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法务部长掌舵娃哈哈!临危受命的CEO们,为何都拥有法律背景?丨律新观察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作者丨律新社研究员 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一份辞呈,一次交接,娃哈哈集团的人事更替背后,折射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批拥有法律背景的专业人士,正快步走向企业权力的中枢。


2025年10月,宗馥莉卸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许思敏被任命为集团总经理,引发法律界广泛关注。许思敏并非突然站上聚光灯。她在娃哈哈体系内早已身兼多职,关联六家相关公司,根基深厚。值得注意的是,她曾担任宏胜集团法务部部长,被视为集团核心成员,亦有消息称其为“宗馥莉的心腹之一”。这一安排,凸显出法律专业人才在复杂治理格局中的特殊价值。


而这并不是孤例。近年来,从字节跳动CFO高准到大搜车CFO邹钦,越来越多的法律背景人士,不再局限于法律咨询和风险防控的角色,而是走向企业管理的核心层。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一个趋势:法律人正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在商业领域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法律背景的领导者所贡献的远不止于规避风险。他们更具备一项关键能力:在合规的框架内为企业寻找并开拓增长空间。严谨的逻辑思维、系统的风险预判能力、精湛的谈判技巧以及基于规则的架构设计能力,这些由法律专业训练塑造的素质,正成为企业高管层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或面临重大转型与危机时,具备法律背景的高管其价值尤为凸显。与生产、销售等业务出身的领导者相比,他们深谙风险控制与危机处理之道。企业规模越大,合规经营与系统性风险防范就越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法律人的专业优势也随之从支持性职能转化为引导性的战略资产。



娃哈哈的控制权与商标纠纷,正是展示法律思维价值的典型案例。在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变得异常复杂: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馥莉个人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形成典型的三方制衡格局。这一结构性问题,直接引发了商标归属的合规性质疑[1]


2025年1月,宗馥莉推动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试图厘清权属。然而,随着舆论围绕“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之嫌”的讨论升温,该转让于同年5月被官方告知“备案不确定”,实质上陷入搁置。随后,集团要求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停止使用商标,后者最终被迫推出“沪小娃”新品牌求生法律层面的合规挑战,成为影响经营连续性的关键变量。


在此背景下,任命原宏胜集团法务部部长、具有深厚法律背景的许思敏为总经理,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安排。细察其履历可见,她在多数娃哈哈系公司的任期均始于2025年,这表明体系内的人事布局早已针对潜在风险进行前置调整。这正是法律思维的核心:将风控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布局,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战略投资。许思敏在多家关联公司担任监事、董事等职务的经历,也使其成为在复杂公司治理结构中衔接各方利益、寻求合规解法的合适人选。


法律人的优势还体现在商业谈判与战略架构设计上。他们擅长在既定规则中寻找最优解,平衡多方诉求。例如,字节跳动CFO高准在担任世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期间,曾深度参与众多科技巨头的资本运作,这段经历使其在转型为企业管理者后,能精准把握市场规律与监管要求,将法律经验转化为驾驭复杂商业环境的独特优势。




法律人向企业核心管理层的跨界,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是商业逻辑的深刻演变: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对风险的精准把控已从成本项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法律专业人士带来的不仅是合规安全,更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化思维,这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决策基石”。他们的成功转型揭示,现代企业的终极博弈,恰恰依赖于这种将规则洞察与商业魄力深度融合的领导力。


1. 高准:从律师到科技巨头CFO


· 图源网络


2022年4月,高准加入字节跳动,出任首席财务官在加入字节跳动之前,她是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是亚洲最受瞩目的IPO律师之一。她的律师生涯中曾帮助一系列中国科技巨头上市,包括京东、拼多多、小米、美团等,深度参与了中国互联网赴美上市的半壁江山


高准的职业生涯跨越法律与财务两个领域:她出生于上海,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博士,从事律师生涯超过20年根据高准2018年回母校北大法学院的演讲,她参与中概股IPO前三年的计费工作时长就超过10000小时。如果每周休息一天,她平均每天计费工作超过9小时[2]


多个熟识高准的人评价她“善沟通、情商高”,是少有的既懂法律,又懂中概股,且深入了解企业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的律师。正是这种综合能力,使她能够成功转型为字节跳动的CFO,并荣登2024《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


2. 邹钦:从律师到创业者的多元探索


· 图源网络


大搜车CFO邹钦同样拥有法律背景转型的经历。邹钦攻读了9年法律,拥有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和美国加州执业律师执照,她曾在华尔街顶级律所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任职,在律师行业待了大概8年时间


她的第一次重要转型是离开律师职业,转到神州专车担任CFO。从律师到首席财务官,这个职位的跨度相当大谈到这次转型的原因,邹钦曾在专访中表示,主要因素可能是她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多的主导权。律师只是一个建议者,与企业职位还是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神州专车和链家集团之后,邹钦进行了一次更大跨度的转型创业。她选择的方向并非法律行业,而是时尚首饰品牌。2017年底,她创立了自己的时尚首饰品牌myFlair美范轻珠宝。公司成立一年就拿到了创新工场的天使轮投资,两年的时间在上海、北京、合肥的商场开了十家实体店,2019年底就实现了盈利


3. 陆宏达:从证券律师到上市企业董事长


· 图源网络


国光电器董事长陆宏达的转型路径体现了“先融入后引领”的智慧。拥有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和英国邓迪大学法学硕士学历的他,在作为证券律师期间,就深度参与了企业改制重组、上市和涉外投资法律事务2000年,他担任国光电器的法律顾问,协助企业完成改制并成功上市,这为他日后执掌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接任董事长后,他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多劳多得;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进行大刀阔斧调整,并将严谨、缜密的作风带入公司管理。他强调廉洁自律,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并打造学习型文化平台,通过党课、董事长讲堂等形式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其案例是法律顾问通过深度服务企业,最终成为企业领导者的典范。[3]


4. 尤若楠:从跨国公司法务到家族企业传承者


· 图源网络


华峰集团副总裁尤若楠代表了法律背景的“二代传承者”如何成功实现角色转换。她拥有北京大学法学本科学位,以及康奈尔大学和剑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职业生涯起步于律所和外资企业


2020年,当家族企业需要她回归时,尤若楠没有犹豫,加入华峰集团并肩负起跨国收购项目的重任。她带领团队完成了集团对美国杜邦生物基业务的收购,从中介选择、商务谈判到获得美国政府审批,展现了突出的项目管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完成收购后,她的职责从法务工作扩展到管理集团历史最悠久的产业聚氨酯鞋底原液的运营。她坦言,从律师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充满挑战,尤其是需要从单纯指出法律风险,转变为全面管理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等多职能部门。她的成功在于不断学习和深入业务一线,最终实现了从法务到企业核心决策层的跨越[4]


5. 刘长云:从法学博士到董事长


· 图源网络


九州通董事长刘长云的转型之路则展示了法律人在传统行业中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法学博士,刘长云并非一开始就投身商海,但他最终成功跨界成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领军者


刘长云自己总结了三个转型原因:一是对基层医疗问题的深切关注;二是对大健康产业前景的认可;三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捍卫企业权益的工具,更是构建风险管控体系、护航企业行稳致远的保证。他将法律的严谨与风险管理的智慧融入企业治理,带领九州通从创始人治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治理模式成功转型[5]


6. 郝文嘉:从律所合伙人到科技公司创始人


· 图源网络


登远科技创始人郝文嘉的转型之路展现了法律人从专业服务到自主创业的跨越。在律师执业超过10年、成为律所合伙人后,他在事业“黄金期”毅然离开熟悉的法律领域,于2017年在济南高新区注册成立山东登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十几年律师职业生涯养成的思维模式让他获益匪浅。他从诉讼方、应诉方两方面思考案子的习惯,让他总能从登远科技和合作客户两个维度来审视每项业务。这种双向思维模式让他精准切入无人机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市场,带领公司在科技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6]


7. 大卫·斯特恩:从NBA法律顾问到商业帝国的构建者


· 图源网络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的转型故事堪称法律人跨界发展的典型。这位哥大法学院毕业的律师,最初在曼哈顿律所执业,因担任NBA的外部法律顾问而与篮球结缘。1978年,他做出一个令同事意外的决定加入当时并不起眼的NBA,担任法律总顾问


斯特恩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法律事务中,而是全面参与联盟的商业运营。他主导制定了球员着装规范,强化联盟品牌形象;推动球星包装,使乔丹、巴克利等球员成为全球偶像;尤其是他亲自开拓中国市场,使NBA成功走向国际化。在他的领导下,NBA从一个小众体育赛事成长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体育商业帝国。斯特恩的成功在于他将法律人的规则意识与商业敏锐度结合,用理性与合规支撑起了NBA的现代化运营体系。[7]


8. 朱莉·斯威特:从律所合伙人到国际咨询企业领袖


· 图源网络


埃森哲首席执行官朱莉·斯威特的职业轨迹是法律人向企业领袖转型的典范。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的她,在科瓦斯(Cravath)律所担任合伙人近十年,深耕公司业务、私募基金及并购领域。2010年,她加入埃森哲(Accenture)担任总法律顾问兼首席合规官,成为其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


在埃森哲,斯威特并未将自身局限于法律事务,而是全面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她积极参与执行公司的并购战略,主导完成了多项复杂的大型商业交易。2015年,她出任埃森哲北美地区CEO,贡献了埃森哲全球收入的近50%。凭借突出的领导成绩,她于2019年晋升为埃森哲全球CEO,并在2021年兼任全球董事长,正式执掌这家拥有近73.3万名员工的全球咨询巨头。


斯威特曾强调,她的成功部分源于“不内耗”的哲学不过度纠结,而是积极行动。只要行动起来,就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埃森哲,她将法律人的严谨合规意识与咨询行业所需的商业敏锐度相结合,用系统性思维支撑起了公司的全球化运营[8]


9. 大卫·鲁宾斯坦:从律师到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创始人


· 图源网络


凯雷资本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从律师到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联合创始人的转型,揭示了法律思维在资本世界的独特价值。鲁宾斯坦的职业生涯始于在纽约的律所从事法律工作,之后担任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宪法修正案小组委员会的首席顾问,随后进入卡特政府担任总统的国内政策助理。


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深厚的政策理解力和人脉网络。1987年,他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凯雷集团。鲁宾斯坦将法律人的严谨尽职调查习惯和风险结构化分析能力应用于投资决策,他特别擅长解读监管环境与政策动向,这种能力在私募股权这个高度依赖政策洞察力的行业中成为显著优势[9]


10. 布拉德·史密斯:从律师到微软总裁


· 图源网络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法律人如何成为科技公司的核心战略家。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早期在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工作了7年,负责软件业务1993年,他加入微软,负责解决公司面临的反垄断案件


史密斯在微软的角色远超出了一般法律顾问的范畴,他身兼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官等多重职能,领导了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太阳微系统等在内的多家微软竞争对手的和解谈判。他带领团队应对微软以690亿美元收购游戏巨头动视暴雪过程中面临的多国监管阻挠,展现了突出的协调与斡旋能力。作为微软的副董事长兼总裁,他的法律专长与战略眼光帮助微软在全球复杂的监管环境中 找到稳健的前行方向[10]




在法律人向企业管理者转型的历程中,最核心的命题莫过于如何将风险规避的本能转化为驾驭风险的智慧。法律训练所赋予的系统性风险识别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能力使法律背景的管理者能够在业务推进前预见潜在风险,为企业构建稳固的防护体系。然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完成的不仅是风险控制,更是在风险与机遇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点。


法律思维与商业思维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张力。律师出身的决策者往往倾向于风险规避,而企业家则需要具备冒险精神,这种思维转换需要深刻地自我革新。九州通董事长刘长云的实践表明,成功的转型者能够将法律严谨性与商业创新性有机结合,既保持对风险的敏感度,又敢于在关键决策点上把握机遇。他在企业治理中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没有制约企业发展,反而为企业的稳健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


知识结构的跨界融合是另一个重要挑战。如登远科技创始人郝文嘉的经历所示,法律背景人士需要快速掌握行业知识和商业逻辑。他从律师转型科技创业者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技术产品的开发逻辑,更将法律论证思维转化为客户需求分析能力。这种知识重构需要转型者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开放心态。



沟通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同样至关重要。律师出身的管理者需要突破原有的沟通局限,从部门协作转向全局协调。国光电器董事长陆宏达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建立了多层次沟通机制,通过党课、董事长讲堂等形式,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价值传导。这种沟通能力的升级,帮助他成功实现了从法律顾问到企业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在转型路径选择上,不同背景的法律人展现了多样化的智慧。高准从顶尖律所合伙人直接出任字节跳动CFO的直接跨界路径,体现了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契合;而陆宏达通过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再逐步深入参与经营管理的渐进式路径,则彰显稳健智慧。郝文嘉选择自主创业,虽然风险最高,但为法律人提供了全面实践管理能力的舞台。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挑战,关键在于找到个人特质与企业需求的完美结合点。


优秀的法律人管理者往往掌握了独特的平衡艺术。他们在风险控制与商业创新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既不一味规避风险而错失机遇,也不盲目冒险而忽视潜在危机。在规则运用与突破创新之间,他们擅长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寻找创新空间


这种平衡艺术的背后,是法律人管理者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他们认识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风险防控,更需要创新突破;不仅需要规范运作,更需要灵活应变;不仅需要短期业绩,更需要长期布局。在这种认知基础上,他们将法律人的严谨与企业家的魄力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管理哲学和领导风格。



如今的法律背景高管们,已然成为商学院课堂上的研究案例。随着商业环境日趋复杂,监管要求愈加精细,具有法律背景的领导者必将更受青睐。他们既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运用者,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法律人转型企业高管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专业背景从来不是限制,而是独特视角的来源。当法律人带着他们的严谨、逻辑和风险意识走进董事会会议室,企业决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也随之提升。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取代更多常规工作,这种跨界思维和复合型能力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参考

[1]《宗馥莉辞任娃哈哈董事长 许思敏接棒总经理“娃小宗”开启品牌新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59869221300175369/

[2]《字节跳动CFO高准,荣登2024《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https://www.sohu.com/a/815966069_120088771

[3]《企业改革新跨越(七)| 国光电器董事长 陆宏达:党建经营双融双促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https://mp.weixin.qq.com/s/XOJQeZpgL_I1EebFOhdziw

[4]《从学霸律师到家族企业传承者,她说要守业,更要创新》,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HRLN9C0519DP0P.html

[5]《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这位湖北民营企业家分享创业故事》,news.qq.com/rain/a/20250715A071WY00

[6]《寻找高新“小而美” | 律师转行经商,这家企业凭啥多次摸准市场脉搏》,http://innovation.jinan.gov.cn/art/2025/4/9/art_16571_4826856.html

[7]《大卫·斯特恩》,https://baike.weixin.qq.com/v25054.htm?scene_id=88&sid=16333562027090260089&ch=s1s

[8]《埃森哲女王,是如何炼成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JTS7JDEL0519CUGP.html?spss=dy_author

[9]《走进凯雷创始人的家办:“资本之王”如何管理自己39亿美元资产》,https://mp.weixin.qq.com/s/z0b3DQvRdQfrHtQjgMvDAQ

[10]《从律师到总裁的跃迁之路——走近微软“外交官”布拉德•史密斯》,https://www.yicai.com/video/101850060.html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