法律服务,满足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德和衡(长沙)律师事务所吸收合并湖南本章律师事务所后,人员构成更加壮大,专业实力愈发凸显。根据德和衡(长沙)的发展蓝图,未来两年内,其人员规模预计将达到300人,其中执业律师不少于240人,业务创收有望实现翻番增长,并朝着成为“国家级优秀律师事务所”的目标稳步迈进。
总体而言,律所间选择整体并入的合并方式,绝非单纯意义上的规模扩张行为,而是一场全面的战略整合与重塑。短期来看,它实现了品牌资源共享、业务优势互补和更为强大的规模协同效应;长期来看,它涵盖了战略定位、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的持续升级与发展。
整体并入模式的合并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与资源的深度整合,既要保持原有律师团队的特性,又要与品牌大所的战略定位相契合。从过往律所合并的案例来看,成功实现融合需满足以下三方面保障:一是战略共识,即合并双方需明确并认同合并后的共同目标;二是制度弹性,意味着在整合过程中需平衡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确保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应性;三是秉持长期主义理念,为合并后的整合过程预留足够的磨合时间,以逐步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1
战略共识
2
制度弹性
制度弹性是实现本土律所与品牌大所顺利整合的关键。在整合过程中,既要保持品牌大所原有的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又要充分尊重区域律所的独特文化和律师团队的特性。因此,需要在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既符合品牌大所标准又兼顾原区域律所特点的规章制度。如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率先提出并践行“N+1”品牌运营模式,即由N个区域强所携手共创、共建、共享一个全国大所品牌。通过长期合作,在事业理念、市场战略、管理结构、业务标准等方面实现高度认同,以律所自主、区域协同与全国统筹管理相结合的一体化运营方式,开创了中国律所规模化发展的全新路径。中联凭借“N+1模式”的独特魅力和制度优势,在2024年吸收合并多家区域律所。
3
长期主义理念
秉持长期主义理念是实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选择与品牌大所的合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双方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在合并之初就应树立长期主义的理念,为合并后的整合过程预留足够的磨合时间。例如,原广东海瀚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现汇业深圳办公室主任刘海春表示:“全新的汇业深圳办公室将充分依托汇业现有网络资源,壮大汇业在大湾区的服务能力,全面支持好汇业2049发展战略。”

随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法律服务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整合趋势日益明显。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全国董事局主席蒋琪在“向上走·山顶见”律新社中国律师业2024年度观察的特别视频版中提到:“2025年,中国律师业一定是一个合并之年。因为只有合并重组才能整合资源;只有合并重组才能够共同出海;只有合并重组才能够有效的、共同的使用AI技术;只有合并重组才能共御风险、做大做强。”在此背景下,区域律所为打破地域壁垒、中小型律所为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整体并入规模品牌律所,已成为法律服务行业整合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这一动向不仅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还加速了法律服务生态由分散状态向协同创新模式的转变,推动了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