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宣判!上铁法院首创三地远程审判新模式|律新社在现场

作者 | 冯璞

扫码分享

一名审判员,一名书记员,十分钟就能完成庭审?

上铁法院第4法庭

今天上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上铁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同步连线上海市第二看守所、上铁检察院三地集中公开开庭审理了5起刑事案件,并当庭作出判决,仅用一个小时。

据悉,本次三地远程审判模式的运用在上海法院系统范围内尚属首次。

提升司法效率,降低在途风险

2016年9月26日起,上铁法院集中管辖本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2018年起,又集中管辖全市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之前还集中管辖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涉及全市各区域。(《跨行政区划类案件怎么审?上海铁院新发布的《意见书》值得一看|律新社在现场》

律新社了解到,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后,上铁法院收案量成倍上升,由原来的一百余件上升为2017年近五百件。环资、食药类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后,被告人分散羁押地点为全市各区域,特别是环资类刑事案件大多在远郊,案件提讯、送达、开庭等工作量极大,且押解人犯在途时间长、风险大。即便是地处市区的第二看守所都距上铁法院约20公里,如以传统方式提押,审理一个案件,需要往返两次四趟,总距离近百公里,而远郊地区如崇明,单程即超过一百公里,司法成本及押解在途风险明显。

在案件数量倍增、羁押分散的挑战面前,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高质效完成审判任务,以适应跨行政区划案件集中管辖的审理需要,是上铁法院亟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铁法院针对跨行政区划案件集中管辖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远程审判工作。

继“两点连线”后实现“三点组网”

集中管辖以来,针对被告人分散羁押,押解人犯在途时间长、风险大等实际,积极依托信息化技术助推审判效率提升,先后与远郊看守所、远郊法院对接实现远程视频开庭。

今年,上铁法院与上铁检察院积极合作,建立三地远程视频开庭系统,在“两点连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三点组网”的跨越,在全市法院系统中率先探索实践,建设“数据法院、智慧法院”,以信息化技术保障庭审方式改革、提升审判效率的积极尝试,从而进一步深化法院智能化建设,探索构建人力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

上铁法院刑庭副庭长江涛向律新社表示,远程审判模式去年已开始运用,今年在两地审判的基础上,上铁法院与上铁检察院开展深度合作,更新为三地审判,更便于公诉人出庭。

据悉,新的庭审模式涉及到多单位多部门的配合,为保障远程审判活动依法规范,确保审判效果,上铁法院逐步研究完善相应的刑事案件远程审判操作办法,确保依法公开审判,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以及告知远程审判情况,并对适用案件范围做了相应规定,比如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有符合条件的场所设备,一般均予以运用,但被告人系未成年人、盲聋哑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疑难复杂案件等则不适用。上铁法院与相关单位积极协作,确保远程审判工作不断完善,如与相关检察院、看守所共同研究,制定工作协作制度。

律新社在现场观察到,庭审中,审判员、书记员在上铁法院法庭审理,公诉人在上铁检察院通过远程视频出庭支持公诉,被告在看守所远程视频室内远程出庭受审。在法庭主持下,公诉人、被告人通过网络专线以实时视频方式参加法庭调查、证据质证、辩论等各个诉讼环节,十钟内完成了开庭和宣判,整个审判过程图像、对话清晰流畅。庭审后,庭审笔录通过通讯软件远程打印,交由被告人阅看并签名。

上铁法院远程审判现场

此类简易程序案件通常庭审时间每件不到十分钟,而对此批量的集中审判以往常规的押解却可能动用十余名法警力量,在途时间两个小时以上,警用车辆两台以上,司法成本 “性价比”难以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法院判决后就直接划账?“打官司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可期|律新社观察》

而此次远程审判的5起案件,在途时间减少一半,减少警力80%,明显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有助于简易程序案件的集中审判,提升了审判效率。公诉人在距离15公里之外的检察院远程视频室即能完成多案件的集中起诉。

上铁法院审管办(审监庭)信息技术人员沈珺告诉律新社,三地开庭与两地开庭是不同的通道,之前的两地开庭仅通过法院内网实现,而三则要通过法院与检察院之间的专线实现信息互通,将三方连接到一起。“目前实现这一技术的看守所还比较少,希望今后能把技术拓展到全市的所有看守所,为远程开庭提供更多便利。”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