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玉环案”背后律师团:下一步将进行追责 虽可能失败但会坚持
10月30日上午11点,张玉环国家赔偿案代理律师和张玉环大哥前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取了国家赔偿决定书。自此,备受社会关注的江西冤案受害人张玉环国家赔偿案“尘埃落定”。据律新社了解,该赔偿金额总数创下国内冤假错案国家赔偿的最高纪录。对这一结果,张玉环哥哥张民强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说道:“相对许多还在苦苦等待平反的受冤者来说,张玉环是幸运的。”27年,9778天,对“史上羁押时间最长的申冤者”张玉环而言,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张玉环哥哥告诉律新社,张玉环经受的伤害和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在看守所的八年时间里,曾自杀过两次。如今,张玉环出狱了,该案背后的“律师团”也“火”了。据律新社了解,该案“律师团”是由一群来自全国各地律所,长期热心法律援助的八位律师组成的,他们分别是北京泽博律师事务所王飞律师、广东德纳(武汉)律师事务所尚满庆律师、江西东太律师事务所冷克林律师、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罗金寿律师、山东翼齐律师事务所张维玉律师、辽宁京桥律师事务所张进华律师、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燕薪律师、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程广鑫律师。
张玉环能重返自由,“律师团”功不可没!
正如张玉环哥哥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所言:“律师的作用太大了,他们让张玉环走向了申诉轨迹,让媒体知道了张玉环的冤情,并得到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关注,所以才有平反的结果。”虽然社会舆论的关注让“律师团”收获了许多掌声,但对于“律师团”而言,他们不仅仅是在为张玉环辩护,更是在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你我辩护。正如律师团代表律师王飞所言:做一名刑辩律师,必须要有很强大的心理素质。环境越是艰难,就越是要去坚持,去突破。只有高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推动司法的进步。近日,“律师团”成员代表王飞律师和程广鑫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后续将会继续进行追责,虽然可能会失败,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依旧会坚持。
律新社了解到,在张玉环申诉和申请国家赔偿的过程中,一共有八位律师参与代理,“律师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在刑事案件中,近亲属也是申诉的主体,因此张玉环的母亲、哥哥和妹妹也可以请代理律师。
由于“张玉环案”很久远,申诉也有难度,为了避免出现判断上的武断和错误,我邀请了另外七位律师一起代理。团队的协同对案件更有利。这几位律师和我原本就是朋友,日常有很多交流。张维玉律师、冷克林律师、尚满庆律师还曾和我一起代理过已成功平反的“5·24乐平奸杀案”。这是一群非常有良知、很热心的律师,因此邀请他们一起代理,我很放心。我在法学院读书时,就很关注王飞律师,也很佩服他,在一次旁听王飞律师庭审时有幸认识了他。但直到他邀请我一起代理“张玉环案”时,我才了解到具体案情。张玉环是1993年被抓的,而我是1993年出生的,于我而言,代理这个案件很有意义。
我们了解到,“律师团”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八位律师之间如何分工协作?您如何看待律师在本案中发挥的作用?
一开始,我们八位律师都独立阅卷,独立发表意见,互相不沟通,就想知道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最后,确实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明显无罪的案件。
虽然大家不在一个地方,但是我们有专门的微信群,经常开会讨论沟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行动和智力上的支持。
至于我们对案件的意义,我认为不能夸大,也不能抹杀。我们做了非常扎实的调查取证,做了很多阅卷工作,交了四份独立的代理意见,尽可能地去获取司法机关的信任。事实上,我们的努力也确实受到了重视,后期和司法机关的互动都很良好。
在律师接手这个案件之前的24年里,张玉环从来没有停止过申诉,但是几乎没有任何收获。他不了解到底应该怎么去申诉才是正确的。直到王飞律师接手,案件才有了转机。因此我认为律师的参与是很重要的。张玉环现在以“疑罪从无”的理由无罪释放,获得了496万的国家赔偿,对于这样的结果,您满意吗?
对于这个结果,其实我们是有遗憾的。这个案件原来的审判中有非常多的程序问题——刑讯逼供、两次供述存在重大矛盾、二审没有开庭,也没有辩护律师、缺乏物证鉴定、关押场所不合法……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张玉环是有罪的,我们期待的是绝对无罪的判决而不是现在的“疑罪从无”。
496万的赔偿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再多都无法补偿他错过的人生。
并且经过计算和衡量,我们当初申请的是2234万赔偿。我们尽力了,但结果很遗憾。当前的《国家赔偿法》对赔偿数额的规定也是偏低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个案推动法治的进步。
对于“张玉环案”,后续还有哪些进展?目前“律师团”还在做哪些后续工作?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他在法律上应得的结果。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就应该受到惩罚;遭遇了不公,也应该重新得到他应有的公正。这才是法治运行的正常规则。接下来,我们会坚持对有关办案人员的追责。
一个制造了冤假错案的人,如果他能看到自己造成的后果,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敬畏法律、敬畏别人生命的自由。
虽然我们可能会失败,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会坚持。
就像我们办理这么多申诉的案件,成功的也只是个案,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现在追责的进展并不顺利。当年的司法人员,如今有很多已经在重要岗位任职。在过去的十年里,也几乎找不到几个追责的先例。我希望接下来大家可以更多地关注追责的进展,我们也会持续在社交媒体上和大家报告进展。
对于从制度层面减少甚至消除“刑讯逼供”,您有什么建议?
一是通过立法修改,保证审讯时的律师在场权。也就是审讯的时候,律师可以全程坐在一边旁听。
二是施行最严格的录音录像制度。从逮捕犯罪嫌疑人开始,全程录音录像不间断,一旦出现任何中断,证据就不能被采纳。
三是降低羁押率。很多案件中,当事人在看守所的羁押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将一个人长期关押,会难以确保他的自主和自愿性,很多人都会在经历长期关押之后屈服,没有罪也承认自己有罪。
四是加强监督的力度。如果律师在会见当事人的时候,了解到刑讯逼供现象的存在,应该能够和有关机关,如检察院、纪检委或监察委反映,把刑讯逼供扼杀在摇篮里。
五是应该用最严厉的方式,比如刑事责任来惩处实施了刑讯逼供的办案人员。同时,冤假错案的经济责任也应该由实施刑讯逼供、造成错案的人员承担。因为他们无视法律,实施了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制造了虚假证据,误导了法庭,导致了错判。
虽然当前《国家赔偿法》第十六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实际上这个条款是束之高阁的。即便有些办案人员被以刑讯逼供罪定罪,也都是缓刑。
我认为启动这一条款非常有必要,只有提高犯罪成本,让有关人员在经济上和刑事责任上都付出惨痛代价,才能让所有公务人员都不敢去实施这样的行为。从左至右依次为罗金寿、尚满庆、王飞、程广鑫
在您看来,“张玉环案”的成功申诉对未来的司法审判领域有哪些重要意义?
因为“疑罪从无”的裁判理由,现在网络上还有很多人在质疑,张玉环是不是真的凶手。
这更加说明了司法人员办的不仅仅是一个案子,而是他人的人生。像张玉环,历经27年,好不容易沉冤昭雪,可到今天,“杀人犯”这顶帽子的阴影依然还在。这也是我认为这个案件应该给司法人员敲响的警钟,面对一个人的命运,不能有任何的草率,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
我一直强调,我不是为一个张玉环在辩护,我在为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你和我辩护。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张玉环。只有推动法治的完善和进步,才能让每一个普通人不用生活在刑讯逼供的闸刀之下。
张玉环的这一先例,会让“疑罪从无”不再是“僵尸条款”,而是越来越多的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张玉环案”经媒体报道以后,您和团队也受到了很多关注,您怎么看待这些“荣誉”?“张玉环案”后,是否有更多类似的案件找到您?
其实这不是我的案件第一次获得媒体的报道和关注,这些关注没有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改变。我一直认为,关注应该给当事人,我作为律师,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荣誉是客观结果,不是目的,我的出发点,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我自己更喜欢清静,喜欢默默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媒体的关注带来的仅有的改变,可能就是有更多的案件找到了我。但我的时间有限,只能把精力放在那些后果最严重的案件上。现在我手头有不低于8个申诉的案子,都是判了死缓或无期的命案。
不是这些案子都来找我,我就接的。我接一个案件,至少要评估半年以上,都要见过当事人、用非常苛刻的实事求是精神,实地调研以后,才会最终判定是不是冤案,要不要接。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案件都能成功平反,到目前为止,成功的也只有三个,“5·24乐平奸杀案”“廖海军案”和“张玉环案”。在您看来,刑辩律师在刑事案件办理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的执业生态?对致力于从事刑事辩护的青年律师,您有什么建议?
我一直认为刑事辩护是律师业务中价值最高的业务,它关系一个人的自由和生命。
一个有良知的、高度负责的刑辩律师,对于案件的意义重大。我们担负的不仅仅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责任,更肩负着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使命。一名合格的刑辩律师应该穷尽一切手段去提醒司法人员避免犯错。
刑辩律师,是压力很大,常常会感到很无力的一个职业。有时候,他们明明觉得当事人没有犯罪,尽全力做了无罪辩护,最后还是判了有罪。
也有很多时候,是律师以为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其实还没有。在我办理过的案件中,有过证人证言对案件影响特别重大,但证人不被允许出庭的情况,我们控告了法官,让法官知道证人的不可或缺和我们的坚持,最后证人得到了出庭的机会,案情清晰了,案件也得到了公正的处理。
因此做一名刑辩律师,必须要有很强大的心理素质。环境越是艰难,就越是要去坚持,去突破。只有高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推动司法的进步。
刚入行的刑辩律师,没有案源的时候,可以去做公益案件,同时去旁听业内优秀刑辩律师的庭审,去汲取一些力量,比如人格的力量以及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然,还有他们的办案方法。
但是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对于一名刑辩律师而言,良知和勇气比专业技术更重要。专业技术随时可以学,但坚持很难。要坚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哪怕会有人嘲笑,有人看不起。
我们希望法治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不要让“张玉环”的悲剧重演,不要辜负那些全力以赴的律师。我们希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不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