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再一次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头条都上累了的互金行业又一次上了头条。”这是近日有媒体在报道互联网金融平台钱多多出问题时的一句话。
最近,P2P暴雷、清盘等消息确实容易让人视觉疲劳。60多家网贷暴雷潮的阴霾还未散尽,网贷行业再掀暴雷高潮。从上海到杭州,再到深圳,雷声不断。
国内某知名经济学家甚至声称,此次P2P爆雷已经触及了金融子系统风险的底线。如此看来防控金融风险迫在眉睫!
大咖云集现场 碰撞思维火花
7月31日上午,来自上海司法界、金融界的多位大咖们齐聚上海浦东新区建行大厦召开了一场主题为“防控金融风险与金融司法”研讨会。律新社发现,该次研讨会可谓是大咖云集,规格相当之高。
研讨会现场(摄:李裔杰)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主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办、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协办,上海司法智库学会金融研究分会、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承办。
会议由上海高院党组成员、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上海司法智库学会理事长郭伟清主持。来自上海市委政法委、市政府法制办、金融监管机关、金融机构、法院系统、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新闻媒体及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上午9时,研讨会开始,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章华先后致开幕辞,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市法制办、上海期货交易所、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负责人和代表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下午,参会人员就融资领域金融风险防范、资本市场领域金融风险防范等议题进行了分论坛专题研讨。研讨会最后,上海高院民五庭庭长、上海司法智库学会金融研究分会会长张新作总结发言。
研究市场背景 理性对待风险
在防控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行业甚至是全社会的共识时,互联网金融市场上P2P平台又屡屡暴雷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如何看待这段时间P2P平台暴雷现象以致于如何协调各方力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亟待探讨和结局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列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长周期的经济繁荣和多轮金融创新历程,以土地房地产的过度货币化、债务率的过度上升、金融市场融资信用过度依赖不动产、金融市场制度套利性创新过度以及互联网与金融结合为主要类型的一系列潜在风险,都没有得到有效释放。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主动转型,十几年来蕴藏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潜在风险需要逐步释放出来。
自2016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及监管工作最核心的主题,启动了新一轮以“防风险、强监管、治乱象”为特征的监管“风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并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大任务,并印发了落实三项重大任务的《若干意见》,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正如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章华在开幕致辞中所讲的,上海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关键一域,也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当下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力推进“四大品牌”建设,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2017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新时代上海金融工作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要坚持底线思维,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根本,建立健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及时处置风险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金融健康平稳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对上海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司法智库学会主办的《司法决策与参考》(总第35期)中提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P2P借助互联网快捷便利的优势,满足了小微企业小额、快速融资需求。但对P2P借贷平台我国一直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和有效监管。近几年来P2P借贷平台金融诈骗和跑路现象频发,增加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事件正在司法环节逐渐显现。特别是近期在监管整治与宏观经济去杠杆的双层作用下,P2P平台迎来了又一次暴雷潮。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在6月,停业及问题P2P平台的数量达到80家,而截至7月25日,当月的问题平台已经突破了100家,其中涉及到多家上海地区的P2P平台。P2P平台暴雷潮引发的市场恐慌可能会传导到传统银行、股市等其他金融领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司法在鼓励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良性发展,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法院、检察院处理的“泛亚事件”等案件,激浊扬清,通过司法手段打击了违法犯罪,为金融创新健康发展指明道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30条具体意见。人民法院在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特别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工作任务,积极稳妥开展金融审判工作,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等方面责无旁贷。
此时,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司法智库学会联合上海司法与金融各界共同召开这样一场以“防控金融风险与金融司法”为主题的研讨会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揭示行业问题 分享不同观点
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上,针对防控金融风险与金融司法来自各界的大咖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金融稳定部主任杜要忠指出:“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他还提及理清金融活动的法律关系,明确金融产品的法律属性是金融领域贯彻法律底线认识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马立新在发言中强调:“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必须注重战略战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议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思维、换位思维、动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等五大思维。” 他还表示,上海银监局在防控风险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设立了一些创新互动的机制,希望协助司法系统建立一个好的金融法治体系。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韩少平就健全金融立法、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与司法的衔接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意见建议,并承诺上海证监局将继续切实履行辖区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质量,并与外部机构进行有序对接,不断拓宽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推进上海地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罗培新的发言更是令人眼前一新。他以预付卡管理等为例,就在金融监管中如何了解监管对象,实现精准监管,发挥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做了深入阐述,并建议立法机关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解决当下某些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最后他代表上海法制办表示愿积极配合各个司法机关合力防控金融风险。
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监事长陆文山重点论述了如何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保障实体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并就加快推出期货法和扩大期货市场开放等提出相关建议。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明强调了法治环境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就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防控资本市场风险提出具体建议。最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律师卢文道结合资本市场新变化,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论述了金融监管的路径问题。
多元化解体系 防控金融风险
近年来,上海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的金融审判体系。上海高院、上海一中院、上海二中院和金融案件相对集中的基层法院分别设立了金融审判庭,其它基层法院也都设立了金融审判合议庭。
今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根据上述《方案》和《决定》,上海金融法院将于今年8月底之前挂牌成立,此举标志着上海的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建设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从源头上化解金融矛盾纠纷,近年来上海法院不断推进与“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的合作机制建设。目前,一个能够发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调解和司法救济等各方优势,基本覆盖金融全行业的系统性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已初步形成。
作为此次研讨会承办方之一的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是全国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专门处理银行业纠纷的机构。2016年5月,调解中心在上海银监局指导下于正式成立,其致力于为客户与银行间因金融产品、服务等产生的纠纷提供专业、高效、公平的调解服务,20多个月便达到1000余件调解量,调解成功率达81.1%。
调解中心还通过“诉调对接”、“仲调对接”的方式加强与法院、仲裁委等部门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司法服务能力,为当事双方权益提供司法保障,成为金融全行业的系统性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同时,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审判规范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间的沟通交流。
2009年起,上海法院每年召开金融审判情况通报会,通过对金融案件翔实的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揭示金融机构在市场经营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和司法建议。
2012年起,上海法院每年发布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通过案例形式阐述法院裁判观点,引导金融市场交易模式,增加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合理预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
此外,上海法院还不定期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研究探讨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并通过发送司法建议等形式,指出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中的不足,提示金融风险。
目前,上海法院正积极推动金融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通过中国金融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司法智库学会金融研究分会等平台,开展审判前沿问题研究和探索,对上海法院的金融审判理论成果做出系统性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