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分所开了吗?”2年57家名所蜂拥而至!海南律师业三十“新”立
“海南所开了吗?”最近,这句话正成为中国律所主任的问候语。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这一次她承载着一个大国对全球化的信心和展现更加开放的格局,自贸港的基础是法治,自贸港的建设更依赖营商环境,这对于海南乃至全国律师行业都是机遇和挑战。
6月8日,国新办在京举行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一句话总结就是顶格开放、全力支持。该方案的落地意味着海南法律服务行业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律新社持续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影响,中国律师业正在涌现“海南”现象,诸多律所开设海南分所。根据6月份刚刚公布的数据,海南近两年已经引进和新设57家律师事务所,海南律师行业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海南律师业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不可限量的勃发期。
律师行业的发展和律所管理制度的优化依赖于当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律师行业的蓬勃发展不能离开市场经济制度的支持。市场经济制度的起伏折射的是律师行业发展的兴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这里一直被视为国防前哨,相对比较封闭。60年代,当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时,同在热带阳光照耀下的海南岛,仍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但同时,这里也有着风光旖旎,惹人沉醉的风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喀斯特溶洞鬼斧神工,三千里海岸树影婆娑,无一不在彰显着这座岛屿最美的底色。但海南在这三十年里是封闭的,没有市场经济,没有律师行业。1979年,被称为中国律师制度恢复的元年,当年12月司法部下发《关于律师工作的通知》,此时全国有212名律师。这时距离海南建省还有9年之久,此时的海南还属于广东管辖。1980年,广东律协成立。1986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6年后海南律协成立。1983年,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在蛇口成立,而海南还没有等到她的转机。整个80年代是海南在艰难的探索,直到1988年,海南迎来了她的转机——4月13日,海南建省,并且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而两年前,中国举办了首次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共有2.9万参加考试,有1134人取得律师资格。1988年,第一批4家合作制试点律所已经成立,分别是经纬、北方、君合、大地,其中君合于1992年在海南设立第一家分所。
1988年,中国法律事务中心随之成立了海南办公室。在那一时期,政府的法律服务机构在北上广深等经济最先放开的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是中国律所规模化的雏形。同时,我国开始进行合作制律所尝试,律师总人数不足3万人。
之后海南的主旋律就是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带来了律师行业的发展,这其中海南经济发展几经波折,律师行业的发展也随之沉浮。建省前的1988年,全岛19个市、县,仅有22家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不足100人。
在1991年,国务院设定了房改总目标,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1992年小平南巡,更是极大鼓舞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市场经济急速升温,海南迎来了第一次发展浪潮。
海南的房地产进入狂欢时刻。房地产泡沫在1993年因中央政策调控而破灭,海南的发展被按下暂停键。之后,海南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跌入倒数第一。
1992年,中伦律所成立,其于2020年在海口成立办公室、海问律所成立、大成律所成立,其于2020年在三亚成立办公室、天元律所成立,其于2020年在三亚成立办公室、隆安律所成立、方达律所成立……1992年以后,中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中国律所数量不断增加。1996年海南出台《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执业条例》,其中可以设立个人所是突破性、试验性质的制度。同年,《律师法》出台,第18条规定可以设立合伙制律所。此时,全国律所数量已经到达8265家。
海南原律协副会长、国浩律师事务所海南办主任姜丹曾任海南律协副会长,谈到这段历史,她告诉律新社,海南有“最知名”房地产领域各类改革尝试及其由此产生的纠纷与审判。1993年,此时的海南这座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一年后给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泡沫破灭后,海南在1993年应运而生“房地产审判庭”,也有了最早的一批房地产专业律师。像维特所、方圆所、信达所、天歌所,是这方面的代表。
海南这个时期是国办、合作、合伙、个人所并行发展的时期,大小所林立,参差不齐、野蛮生长。这中间有一大批内地敢闯敢干的律师,来到海南为特区建设,为当时海南的金融创新、土地改革、房地产等领域提供服务。其中典型的有海南律师服务的海南华银、赛格、中亚等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从设立到清算的全过程,为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开放提供经验。之后随着第一轮房地产泡沫破裂,海南进入发展的低潮区,很多律师离开了海南。
2000年,那一年,海南的环岛高铁还没开通,环岛一趟还要花上好几天时间;那一年,海南房价1980/平;那一年,海南依旧低迷,困在房地产泡沫中久久不能回复,一栋栋烂尾楼便是这个城市里最常见的建筑。
2000年,央视到三亚拍摄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众多国人在21世纪第一个清晨,听到了海南的名字,带着熟悉和久违的味道。此后,随着两个黄金周的火爆,海南的旅游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人,选择游览天涯海角,去触摸椰风,品尝海韵。
正是2000年这至关重要的一年,海南走出泡沫经济的阴影。也正是在2000年,海南全省律师事务所达到了90家左右,执业律师保持在530人左右。
2001年,中国加入WTO,此时中国律师行业已经历22年的发展,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更迎来了涉外法律服务的大发展,律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很快进入群雄时代。
2002年,海南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在海口、三亚成立新律所,而这一政策会延续十几年之久,并在2018年迎来转机。
2007年10月,《律师法》修订通过,规定个人可以设立律所。而在11年前海南已作出相关规定。
2010年1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立国际旅游岛,海南找到了一条黄金赛道,但道阻且长。此时中国律师的整体创收突破400亿,海南是3亿。海南执业律师数量徘徊在960人,迟迟没有破千,这样的发展来之不易,但海南律师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大的机遇。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5年后海南自贸区总体方案获批。2014年,在深圳,中国第一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所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实行合伙联营试行办法》正式落地。5年后,海南会出台《港澳律师事务所与海南律师事务所实行合伙联营的试行办法》,同一年,华商萧一峰(海口)联营律师事务所在海口揭牌成立。该律所是海南第一家联营律师事务所,也是我国首家琼港联营律师事务所。2018年,转眼海南已过而立之年,习总书记在海南发表建省办特区30周年讲话,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香港,新加坡,迪拜和鹿特丹作为目前世界最为著名的四大自由贸易港,联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受益于此。此时,中国律师整体创收突破1000亿元。海南等到了她的发展机遇,海南的律师行业也迎来了她的转机。开始有更多的大所来到海南,海南律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到2018年,海南有社会律师2139人、公职律师334人、公司律师52人、律师事务所133家,除三沙市外,各市县至少有1家律师事务所。2019年,海南有143家律师事务所,2499名执业律师,律师人数与全省总人口比约为万分之二点六。从中国律师制度恢复的40年经验来看,中国越来越开放,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已从2018年的第46位跃升至今年的第31位,提升15位,首次进入世界前40位。营商环境的提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投资注入了强心剂,也为律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中国法律市场的增长必将持续。回首过去三十年,海南发展几经波折令人百感交集,仍不断探索着自己的道路,虽经历艰难,终达彼岸。
相关链接 海南这盘大棋
十几年前的一篇文章《海南如何打造律师业“航母”》中提出了至今仍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海南律师业有无必要打造这艘“航母”?回答是:这艘“航母”急需打造;二是这艘“航母”如何打造?回答是:一是减少内耗,二是需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律师行业一直在探索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之道。一切竞争均是人才之争,而人才之争究其本质是管理之争。
管理的核心就是人,而人都是有私利性的,好的管理能引导私利与公利相容,而坏的管理则会诱导人去牺牲公利以保全私利,甚至利用组织的规则漏洞以自肥。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我们雇佣的不是人的双手,而是整个人,包括他的脑,和他的心。2019年9月27日,海南省人大会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律所的现代管理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自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该《条例》看未来律所将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将逐步实现多元化、多渠道、多产业链、国际化的全面发展。《条例》共7章54条,内容丰富、实用,在制度设计上有较多的创新亮点。
1、设立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出资额由30万元降低到10万元,设立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人数由20名以上降低到10名以上,设立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出资额由1000万元降低到100万元;2、放宽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准入条件,除了执业律师外,允许注册会计师等其他专业人士成为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但其人数和出资比例均不得超过25%。3、借鉴新加坡律师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实行公司化管理,允许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公司制律师事务所;4、允许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驻海南代表机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从事部分涉海南的商事非诉讼法律事务,这是中央赋予海南的独有政策,体现了中央对海南法治建设的重大支持;5、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律师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的规定,增加了律师申请调查令、代理生效案件申诉中享有的权利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律师合法权利的规定;6、优化律师行业放管服,对服务和监管等规则进行完善,比如将行政处罚权扩大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7、增加符合人才引进相关规定的律师享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待遇内容;8、参照香港和新加坡的做法,进一步明确了律师事务所按照国家的规定实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9、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时间。律师执业和律师事务所设立由原来的两级审批变为一级审批,统一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同时,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审批审核时限由原来的30日分别缩短为2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
海南原律协副会长、法立信律所符琼芬主任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她认为《条例》创新了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同时还有诸多涉外法律服务内容,为吸引优秀律师特别是优秀青年律师来琼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对合伙制律师所的设立条件也降低了门槛。
据统计,从《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条例》发布以来的近十个月,海南引进和新设立律师事务所已有57家,新增占比40.7%;新增律所的律师275人,新增占比11.1%,其中香港律师5人;有海外教育背景的26人;有海外执业经历的11人;有硕士学位的102人,有博士学位的13人;具有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41家,其中2家为香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28家为全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分所,北京金杜、中伦、大成、京师、竞天公诚、炜衡、上海瀛泰、天津允公、广东华商等位列其中,加之先前入驻海南的北京中闻、国浩、盈科、德衡、君合等品牌大所,极大地改善了海南律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海南律师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开启了海南律师行业发展新篇章。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
自贸港建设的过程是法治的过程,也是国际资源整合能力的过程,中国律师的国际化,核心是中国本土律师可以调动资源为中国客户提供跨境法律服务。市场需求变化和经济发展转型,从来都不会缺少法律服务的介入。《自贸港总体方案》制度设计囊括11个领域,以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运输、数据六大维度的要素流动自由便利为基础,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为一大核心任务,以税收、社会治理、法制、风控四大领域的制度环境建设为支撑,代表着中国到目前为止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是法治。
2018年5月首届博鳌大成法律论坛上,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林琳认为,要深刻认识到,从自贸区到自贸港,本质就是法治化、便利化、自由化、国际化,这其中法治是前提、是基础。所以,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以自由贸易港的标准来思考和规划,更要用法治来保障和突破。
法治昌明正是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自贸港的背后其实就是人、财、物的高速流动,这种高速流动背后的保障就是现代的法治文明,而律师恰恰就是现代法治文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海南世界级自贸港建设需要用法制思维进行思考,需要世界级的法律服务,需要全球的律师合作。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律师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思考。
海南从旅游特区向自由贸易岛迈进的过程中,海南出现了众多新兴产业。同时在法律服务行业中,由于服务、人力、资本等市场高度国际化,律师业务范围已从单纯传统的诉讼代理扩大到了房地产、金融、贸易、物流、知识产权、税务、财富管理、新三板、政府委托立法等非诉讼法律业务。律师服务于社会经济,海南全岛自贸港对于海南的法律服务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一定会有许多新的业务,对于律所及律师来说,也就是有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
而这其中国浩海南办主任姜丹谈到了目前海南律师行业还存在的空白点,比如知识产权、涉外法律服务、反垄断、反倾销等,对于新进的律所和律师这是最好的机遇,谁都有可能成为这个细分行业的第一人,这对于律师个人、律所品牌都有巨大的帮助。
对于进入海南的全国其他律所而言,要重点考虑如何更快更好的将自身优秀的发展经验与海南当地特色相结合,打造适应海南自贸港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模式。涉外法律服务、跨境贸易、公司并购、金融创新、基础建设等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受关注的蓝海业务,同时已有人未雨绸缪,做好了“把握风口”的准备。国浩律师事务所上海办管理合伙人黄宁宁认为,海南自贸区继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之后,近日国务院重磅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明显。自贸港建设,对律师行业发展,有至少三个方面的利好:
01
自贸港方案中,直接包括“完善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集中审判机制,提供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调解等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内容,因此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有关的法律服务成为自贸港方案的一部分;
02
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等多项改革方案必将吸引相关企业进入自贸港,由此衍生大量律师业务;
03
针对律师的改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全国律师入驻。对个体律师而言,个人所得税的好消息,离岛免税的优惠,都可能享受到。
同时谈到在上海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的比较和借鉴方面,“上海自贸区占地面积240.2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以发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为重点。其政策与经验强调可复制和可推广性。
海南正在建设的自贸港是辐射全岛的,功能定位是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争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临港新片区与海南自贸港的定位不同,因此会吸引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这两个地区。律师条例的出台实际上也是自贸港建设中法律先行、法律服务先行的体现。”
“上海自贸区是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做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要建设完备的国际通信设施,加快5G、IPv6、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片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关键领域,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和基础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建设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中心。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而海南则是要做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税收制度包括零关税、低税率,在社会治理方面,建立法治制度包括自由贸易港法、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实行分阶段操作,2025年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封关运作;2035年全面实现各项方案内容,推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是全国的一盘大棋,各地均踊跃争先,海南和北京、上海等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而中国整体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也仍然存在差距。随着自贸港的逐步发展,涉自贸港业务将呈现蓬勃发展。市场是考验、锻炼队伍的法宝。到市场中去,到海南去,成为各地律师的共识。
大成总部高级合伙人、大成不动产与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袁华之认为,面对海南建设的风口,律师应着重关注的是基础设施项目运作模式创新,尤其是PPP业务模式下和项目融资创新模式。
海南要想把岛屿经济做好,离不开金融。如何通过海外金融工具的创新使用实现融资解决方案,律师如何通过资产证券化做产品设计创新,“新规新格局下”带来的金融及资产管理行业的新发展必定不同于内地,自贸港政策下的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特点对律师是巨大的机遇。
再以自贸背景下的刑事法律风险来看,因自贸港的金融体系建设带来的外资更大范围介入,资金往来日益频繁,洗钱风险增加下衍生出新的刑事界定问题,以及因博彩业开放延伸出系列刑事犯罪风险,刑辩律师该如何应对,要提早布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海口办赵明民律师认为,在条例出台和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本地律所凭借多年在海南法律服务市场的深耕,拥有一批黏性较强的存量客户,相对而言更接地气,更加熟悉当地的业务结构和业务类型。
而外来律所,在人才储备、管理体系以及新型法律服务产品,特别是涉外、非诉等高端法律服务产品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两者应当是一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关系,在开拓新增法律服务市场和深挖存量客户价值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法律服务产品,做大蛋糕,凸显法律服务行业在整个自贸港建设中地位。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海口办王子健律师认为,对本土律师而言,应当加快转变思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迎接挑战,注重对法律服务产品的创新和专业化发展,思考新的律所组织形式对传统律所模式可能造成的冲击及应对。
海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李永利表示,这些律所的到来极大改善了海南律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海南律师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开启了海南律师行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律师行业用了40年的时间,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堪称该行业的“中国速度”。新海南速度,正当时,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