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第二届长三角“法律+科技”论坛在南京盛大揭幕。以“新科技、新金融、新业态”共建河西·建邺法律服务生态圈为主题,来自政法部门、金融界、法律科技公司等机构单位的领导、专家及从业者相聚建邺,共商大业。
在双循环背景下,新时代新格局对于健全和完善法律服务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法律”的融合,不仅改变法律服务业的生态,更能普惠大众。论坛从公共法律服务、资本赋能、跨境法律服务三个方面,重磅启动了三项智慧法律服务项目。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标杆型法律服务模式,从而打造出“新科技、新金融、新业态”的河西·建邺法律服务生态圈。为何这一新兴的生态圈会诞生在南京建邺区?科技将重塑怎样的法律服务体验?创新法律服务模式将如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伴随一个个项目的落地,透过与会嘉宾的思想火花,我们看到河西·建邺法律服务生态圈正生机勃发,未来已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持续扩张,法律服务需要更新换代。当传统法律服务向数字化延伸,“法律+科技”让企业、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和安全感。
律新社了解到,第二届长三角“法律+科技”论坛的举办恰逢“2021南京创新周”活动期间,创新周以“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为主题,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质效提升,全力推进南京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法律与科技的融合,无疑是城市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6月23日,本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钟山厅盛大揭幕,由南京市司法局、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律师协会、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承办,江苏省律师协会、江苏省投资基金联盟、江苏省新阶层联合会、法律科技产业联盟及律新社协办。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瑞丽,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鲍陈,市司法局党组书记李大海,建邺区委书记、河西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李晖,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杨晨,区法院院长盛皓,区检察院检察长于刚等领导出席本次大会。大会由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建邺分会会长、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周连勇主持。
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鲍陈为论坛致开幕辞。他表示,今天召开的第二届长三角“法律+科技”大会,让资本了解法律科技,让法律科技吸引资本关注,进一步释放法律服务行业管理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和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实现“法律服务+产业+互联网科技的深度融合”,开创法律服务实体服务资源与网络技术资源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好党委政府、服务好居民群众、服务好各类企业,是真正实现“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履行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法治是十分重要的支撑。
# 李晖 南京市建邺区委书记、河西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南京市建邺区委书记、河西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李晖在致辞中介绍了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成果,作为全国首家法律服务产业园,将在金融赋能下营造新生态。他谈到,建邺区将建设东部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并在全省率先开设金融法庭,设立“长三角金融多元调解中心”,驻区金融机构运营效率将持续提升。通过探索整合金融领域律所资源,将科技融合打造新平台,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区或将建成最佳的法律服务生态圈。法治,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优质法律服务则是优良营商环境的标配。
2020年,南京以1.48万亿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的成绩成为新一线城市。其中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71家,总数达6551家,增长39.98%。截至2020年11月,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区,已经吸纳到法律服务机构达100家、律师1600多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28人,集聚了全省乃至全国最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成为法律服务的新高地。有此成绩,其实源自于三年前的战略布局。
2018年4月,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南京市建邺区政府联合南京市司法局,共同建立的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利用南京建邺在优惠政策、地理位置、人才储备,特别是营商环境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科技型、金融型企业扎堆的优势,建立了法律服务产业的集聚区,特别是组建金融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大力吸纳法律科技企业入驻,对园区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9年4月,第一届长三角法律+科技大会——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一周年回眸暨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取得丰富成果,对法律服务行业与法律科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南京市建邺区作为最能代表南京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城市客厅”,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尤其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与保障作用。在过去的三个多月的时间,经过上下各级的共同努力,建邺区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展顺利、成效显现、社会认可。全区政法系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教育成果最大限度体现在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便民利民上。
论坛从公共法律服务、资本赋能、跨境法律服务三个方面,重磅启动了三项智慧法律服务项目。“律城中国”智能化平台的正式上线是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实现法律服务与产业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推进法律科技发展,促进法律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打造国内知名线上平台为引领,以法律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融合为契机,以数据采集、智能应用、深度挖掘为手段,推进“三大联盟”“四大中心”的建设,规范法律服务分类及资源目录,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标杆型法律服务模式,将全面覆盖机关、企业、社区群众、产业园区,辐射长三角,从而打造出拥有“新科技、新金融、新业态”的河西·建邺法律服务生态圈。数智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法律服务体验。用资本赋能法律服务科技企业,可以助力法律服务更规范、更便捷、更智能、更高效!
活动现场,江苏投资基金联盟与江苏君邺法律咨询服务公司、成都斯沃茨科技有限公司(Swartz )、法天使(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律大大网络(深圳)有限公司、晓法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达成了法律科技产业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法律科技产业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展行业研讨、业务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成员单位所亟需的发展要素,以产业引领、技术驱动和模式激活为主线,以产品服务、共享营销、载体服务、战略合作为抓手。从法律科技切入,打通法律服务上下游市场资源与全产业链,实现一种投融资发展、高效率整合、低成本合作的法律服务产业新模式。
成都斯沃茨科技有限公司(Swartz)是国内最早从事法律人工智能和法律大数据研发的团队,其核心产品包括法蝉和蝉信,法蝉致力于打造律师智能化私有案例库,蝉信则专注打造律所专属展示平台和法律服务商城。法天使—中国合同库由资深律师与IT工程师联手创办,是中国合同标准发起者之一,致力于“推广合同标准,提升中国社会合同水平”。律大大网络(深圳)有限公司是新一代全流程电子合同+云端法务的开拓者,通过SaaS系统搭建起企业与客户、云端法务和顾问律师的协同工作平台,从源头上控制合同风险,降低合同管理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晓法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法律科技行业的应用落地,针对大型企业风控合规系统、大型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新基建等领域开发了上百项系统、平台。理脉Legal Miner是法律数据科技行业领航者,其数据专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科法智能数据技术,对跨行业、跨领域的法商数据进行清洗与结构化处理,以咨询服务加SaaS系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商业管理解决方案。
“新科技、新业态”,中国法律科技产品带来全新智慧法律服务体验,中国法律科技品牌正在登上世界舞台。现场,法律科技行业联盟各成员单位,依次上台分享了各家未来长足发展的目标和愿景。
同时,中欧跨境法律综合服务平台协议也通过线上达成签订。中欧跨境法律综合服务平台是由欧方——中德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唐志红,中方——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建邺分会会长、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周连勇共同发起。平台宗旨是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顺应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中欧各自优势,基于中欧国际条约、协定和各国国内法律,为中欧企业、机构和人员提供优质法律培训和法律综合服务,促进中欧法治文化交流和双边投资、双边贸易发展。平台成立后,中心将把在德国以及欧洲方面的相关法律资源嫁接到平台上,共同促进双方在法律综合服务上全面合作,加强中欧法治文化的交流。
法律科技的关键技术都有哪些?
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法律科技园区?
投资人最感兴趣的法律科技产品?
如何从用户端看待法律科技的创新契机?
……
在南京财经大学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长、省投资基金联合会会长张壹帆博士的主持下,“法律+科技+金融”创新对话圆桌会议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为法律科技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考。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奚庆博士,法蝉创始人张智鑫,君邺智慧法务中心创始人陈士林博士,建邺区发改委主任吴非博士,东大资本总经理、东大南京校友会秘书长卞鹏萱,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主席梅向荣,六位嘉宾分别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法律与科技融合、资本与法律科技、法律科技客户端、法律科技基金等方面,分享法律科技及行业生态建设认知与见解,让资本了解法律科技,让法律科技吸引资本关注,以此为法律科技行业发展贡献新的启迪。来自政府部门、协会联盟、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及行业媒体共计200余人现场与会,共同聆听探讨。
截至去年,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已拥有3000余名执业律师,在境内创造了43亿创收。运营如此规模的体量必须运用到法律科技,对此锦天城已有多年的探索经验。锦天城合伙人奚庆博士结合锦天城的应用实践指出,不可否认当前仍会有律师由于学习成本和职业习惯的原因还没开始使用法律科技产品,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律师将会拥抱这些新兴生产力。法蝉创始人张智鑫曾在律所负责知识管理,也因此他更为理解法律科技应当如何为律所解决切实的痛点。在他看来,未来五年法律科技的应用场景将涌现出三大主流赛道——“法律+大数据”、“法律+人工智能”以及“法律+区块链”。
君邺智慧法务中心创始人陈士林博士认为,法律服务产业应当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法律服务业迫切需要科技支撑,法律科技要为行业提供更好更有用的科技产品。对于法律服务园区而言,科技是方式,金融是支撑,法律服务是目标。法律科技在法律服务中的广阔应用场景为金融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间,他希望园区能够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一批高新科技企业。
“2019年,建邺区数字经济达到531亿元,占GDP比重为50.3%。”建邺区发改委主任吴非博士结合建邺区的发展数据谈到,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金融+科技+法律”的法律服务生态也因此尤为重要。数据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对法律服务产业而言更是一种宝贵资源,他提倡加大开放司法数据平台和端口,要在法律服务生态圈内建立起制度和平台。
从法律人转型为投资人的经历,让东大资本总经理、东大南京校友会秘书长卞鹏萱对于法律科技产品的认知更为透彻。作为投资人代表,她指出在“法律+科技”领域里,法律只是提供了一个应用场景,在此之上必须叠加技术和产业,只有相融合,才能呈现出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型的产品,资本也会更加青睐。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结合Law Wit 盈科云端办公室的应用实践谈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服务的场景足够大,目前才刚刚起步,这将会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作为一家万人大所,他表示盈科会是最好的应用场景,并欢迎法律科技产业联盟的创业者将盈科作为新兴法律科技产品的试验田。通过深入探索“法律+科技”的服务模式,实现“法律服务+产业+互联网科技的深度融合”,第二届长三角“法律+科技”论坛翻开了法律实体服务资源与网络技术资源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一个特色鲜明、生态链条完善、民生效应凸显的法律服务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多方跨界协同、合作共生的基础上,依托河西·建邺法律服务产业园,一个现代化水平更高、法治营商环境更优、法律服务影响辐射更广的智慧法律服务生态圈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