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搭档:i人创收e人管理 !mbti16种性格最匹配律所哪些岗位?丨律新观察

作者 | 李德胜

扫码分享

图片


作者丨律新社研究员 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基于性格智慧的律所“人合”管理,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善用多样。


“能打字绝不发语音,能发消息绝不打电话,能线上绝不线下。[1]”这是一位i人(内向型)律师的自我描述,但就是这样一位自称“社恐”的法律人,成功跻身律所合伙人行列。在传统印象中,律师应当能言善辩、长袖善舞,而现实是,多种性格类型的法律人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取得职业成就。作为典型的“人合”组织,律所最宝贵的资产正是人才。然而,在这样一个高度依赖智力协作的专业服务场域中,人际摩擦、沟通壁垒与协作低效却屡见不鲜,成为管理中的痛点。律师性格各异,如何让他们既能人尽其才,又能和谐共事而不彼此消耗,成为律所管理的关键课题。


图片

· 图源网络


随着MBTI人格类型理论在职场中逐渐普及,这一性格分类工具为律所的“人合”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性格智慧的协同思路,正在帮助律所管理在差异中构建更富韧性的合作生态。




图片


律所作为典型的知识型组织,其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协作能力。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斌指出:律所是知识分子的英雄地,要让每个人各尽其能施展拳脚又不能互相较劲以至自伤。[2]这揭示了“人合”管理的核心挑战。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作为一种人格类型理论,将人的性格偏好分为四个维度:内倾/外倾(I/E)、实感/直觉(S/N)、思考/情感(T/F)、判断/知觉(J/P),共同组成16种人格类型。这一框架为理解律所内部多样化的沟通和工作方式提供了科学参考。


在法律行业,人格类型分布并非均衡。MBTI的著作《天资差异》中的数据显示,律师群体中T(思考)偏好占比高达73%[3]2021年智联人才发展中心发布的《MBTI职场性格类型大数据报告》也指出,法律类岗位偏向“NT”型,因为他们善于思考、注重事实和逻辑这表明法律职业更吸引那些注重逻辑、客观分析的人士,但也暗示了情感(F)维度在律所中可能被忽视的价值他们在调解、客户沟通等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理解MBTI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为律所管理起到赋能作用,因为不同人格类型在处理信息、做出决策和与他人互动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下表汇总了16种MBTI人格类型在法律职业中的核心特点、潜在优势以及适合的执业领域。


图片


理查德1993年发表在《美国律师协会杂志》的《律师类型》文章中指出,在律师中发现的前6种常见MBTI类型分别是:ISTJ(17.8%)、ESTJ(10.3%)、INTJ(13.1%)ENTP9.7%INTP9.4%ENTJ9.0%。事实上,在法律职业中,并不存在“最优”人格类型。每种性格都有其独特的职业优势和潜在的盲点。理解这一多样性是构建和谐团队的第一步。


分析型人才(NT类型)



如INTJ、ENTJ等,通常被誉为律所的“战略家”。他们善于处理复杂法律问题、制定诉讼策略和提供高级法律建议。INTJ类型的人通常善于分析问题和制定计划,但他们可能缺乏耐心和细节意识这类律师擅长从宏观角度把握案件走向,但可能在客户关系维护方面需要团队支持。


务实执行者(ST类型)



如ISTJ、ESTJ等,是律所可靠的后勤保障。ISTJ类型的人通常注重细节和条理,他们可能会对一些细节问题过于苛刻,但这也是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这类律师在处理法律文件、合同审查和程序性事务方面表现出色,确保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人际协调者(SF类型)



如ESFJ、ISFJ等,是律所的“粘合剂”。ESFJ类型的人通常擅长社交和人际交往,善于建立与客户、同事和合作伙伴的积极关系。他们的情感智力和关心他人的特质,有助于营造融洽的合作环境,在客户关系维护和团队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开拓者(NF类型)



如ENFP、INFJ等,为律所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ENFP类型的人通常具备多样的兴趣和活跃的创意思维,能够带来新的观点和方法这类律师可能在法律创新、社会正义问题以及与特定客户群体沟通时发挥重要作用。


认识到每种人格类型的独特优势,律所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正如本文开头自称“i人”的合伙人律师分享道:“e人律师的业务增长曲线可能是跳跃式的,峰值靠的是高频曝光;而i人的曲线更像一条温水管道起初不抢眼,但能持续稳定输送价值。”这种多样性正是团队活力的来源。



图片


合理运用MBTI理论进行团队构建,可以显著提升律所的协同效能和整体战斗力。从招聘开始,MBTI就可以作为人才筛选的参考工具。一些律所已经开始在面试中询问应聘者的MBTI类型,以评估其与团队文化的契合度


优化团队配置是MBTI应用的核心价值。通过了解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管理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件分配和团队组建。例如,需要大量社交的客户接待工作可能更适合外向型律师,而需要深度研究的法律论证可能更适合内向型律师。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青工委曾成功举办“用MBTI重构你的职业协作力”主题活动,以16型人格为工具,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游戏与深度互动探讨,帮助律师洞察自我性格特质,提升团队协作效能


图片


促进相互理解是MBTI在律所中的另一重要应用。通过公开讨论性格差异,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模式和沟通风格。例如,了解到INTJ类型的人善于分析但可能缺乏耐心,其他团队成员就可以更好地与他们配合,弥补其不足


在团队沟通方面,MBTI提供了一个共同语言。律所可以组织专门的研讨会,让律师了解不同性格类型的特点,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京师(郑州)参与过MBTI活动的律师表示:“这种活动不仅让大家认识到了团队成员性格类型的多样性,还激发了大家对于如何发挥个人优势、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深入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MBTI帮助律所建立包容性的团队文化。那位i人合伙人律师的体验是最好的例证:“当i人坐上合伙人位置,有人问我:会不会觉得人格不合适,沟通是劣势?我的答案是:人格不是优劣,而是打法。”这种包容差异的文化,正是现代律所人合管理的精髓。


律所作为高压力专业服务组织,内部冲突不可避免。不同人格类型的律师可能因价值观、沟通方式和工作节奏的差异而产生矛盾。MBTI为这类冲突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图片


理解冲突根源是有效调解的第一步。思考型(T律师可能更关注事实和逻辑,而情感型(F)律师则更重视和谐与人际关系。当两类律师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化解误解,增进相互尊重。


思考型律师在讨论中可能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而情感型律师可能更倾向于委婉表达。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前者认为后者“不够直接”,后者认为前者“过于尖锐”。通过MBTI框架,双方可以认识到这仅是风格差异,而非能力或态度问题。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预防和解决冲突的关键。不同的性格类型有不同的沟通需求和偏好。


ENFJ类型的人通常喜欢与人交流,他们需要在团队中扮演社交的角色,但他们也需要被听取和理解。而内向型律师可能更倾向于书面沟通和有准备的会议。


律所可以据此设计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满足不同性格类型的需求。


结合当面会议与书面汇报的形式,允许员工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定期、公正地评估员工的绩效,并给予及时反馈,也是提高团队效率的重要手段。


协调不同性格类型之间的冲突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MBTI知识。


INFJ类型的人通常倾向于在冲突中退缩,他们可能会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但这也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这一点后,管理者可以主动创造安全环境,鼓励这类员工表达意见。


更重要的是,MBTI提醒我们,冲突本身也蕴含价值。不同视角的碰撞可能产生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律所中不同类型律师的合理分布,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服务价值链。从案件细节管理到客户关系维护,从法律研究到法庭辩论,不同人格类型都在发挥其独特优势。



图片


MBTI系统化融入律所管理,需要从战略高度构建适合律所特色的人合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从人才引进、绩效评估到晋升机制的全流程。


图片

· 图源网络


招聘与配置环节,MBTI可以作为参考工具,但不应成为唯一标准。律所在招聘过程中使用性格测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然而,重要的是避免简单“贴标签”,而是关注如何最大化每个人的潜能。理想的做法是将MBTI与其他评估手段结合使用。例如,在面试高阶人才时,可以由业务团队合伙人和人力资源联合担任面试官,对于部分高阶人才的面试,则应由律所执委会委员乃至主任亲自参加。这种多维度评估可以避免单一性格测试的局限性。


培训与发展体系应尊重个性差异。律所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律师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例如,为内向型律师提供更多书面研究与深度分析的机会,而为外向型律师创造更多客户接触和公开演讲的平台。


京师郑州的实践值得借鉴:他们不仅建立了一套所内的晋升机制,更努力搭建平台,让律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类由政府部门、行业、高校等举办的论坛、专业交流、出版等活动,进而提升专业能力,彰显专业品牌。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满足了不同性格类型律师的成长需求。


绩效评估与激励制度应考虑性格差异。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可能不适合律师这类专业工作者,如果一味借鉴传统企业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不加修改地用于律师的绩效考核中,会造成诸多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实践中,律所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评价方式。《团队王者—打造卓越律师团队》指出:“在团队内部,合伙人其实大可不必迷信所谓‘科学的’考核方式,使用各种表格、软件对团队成员进行复杂考核,事实上只要做到定期的绩效访谈、关注成员的工作状态、做直接的数据跟进,并通过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定期的述职与例会,就可以对团队成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4]


图片


领导力发展是MBTI应用于律所人合管理的高级阶段。律所合伙人的领导风格往往深受其性格类型影响。例如,思考型(T)合伙人可能更注重系统和流程,而情感型(F)合伙人可能更关注团队氛围和员工发展。


MBTI可以帮助现任和潜在合伙人认识自己的领导风格优势与盲点,进而发展更为全面的领导力。一位优秀的律所领导者应当“知进退”:在业务上锐意进取,在管理上懂得适时退让,为了团队的和谐,为了律所的健康发展,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度,作出利益的退让甚至牺牲


尽管MBTI为律所人合管理提供了有价值视角,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局限性,避免误用带来的风险。避免简单化标签是MBTI应用的首要原则。人格类型仅是描述个人偏好的工具,而非能力或潜力的衡量标准。将员工简单归类为某种类型并据此做出重要决策是危险的做法。《天资差异》中关于律师群体的分布显示,前6种MBTI类型仅占律师总体的百分之几十,这本身就说明了律师群体的多样性。


科学理性看待测试结果至关重要。MBTI测量的人格因素可以用来确定人们是什么类型的职业主管,他们更适合哪些职业等等,它可以为个人和组织制定职业开发战略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但MBTI测试因其对个体偏好和行为倾向的深入分析,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道德使用原则是MBTI应用的底线。MBTI应当作为促进组织发展的工具,而非筛选员工的壁垒。律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法律+人力资源理论”融合发展的路径,既尊重专业特性,又保障员工权益


结合其他管理工具是提升MBTI应用效果的关键。律所可以将MBTI与系统的绩效管理、职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形成全面的人才管理体系。例如,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倦怠评估,确保工作强度与个人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


最终,MBTI在律所管理的应用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将其视为理解人类丰富性的起点,而非终点。正如京师郑州MBTI活动参与者所言:“无论个人拥有何种性格特质,都不应被局限或定义。我们应该珍视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会欣赏不同性格带来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工作环境。”


图片


MBTI视角看律所人合管理,核心是从标准化管理向差异化管理的进化。法律行业常见的性格类型分布提示我们,没有一种性格类型天生更适合做律师,每种性格都有其独特的职业价值和发展路径。


文中那位i人合伙人的体会或许是最好的注脚:i人成为合伙人,不是性格被改造的结果,而是找到了一条用天性打磨专业、用专业反哺天性的路径。安静的人,也能走到很高的地方,只要你的价值被看见。这正是律所人合管理的关键,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拥抱多样性。


未来的律所人合管理,将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特性与团队的整体性之间的平衡。管理者需要具备“知进退”的智慧:所谓“进”,是在业务上锐意进取,带领团队奋勇争先;所谓“退”,是为了团队和谐作出必要的利益退让。这种平衡智慧,正是MBTI带给律所人合管理的最大启示。


随着法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律所对人才的争夺将不再局限于薪酬待遇层面,更会延伸到组织文化建设层面。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人合共赢的律所,必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机。因为最终,律所的真正财富不是它的办公空间或客户名单,而是那些每天走进办公室,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律师。


参考

[1]《当 i 人律师成为合伙人,是种什么体验?》,news.qq.com/rain/a/20250821A04OBY00

[2]《【干货分享】律师合伙之“三大痛”与“七把刀”》,https://mp.weixin.qq.com/s/UB1l42UrNZVH_Kz7t912yw

[3]《律所求职秘籍:MBTI揭示的五大法律人格类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NzI1NTQyOA==&mid=2247487281&idx=1&sn=4d404848fe5bac75c0465804fce8e74f&chksm=c3b4f354b15edb08a661d19964265bc73343ef6f390ace52a9ca5bdf2c657ce7974ce3ee49d4#rd

[4]《人合组织该如何重视人?快速规模化的律所人力资源做对了这些……》,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2525193933914658/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