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家喻户晓的好律所如何炼成?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卅载“许”诺:让公益初心之光照进人心丨律新观察

作者 | 李德胜

扫码分享

图片

作者丨律新社研究员 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律所,经历了30年发展,创造了家喻户晓的奇迹,而今依然保持着欣欣向荣之茂,位居全国知名的行业精品所行列,秘密是什么?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基因,深植于创始人许小平的人生轨迹。1980年,许小平通过社会招录成为执业律师,怀着“让法律走近百姓”的朴素信念开启了他的法律生涯。1995年,许小平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创办陕西省首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律所。他曾经说过:“不图官、不图权、只求百姓有人权;不图金、不图银、只求百姓不蒙冤。”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了这家律所最深的基因。


30年来,从最初仅有数名律师的小型团队,到如今拥有近百名法律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机构,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始终坚持以“诚信好礼、仗义执言”为立所之本,一路砥砺奋进,被授予“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等一百多项沉甸甸的荣誉。但比荣誉更珍贵的是百姓的口碑。正如《陕西日报》所称誉的,许小平是“老百姓的律师”。


图片


2025年9月28日,由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公益之光·责任同行”公益法律与社会责任实务研讨会暨许小平律师事务所30周年庆典”在西安盛大举办。活动汇聚知名法学学者、资深公益组织代表与行业同仁,围绕法治公益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跨界对话与深度研讨,共同见证这家律所“30年如一日为百姓发声”的公益基因传承之道。



图片

做老百姓的律师:

一句誓言,30年如一日为民生

图片


九月古都,秋意初显。昨日下午,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406厅会场背景板上“公益之光·责任同行”八个字格外醒目,这是为庆祝许小平律师事务所成立30周年而举办的“公益法律与社会责任实务研讨会”现场。


图片

·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许小平

这家扎根西安30年的律所,选择以一场公益法律研讨会而非传统庆典来纪念自己的“而立之年”,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中并非寻常之举。回望1995年,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刚成立时,创始合伙人许小平也未曾预料,“为百姓发声”这条路能走多远、又能带来多少改变。30年来风雨兼程,他亲历了陕西省律师协会与西安市律师协会的成立,也见证了中国律师行业的兴起与成长。如今,已年过八旬、执业超过四十年的国家一级律师许小平,在活动开场致辞中依然言辞质朴、简洁有力,保持着一贯的处事风格。他表示,30年始终未变的信念是:一切为了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办事,做老百姓忠实的朋友。


30年来,从早期以刑事辩护见长,到如今发展为业务领域覆盖公司金融、民商事、金融、房地产建筑、婚姻家事、行政与医疗、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许小平律师事务所成为陕西省最具影响力的律所之一。


图片

·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 路航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路航作“律所30周年发展总结报告”时分享到,1995年,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从十人团队起步,在许小平主任的精神引领与许可主任的务实耕耘下,逐步成长为一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法律服务机构。律所不仅注重专业建设与青年律师培养,推行“传帮带”机制与基本保障制度,更长期投身公益,以专业能力服务弱势群体,践行社会责任。站在30周年的新起点,律所将延续“民之所向、携手共进”的初心,凝聚全体合伙人与青年律师的力量,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产品,深化公益实践,在传承中创新,在责任中前行,共同书写下一个30年的法治新篇章。


尽管服务范围不断拓宽,专业领域日趋多元,公益法律服务却始终贯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发展脉络,成为一条清晰而坚定的主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图片

· 全国人大代表 宋亚平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名公益路上的同行者,我对许小平律师事务所30载如一日的公益坚守深有共鸣。他们以专业与热忱拓展普法广度,让法治阳光照进千家万户,真切诠释了“老百姓的律师”的厚重内涵。衷心致敬这份30年的耕耘与创新,愿继续同行,共促法治可感、正义可及。


图片

· 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刘云江

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云江在致辞中表示,三十年来,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以专业精神服务群众,以公益担当回馈社会,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法律援助,为法治陕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许小平的引领下,律所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法律人才,持续传递法治温暖与正义力量。


图片

· 西安市律师协会会长孟强

西安市律师协会会长孟强在致辞中表示,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许小平,不仅是律所的奠基者,更是行业的标杆,以其数十年的躬身实践告诉我们:律师的价值不仅在法庭上的雄辩,更在于对弱势群体的倾听;不仅在个案中的运筹,更在于对公平正义的终身守望。


图片

·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李露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30年公益之路,为整个行业在追求专业化与商业化之外,开辟了一条充满人文关怀的“义利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露现场发布《许小平律师事务所30年公益报告》,她回顾了律所如何通过法律援助、公益值班及全方位普法活动,持续传递法治温度。30年来,律所免费代理了多起重大案件推动立法进步;在十余家单位累计值班超2000次,挽救无数困境家庭;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普法,惠及数万群众;创新“互联网+普法”模式,制作节目观看量超7000万次。以专业与坚守将点点微光汇聚成璀璨法治星河。



图片

法治向善的力量:

一场研讨会,一扇观察行业责任的窗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30年,恰是中国律师行业公益探索的缩影。这场研讨会,不仅是一家律所的30岁生日庆典,更成为了观察中国法律服务者社会责任担当的窗口。


图片

·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桂客学院院长 刘桂明

本次研讨会上半场由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主持。3位嘉宾分别围绕公益法律人才培养、律所社会责任建设以及律所公益实践路径等主题进行了分享。随后,一场与谈环节进一步深化了讨论。


图片

·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法硕学院院长、教授 陈玺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法硕学院院长、教授陈玺在“院所协同在公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路径探索”主题分享中指出,西北政法大学法治、法硕学院构建了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法律文书写作与模拟法庭等实训环节,并设立企业合规等特色方向,形成从课堂到法庭的全链条培养路径。学院与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开展了深度合作,聘用多位律师为实务导师,联合进行家族财富传承的研究课题,共建“家事法律服务工作室”,实施“准律师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直接参与真实案件处理,显著增强实务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扩大双导师规模,将实务表现纳入学业评价,探索法律科技合作,拓展实习基地建设,为法治中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图片

· 律新社创始人、CEO 王凤梅

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针对“社会责任感是律所品牌底色”主题进行分享,她表示,律师行业在商业化发展中常面临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难以平衡的挑战,而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成就正源于其将公益融入品牌初心与文化传承。公益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连接公众、提升职业价值的桥梁,能强化“利他”精神与专业信誉。通过将公益制度化、常态化,律所以公益行动传递法律人的初心,推动行业从规模化走向文化传承,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长期价值。


图片

·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杨晓林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晓林在“一名一线律师的公益之路”主题中分享到,律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万金油”模式,通过专业化深耕提升业务能力。他以婚姻家事领域为例,说明律师可通过搭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平台(如举办论坛、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制度完善与实务进步,促进法官、学者、律师的跨界交流。此外,律师应坚持公益属性,关注社会问题,培养青年律师,以专业能力践行社会责任。


在与谈环节中,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别结合自身实践,就公益法律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展开深入交流。


图片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薛华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华表示,自2022年西安交大法学院携手许小平律师事务所推出“多师同堂”模式以来,律师便深度参与教学课堂的案例教学、实习指导和论文评审。今年,合作已升级为融合AI技术的“三世同堂”创新课堂,通过线上方式持续为学生们带来前沿的实务解析。这份深厚的校企情谊不仅助力学院荣获全国教学改革最高奖,更让学子们实现了从课堂到实践的完美衔接。


图片

· 陕西省企业家协会执行秘书长 刘会琴

陕西省企业家协会执行秘书长刘会琴表示,陕西省企业家协会长期致力于在立法层面代表企业家发声,参与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让法律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同时,协会为多家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通过调研报告向政府建言献策,并推动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协会始终倡导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公益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未来,期待与更多像许小平律所这样有担当的伙伴携手,共同优化法治环境,助力企业成长与社会进步。


图片

·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授 李茜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教授李茜提到,公益是传递温暖的双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而法治则是支撑一切行稳致远的基石。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非遗传承面临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是城乡文化建设的差异,都凸显出法治对文化传承与公益事业的制度性保障至关重要。当法律专业人士用专业与热忱深耕公益法律援助,法治必将能更好地照亮文化传承之路,为社会发展注入更深厚持久的力量。



图片

公益法律聚力:

一次多元对话,一场30年的薪火相传

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每一步推进,都呼唤着公益法律服务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当公益事业超越传统的法律援助范畴,逐渐演进为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时,“跨界融合”便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益不再仅是道义的呼唤,更成为专业力量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图片

·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丁辉


研讨会下半场由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丁辉主持。


为探索社会责任践行的新路径,本次研讨会设立圆桌,以“跨界融合·聚力向善:公益法律与社会责任的新思考”为主题,由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程程主持,邀请来自高校、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媒体等多元背景的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各自在公益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展开深入交流。


图片


西北政法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秦立认为,西北政法大学共青团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搭建平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在公益服务中拔节育穗、成长成才。学校着力建设品牌志愿服务团队,例如拥有41年历史的西北政法大学法律服务中心,同学们长期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法律援助,其代理的案件甚至曾入选“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例”。通过这些公益实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法治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担当的法律人才。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邵美利表示,深感法律援助事业对普通群众的重要性,其不仅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更守护了如聋人平等就业权等基本权利。但法律援助不仅是依法判决,更要结合现实情况解决问题。其曾亲历因判决脱离实际导致执行困难,最终当事人权益落空的案例。因此,办案时需将法律知识与现实困境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让法律援助的温暖落到实处。


西影传媒专题栏目部主任、制片人杨可表示,普法宣传需要创新与突破。既要坚持打造“首创”的普法栏目,如青少年模拟法庭节目等,用新颖形式打破传统普法的沉闷;同时要构建“百花齐放”的全域传播矩阵,融合传统媒体公信力与新媒体影响力,拓展影院、地铁等多元场景。更重要的是要走品牌化道路,建议将各类普法项目整合成“影视赋能法治建设”大品牌,形成传播合力。最终用创新内容和全域传播,助力公益普法之路越走越宽广。


全国普法模范、陕西省关工委法治报告团团长陈静表示,始终坚信预防犯罪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通过创设寓教于乐的普法模式,将法治知识与红歌、快板等生动形式相结合,使法律知识如春雨般浸润青少年心田。其带领的关工委法制报告团26年来持续创新,荣获多项荣誉,这充分证明用爱心和智慧播撒法治种子,能让法治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陕西省律协公益委员会主任李志山表示,作为一名执业二十多年的律师,其亲历了陕西法律援助从个案辩护到系统化、品牌化的升级。如今的服务模式已从被动接受指派转向主动走进校园、军营、企业等社会各领域,不仅拓展了服务范围,更显著提升了专业水准。这些举措让陕西律师的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形成了规模效应,展现出法律人特有的情怀与担当。


西安市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杨梓颢表示,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西安市志愿者协会活跃在扶老助残、生态环保等各个领域,从志愿者到组织管理者,志愿者们始终相信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期待未来能与专业法律力量深度合作,既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又能共同推动公益普法,让志愿精神与法律精神交织共鸣,共同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


专业是践行公益的基石,公益是专业精神的升华。在研讨会接近尾声之际,两项紧密衔接的压轴议程,“法律服务产品发布”与“经典案例TOP10展示”成为颇有深意的安排。前者面向未来,展现了律所以专业化工具拓展公益宽度的创新视野;后者回望来路,彰显了许小平律师事务所30年来以公益初心引领专业深度的不变坚守。


图片

·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刘霄峰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霄峰作“法律服务产品发布”,推出的“法律服务产品”代表着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将公益服务从个案化的付出,提升至可推广、高质量的专业化解决方案。此举体现了律所将公益初心系统性地内化为专业能力,推动公益法律服务迈向更可持续、更高效的新阶段。这不仅是专业化深化的体现,更是以创新模式践行社会责任,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许小平方案”。


图片

·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徐晓云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晓云带来的“经典案例TOP10”不仅是对律所专业实力的彰显,更是对其公益精神的文化传承。这些精选案例的评选标准超越了案件标的额或难度,更侧重于案件的社会影响力、对公平正义的推动以及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守护。每一个案例都是律所30年来“公益之光”的最佳见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其专业底蕴,更重要的是对内强化了价值认同,为年轻律师树立了专业与公益并重的职业标杆。



图片

公益基因代代传:

30载律界征途,与信同行向未来

本次活动研讨会以“公益之光”回应历史,庆典则以“与信同行”开启新程。当天晚上,“律途三十·与信同行”许小平律师事务所30周年庆典在夜色中的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



从歌伴舞《领航》的激昂开场,到小品《艰难抉择》对专业操守的生动诠释;从庄严肃穆的宣誓仪式,到承载希望的时光胶囊,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信”与“行”的深层内涵,这既是对法律信仰的坚守,也是对客户信任的回报,更是一代代法律人并肩同行的承诺。


“律途三十·与信同行”这八个字精准地概括了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三十年的精神内核。这个由宣誓、颁奖、欢笑与感动交织成的夜晚,为30年征程画下了饱满的逗点。当生日的烛光点亮,照亮那张记录了全体法律人坚定面孔的“全家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律所将公益基因融入血脉、以信誉作为根本的生动实践。


当《明天会更好》的旋律在西安的夜空中缓缓响起,全场嘉宾与律所同仁共同唱响对未来的期许。这场以“律途三十·与信同行”为主题的30周年庆典,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欢庆,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誓师。这段30年的“律途”证明,法治的星河,正是由这样一点一滴不懈的“信”与“行”汇聚而成,照亮前路,温润人心。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