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蒋勇律师:人间有情故有憾,天堂无忧亦无讼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蒋律足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蒋律金句 



无界律所的无限可能,由内至外,法律行业的边界也需打破


以“法律服务质量的最优化”为目标,在这一命题之下的所有信息壁垒的破除、所有专业能力的互补与联合、所有共同的进步成长,都是符合社会的前进大潮的。

 

法律行业边界的破除,提升的不仅仅是本行业价值,更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进步程度。无边界律所希望通过打造法律行业的无边界平台,围绕一个共同的提升法律行业服务质量、促进法律领域发展进步的目标,展开全面的交流合作。这既是各律所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促成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法律人作为理想主义者,促进社会进步的愿景期望。

 

——2014年5月23日,“每周蒋讲”《无界律所的无限可能》



人才是资本而非资产


大家是把律所的工作当做了个人的事业,把自己当做了资本而非资产。
 
资产是被动的,是律所的所有物,合伙人可以对其随意处置;资本能流动,会增值,还具有独立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就像每一位人才都有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特的价值。投资环境好,资本就来;律所的工作能够唤起人才的激情,人才就愿意和律所一起奋斗。
 
——2014年10月17日,“每周蒋讲”《律所战略转型期的人才观 》【律所战略转型期的人才观 | 每周蒋讲
 

“天同诉讼圈最初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法律人分享。”


我们最初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法律人分享。把我在讲课的时候谈到的一些理念,能够用一些更便捷的方法推广出去,没想到移动互联给我们带来超乎寻常的惊喜,帮我们实现那么一个效果。做着做着你就发现,你对它有一份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在看,都在等。那么多人等着我们的文章,那我们每天得推呀。这种期望引导了我们加大了动力。后来感受到自己身上也许可能真的可以承担一些媒体的责任,有可能真的要朝法律人的阅读媒体的角度去转一转。


 


——2014年11月27日,2014年天同诉讼圈微信公众号成立近1年时,蒋勇律师接受时任“上海法治声音”主编王凤梅专访大咖会客厅丨蒋勇:“天同诉讼圈”是法律互联网规划冰山一角(附视频)




“法律服务的真正互联网化离不开所有法律人的支持和参与”




法律服务的真正互联网化离不开所有法律人的支持和参与。要实现这样的未来,不仅需要有人去克服在团队构建和商业模式上的困难做创业项目,也需要更多有互联网意识的法律人,积极地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学习和工作,共同营造更好的互联网化的法律服务生态。


 


只有在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互联网+”才有可能真正为我们传统的法律服务行业注入更多生机。


 


—— 2015年5月29日,“每周蒋讲”一周岁之际,蒋勇律师分享《法律服务市场的互联网创业难在哪里?》【法律服务市场的互联网创业难在哪里? | 每周蒋讲




“看,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图景: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同窗同门,从这个地方出发,奔赴的是中国法治这驾巨型机器上的不同岗位,扮演流水线上的不同角色,但共同的目的是推动这驾机器不断前进,正义不断实现。这正是我们来到这个法学院最初的梦想,也是我们将要去向的未来。


 


如果这样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得以实现,即便从这个法学院走出去的人四散天涯,我们也可以说:


 


看,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2015年7月3日,蒋勇律师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法学院毕业典礼致辞: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 每周蒋讲




“希望未来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回到法院,做真正的法官。”




无论是原来的老同事,还是现在的同行,最近都问我:“蒋律师,你看现在从律师中遴选法官这么热闹,你愿意回法院不?”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涌动着非常多的情绪。


 


“我愿意!”我一定会这样回答。因为做法官真的是法律人的终极职业理想。我们学法律,不就是为了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吗?只有在法官这个职业上,这个理想才体现得最为充分。


 


若干年后,如果法官真的成为了最受尊重的职业,那么今天讨论的这个遴选律师做法官的文件,也许会是一个里程碑。


 


到那个时候,我真的愿意:回到法院,做一名真正的法官。


 


——2015年8月7日,蒋勇律师参加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组织的“关于从优秀律师和法学专家中公开选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的研讨会议后所感“我想回法院,但是我不敢” | 每周蒋讲




“我想,在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的确存在着许多必然的趋势。”




互联网能够以比传统律所更低的成本实现客户与律师的供需对接,并且帮助律师找到合适的合作律师。律所不再需要为了整合更多业务领域和地域资源而扩大规模,律师个体、律师团队和小型律所都可以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得客户资源和协作律师资源,跨律所的无边界协作将越来越普遍。


 


在未来的互联网平台上,所有律师个体和团队都能获得客户资源对接、律师办案协同工具等方面的支持。而通过这样的“大平台+小前端”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的法律服务也将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低成本。




——2016年8月9日,蒋勇律师应哈佛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律所领导力”培训班的邀请,作为特邀授课教师发表演讲哈佛演讲:从交易成本理论看互联网背景下律所的组织结构变革 | 每周蒋讲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小事做起,然后才会慢慢地成长为做大事的人。




但是,即使是做大事的人,如果只有一个人的力量,他也注定做不成大事。


 


我是一个有很多年执业经验的律师,对于行业的发展,或许会比各位有更准确的判断。但是,仅仅有这些判断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不会写代码,也不是运营方面的专家,我需要你们这些各有所长的小伙伴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无讼的事业真正发展起来。


 


在一架即将升空的火箭上,没有任何一个零部件是不重要的,哪怕你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大家一定不要小瞧我们每天在做的小事。正是因为做好了这些小事,我们才能把许多股小力量汇集起来,最终干成一件大事。


 


——2016年9月30日,无讼网络科技成立两周年之际,蒋勇律师和无讼的小伙伴们进行的一次内部恳谈无讼内部恳谈:和你一起创业,真好!| 每周蒋讲




“时间是人生的闹钟,总会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响起”


 


时间是人生的闹钟,总会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响起,提醒我们稍稍缓一缓脚步,为已经路过的风景感恩或者惶恐,与过去做个了断,再继续向前。


 


我常常也会焦虑,这种焦虑往往不是来自于当我产生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不能立即将它梳理清楚,而是当我尝试着手实践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依然不能参透,那我就会很沮丧,觉得自己毫无长进。这时候,缓解负面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停下来去回看整个过程。


 


我把这个回看的动作叫做“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希望站在此刻,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看当时的问题,我会问自己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些什么?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态度,它帮助我时刻关注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厉害。




——2016年12月31日,蒋勇律师新年献词《2017,成为更厉害的自己》


 


“一个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比知道自己知道的更重要。”




我想,人生最难的事情应该就是不断地反思和超越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迅速着手,立即改进。


 


信任这件事情是双向的。当你信任别人,被你信任的人也会觉得,我不要辜负信任,我要努力做到,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信任的闭环。


 


——2017年5月26日,无讼内部恳谈会蒋勇律师发言无讼内部恳谈:关于成长,关于伙伴 | 蒋讲




专注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如果说今天的天同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我想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专注。我常说,专注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它让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正是因为我们专注在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我们才可以深入地研究它,围绕这个单点搭建整套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真正把它做透。十余年磨一剑,我们才可以把它磨得更锋利。   


 

——2018年8月25日,《亚洲法律顾问》专访:关于蒋勇的那些事《亚洲法律顾问》专访:关于蒋勇的那些事|天同文化



“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作为法律服务提供者,我们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看来,理想的法律服务提供者,当然首先要以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为目标,基于变化的环境不断创新,探寻更优的法律服务提供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此外,理想的法律服务者更应谨记,法律之治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需要让法律服务更加透明可及,需要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其他成员一道,让法律内含的自由、正义、秩序等终极价值延展至个案之中,切实为法律和法律人赢得尊重。


 


做到这样的理想状态绝非易事。我们总会受困于自身阅历与能力,受困于社会环境,亦受困于整体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律诞生亦不过百余年。若以理想状态为标尺,当下的我们不过处于序章之中,问题和困难远比成绩多。


 


无论是创业还是守成,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往往很难。我们始终处在诸多枷锁之中,历练和修行才是真实的人生主题。




——2019年1月1日,蒋勇新年献词《2019,这个世界会好吗?》


 


“理想的律所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家律所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可以用三重目标来衡量一家律所。第一重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第二重目标是为律所创造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重目标是为伙伴打造高满意度的工作氛围。


 


回顾这三个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实现它们似乎与律所的规模无关,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觉得理想的律师事务所与规模无关的原因。由此可见“大所好还是小所好”是个伪命题,无论规模如何,能够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为律所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伙伴打造高满意度的工作氛围,较好的实现这三个目标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律所。


 


——2019年3月16日,蒋勇律师在《每周蒋讲》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对谈蒋勇:理想的律所是什么样的 ?(一)追求三重目标的动态平衡




“人生就像拉健身弹簧”




我想说,我们从来就不需要用他人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成长。不活在那些律师前辈们的阴影里,挖掘出自己的力量,你会发现,你真的比想象的更强大。


 


人生就像拉健身弹簧,你能把这个弹簧拉多长,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用劲。


 


——2019年5月4日《青年节致青年律师:其实你比想象的更强大》蒋勇:致青年律师,其实你比想象的更强大|法律人经典演讲




“伴随着新的朝阳,2020年代喷薄而出。新的十年会怎样?”




“伴随着新的朝阳,2020年代喷薄而出。新的十年会怎样?”


 


所谓“长期主义”,就是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应当考虑它的长期影响。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有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放在十年的场景下检验:未来十年,什么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当下的事情,对于做成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影响?


 


这个世界,本来也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拥有理性,却也终究只能从自我的视角瞥见世界的一角。不确定性、曲折和试错本就是人生的真相。在充满挑战和未知的世界,去爱、去温暖、去创造,恰恰是生命最美的模样。


 


要记得,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站在十年回首,你一定会感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020年1月1日,蒋勇律师新年献词《2020,以十年之名》2020,以十年之名 | 新年献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