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刑辩,共同成长!全国首个青年刑辩律师学习型俱乐部成立! | 律新社在现场

作者 | 蔡丽丹

扫码分享

冬日的金城兰州,阳光慵懒地撒在地上,西北风呼啸着,吹皱了中山铁桥下母亲河的脸庞,河面上冰雪初融,羊皮筏子渐行渐远,常有艄公传来的一声浑厚又悠远的号子。远处的群山穿着雪衣,悠然矗立,望着河对岸的烟火人生。

(点击视频,走近全国首个青年刑辩律师学习型俱乐部——D俱乐部)

2019年1月12日,全国首个青年刑辩律师学习型俱乐部——D俱乐部成立仪式在金城兰州的百年中山铁桥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一位青年刑辩律师齐聚于此,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律新社受邀全程参加。

D俱乐部的名字,来源于英文单词defender(中译:辩护人),取之首字母D,以“专业、精进、分享、共赢”为宗旨,立足刑辩,向外取经,彼此交流,充实自我,共同成长。秉持着这个目标理念,D俱乐部开启了线下活动第一站——探访兰州律师。聆听大咖分享,汲取同行经验。


QQ截图20201112113609.png

1月12日上午成立仪式结束后,D俱乐部一行人来到位于兰州城关区庆阳路国贸大厦的甘肃东方人律师事务所,一位清癯儒雅的长者笑意盈盈伸出双手迎上前来。这位长者就是甘肃律师界知名的刑事辩护律师之一——甘肃省律协会长、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甘肃东方人律师事务所主任尚伦生律师。

微信图片_20201112113751.jpg

甘肃省律师协会会长、刑委会主任

甘肃东方人律师事务所主任

尚伦生

尚伦生律师向远道而来的年轻律师们介绍了甘肃律师发展情况,其中着重谈到青年律师的培养。他说:“在甘肃,我们的年轻律师大概能够占到律师总人数的30%到40%,我们现在着重于对他们的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尚伦生律师还分享了个人的专业成长之路以及其在刑辩路上所遇到的种种挑战,他建议年轻律师们要坚持学习,主动接触不同类型的案件,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D俱乐部的成员还与刑辩前辈探讨了“监察法与刑诉法衔接”“扫黑除恶背景下的刑事辩护”等热点问题,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这是D俱乐部成立后上的“第一堂专业课”。

QQ截图20201112113828.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3846.jpg

兰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甘肃英之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杜平

下午两点,由甘肃省律师协会主办、兰州市律师协会承办的“与全国优秀青年律师对话沙龙”活动在兰州华联酒店举行。D俱乐部与来自甘肃省260余位青年法律人碰撞刑辩智慧。

沙龙上,D俱乐部其中八位成员轮番上阵进行专业分享,D俱乐部发起人兰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甘肃英之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平受邀主持。

QQ截图20201112113938.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3957.jpg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常铮

常铮是D俱乐部里“根正苗红”的律政俏佳人。她根据自己在专业路上的成长经历,分别从专业、导师、案源、平台四个要素,阐述为什么“导师”和“专业”对于青年律师成长至关重要。

良师是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常铮表示,遇到一个好的一个老师,至少缩短了自己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在她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三位恩师对她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不过她也指出,导师是可遇不可求的。

“专业是要跟随我们一辈子的,不管你是年轻的律师还是年老的律师。只要你的业务过硬,基本的业务素养、业务技巧过硬,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常铮说。

年轻人刚开始执业,大多都面临案源的问题。“我记得陈瑞华老师讲过一句话:年轻律师在没有案源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读读书,提高一下专业技能,做一做法援案件呢?”常铮认为,律师和医生一样,成长需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实践多了,经验积累多了,才能加以总结,并把自己的技术、技能、技巧等立身之本的东西掌握好。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了,等到一定时候自然会成功的。

QQ截图20201112114026.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042.jpg

太原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山西省律师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山西弘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朱帅

出生于1986年的朱帅,年少有为。他笑谈,杜平律师对我的评价是“野蛮生长”,我很喜欢野蛮这两个字。我希望野蛮的是我的身体,年轻的是我的容颜,文明的是我的精神。

朱帅说,他在读研期间就开始接触律师事务,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这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符合律师职业发展需求的。从实务引进理论,理论指导实务。然后,他分享了如何选择执业的平台,以及如何选择合伙人。“选择平台很重要,它是你借力的第一步,是你融合资源的一个抓手。”

最后,他分享了青年律师执业过程中的困惑与难处。“第一是与大家讨论,第二是去求问前辈,第三是查询。现在的大数据很发达,很多优秀的辩护词辩护思路,包括很多的法律法规,查询检索起来也很方便。所以说,办案质量也好,办案的问题也好,我们解决的途经会越来越多样化,但是这必须需要我们年轻的律师肯钻研、乐于钻研。”

朱帅寄语在座的年轻律师们:“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QQ截图20201112114122.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131.jpg

杭州市律师协会刑民交叉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

浙江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主任

胡瑞江

胡瑞江律师曾在国家检察机关工作多年,曾办理过大量职务犯罪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转岗律师工作后,专职从事刑事辩护及风险防范。

看上去轻松的人,背后往往更用力。这句话放在胡瑞江律师身上,恰如其分。胡瑞江是一个自律、慎独,同时又会渲染气氛的人,他在台上说起话来笑料百出,十分幽默,但从他准备的PPT上,能看到他的认真与周全。 他就青年律师的自我营销话题发表见解,他认为青年律师要“内外兼修”,通过形象的提升彰显自己的专业,通过专业的打磨培养睿智的气质,专业与勤勉尽责是律师生存的不二法门,商业思维和工匠精神是法律服务的一对翅膀,不可偏废。

主持人杜平说道:“朋友们戏称我俩是‘胡说杜撰’二人组,我们对瑞江的标签是‘说学斗倡’,通过他的‘说’可知他的‘学’,何谓‘斗’,他全年周六周日从未休息过,从律所的管理以及亲身办案,带领同事,斗志昂扬。何谓‘倡’,胡瑞江律师不是在‘胡说’,就是在去‘胡说’的路上,传播他的所思所想,给大家传递正能量。”

QQ截图20201112114228.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242.jpg

湖南省律师协会青年律师与人才培养委员会主任

湖南省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湖南真泽律师事务所主任

龙雄彪

龙雄彪剖析自己的成长经历,建议年轻律师:“努力去钻研业务,但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律师业务能力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总结、去提炼。”

他调侃自己湖南口音,真诚劝告年轻律师们:“只有懂得自我反思、自我否定,才能不断的超越自己和和超越自己所看见的。”

龙雄彪的一双布鞋彰显着他的随性,他的那一口湘普传递出他的深邃。

当提起青年律师的成长,龙雄彪说:“青年律师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提高生存能力。”

最后说到青年律师的知识架构,他说:“要以客户为中心,去架构你的所有知识体系,所有的技能和所有的行为方式。”

QQ截图20201112114320.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337.jpg

苏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

江苏天贤律师事务所主任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兼职教授

任洁

2014年任洁成立了天贤所,所内清一色的女律师,“耳濡目染”型的她说,要提高专业技能,有四个字可以总结,听说读写。

“听什么?听讲座,听论坛,听别人的发言。从参加论坛,到最后你成为台上的发言者,这就是一个进步。还有听庭审,我在前几年会飞全国各地去听大律师的庭审。有一年最北到了沈阳,最南到了三亚,听完以后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法庭辩护。跟你所以为的那些,出庭念份早写好的辩护词,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大律师之所以成为大律师,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你多去听,把听到的每个大律师好的地方进行融会贯通,再形成自己的辩护风格。”

“说,律师的嘴皮子功夫是基本功,演讲、辩论、授课,勤练习,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每一项技能的提升都是刻意、反复训练的结果,没有捷径。”

“读,读最高院、高院的判决书,尤其改判的,本院认为部分,大声的朗读出来,你就会发现法官的思维,说理的结构,特别有收获。”

“写就是多写专业的文章,积累一定程度后,可以出书。”

她建议青年律师要努力争取机会。她说:“是金子都会发光的,但是我的理解是,是金子你要让别人看到,你才会发光。否则你在那边就是一块石头,没有人会主动来挖掘你这块金子,不要等着别人来找你,你要主动,假如你认为自己确实有才华,你可以主动去争取各种机会各种平台。”

任洁寄语:“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所喜欢的最优秀的模样,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痛并快乐着,只有痛并坚持着。”

QQ截图20201112114407.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420.jpg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民交叉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北京伟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巩志芳

“锲而不舍”型的巩志芳律师分享了青年律师如何成长,以及与客户如何沟通的议题。

他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比如说有些人善于和客户沟通打交道,有些律师善于去做案头的工作,适合待在事务所,在办公室里写文件阅卷。所以说,要认清自己的特长。在办案过程中,你训练自己的是哪一项能力,其实你的哪项能力可能就相对的会比其他稍微高出一些,可能就成为你的特点。”

巩志芳表示,在沟通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让办案人产生对你个人产生情绪上的对立,要使对方能够接纳你,听你说话,这是一个良性沟通的前提。

关于年轻律师在律所的学习,巩志芳认为,要积极主动,眼里有活,主动的去问师傅,师傅让你干活就是你学习的机会。

QQ截图20201112114448.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502.jpg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马朗

马朗律师分享了他近10年刑辩之路的“学习历程”。

他说:第一,向师傅学习。如有机会,青年律师要尽可能的找到一个引路人做师傅。青年律师要把师傅当成自己的首个“客户”、当成最为重要的“客户”,努力把师傅维护成常年“客户”,失去这个客户,律师之路,注定坎坷。

第二,向同行学习。刑事立法和司法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注定了刑辩律师不能闭门造车。三人行,必有我师,青年律师要虚心向各地同行学习,取长补短。

第三,向当事人学习。当事人通常不懂法律,但并不妨碍他们具备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尤其是企业高管类当事人,他们对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教训总结以及所提出的各种法律风险问题,都值得律师们学习研究。

第四,向公检法学习。各种会议上,不少诉讼律师仿佛一个行走的情绪“垃圾桶”,里面装满了各种负面信息,青年律师不能被这些信息所左右,还是要从公检法一些优秀办案人员那里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QQ截图20201112114532.png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548.jpg

上海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王思维

在这一群刑辩精英中,作为上海青年十佳律师的王思维律师,最具书生气质。他是上海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作为刑法学博士,他从自身的法律学习经历,和大家分享道:“学术之于律师,就像茶器之于好茶,它不一定决定你的价格,但却影响着你的格调。”

“我不觉得理论学习带给我多少案源和收益。我赚钱能力绝对不是律师行业里最强的。但是我可以比较自信地讲,对法律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方法是理论学习带给我的。”

王思维向大家回忆了自己的第一次独立办案经历,谈起营销,他分享道:“什么是律师的软广告?是你的业务和专业。案件是律师最好的广告。”

QQ截图20201112114611.png

兰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甘肃英之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平是本次沙龙活动的主持人。在生活中,他像一位敦厚的兄长。在刑辩路上,他执著前行。

杜平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详细介绍了D俱乐部的理念。对于俱乐部的成立,他表现出十分的热情。一方面因为他天性如此,有朋自远方来,他虽身体抱恙但仍竭尽全力去陪伴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另一方面,学习型的D俱乐部,是他渴慕已久的乐土。

“甘肃地处西部,刑事专业发展总体偏弱,缺少与优秀同行交流、向前辈学习的机会。律师行业需要终身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杜平律师说。“1月12日,是我女儿的生日,也是D俱乐部的生日,这是奇妙的缘分。”

时光在轻松欢愉中消逝,沙龙在笑声掌声中圆满结束。D俱乐部的西行修炼暂时画上了句号。

“我们是个彼此交流、共同成长得学习型平台,以后一定还会有更多的聚会和交流。”杜平告诉律新社。

微信图片_20201112114630.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