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一部走心的律所宣传片?这个问题越早思考越好

作者 | 律新社视频中心

扫码分享

1


今天想讨论的话题是“人设”。

猛地提出这个词可能会让你有点懵。人设?有什么可讨论的。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对“人设”这个词产生更深的理解。





还记得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么?

37年前,1984年1月24日,乔帮主发布了第一代Mac电脑。

下面的图片可能有 (fei)  (chang) 糊,毕竟是84年的影像资料,你懂的。



会场上方,一束强光打下来,屏幕上播放进入科技时代,开天辟地的画面。


Sexy lady在众人目光聚焦处拎着铁锤跑出场……

 


伴着哈利路亚的赞美诗。

 


砸开了一个新的个人电脑时代!

 

 


这场发布会颠覆了每一个人心里的预设。人们激动的久久不能散去。

 

你看,此刻的乔布斯是商务精英高管么?是产品经理么?

都不是,这是先知啊!

他哪是在发布一个电脑?他是在定义一个时代!

从此,乔布斯拉开了改变世界的帷幕。

这段精心设计的开场视频之后,他开始讲解电脑的各项参数,技术指标,甚至连尺寸大小都变成了精心设计。


他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场景,策划这样的内容?


在发布产品之前,他用说服力思维重塑了自己的产品形象。说服的逻辑赋予他强烈的说服力。他就像视频里走出的人物,变成了说服的一部分。


所以,塑造强烈说服力的第一步,是在你列举“实力信息”之前的人设。


人设,就是要设置好你自己要在别人心里占据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再根据这个角色,准备你要传递的信息。不光是内容,还包括说服的场景、风格、情态和各种其他维度的设计。


这是战略层面的设计。


如果第一步就走偏了,就相当于行进在错误道路上,你跑也没有用。


人设,是视频影像的基调,是使用视频影像说服的先决条件。

 

其实我们天生就搭建喜欢人设,只要看到一个人,就忍不住把他往某个人设上靠。


假如你被人贴上了好的人设,恭喜你,你已经提前得分。顺着这个人设一路演下去,就像乔布斯被贴上了“先知”的标签,就可以一直讲“改变世界”的故事。


假如你被人贴上了不好的标签,更要恭喜你。为什么?


虽然这是个偏见,但是从说服力的角度看,它反而是个机会。因为一个角色最打动人心的时刻,就是他的身份发生反转,击碎人设的时刻。击碎这个角色的人设的时候,所释放出的感染力,影视行业有个专业名词,叫做“人物弧光。”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男主角的人设:卖印度神油的——缺钱——改卖治白血病的药。

这时,他身上有个明显的人设,贪财的药贩子。

 


但是电影最后,他为了救人,居然愿意用成本价,甚至是赔钱,把药送给别人。


这时,药贩子的标签被击碎了。人物就有了打动人的弧光。

 

你看,人设是不是掌握着底层的说服逻辑,抓住它,你就掌握着所有的走向,事半功倍。

 

说到这,我们就明确了两件事。


❶ 找到你的人设,是你开始说服的前提。


❷ 击碎你的人设,是你快速建立个人形象的捷径。

 

好,那你要问了,

我怎么建立我的人设呢?

具体怎么做呢?

 

搜集标签


设定属于你的标签,判断你在别人心里是什么样的形象。


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身上、或在处理一件事情上那个最强烈的负面标签。比如:沉默、保守、害羞、冷淡、缺乏条理、粗心大意、紧张、不稳定、不安、缺乏想象力、好奇心等等。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为一位负责立法起草工作的公职模范拍摄专访视频,立法工作并非我们熟悉的内容,大众也常对立法工作者怀有多重的偏见。在拍摄这部视频时,我们就预设了一个小的“反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压力、挑战甚至退缩,但击败它,全力以赴,终将有收获。


这位立法工作者谈起一部关乎民生经济的重要条例的制定过程,视频首先呈现的是立法者“挑战”“压力”和“迷茫”:

 


确定方向


确定你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也就是明确击碎人设的方向。


比如,沉默对健谈、保守对创造,害羞对大胆,冷淡对热情,压力对顽抗……等等。

 

比如在公司里,你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刻板。假如你在视频里很放松,故意开一些玩笑。这时,你带给人的亲近感会比那些平时很幽默的人还要强。因为这时你有超越事实的弧光。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你塑造形象的唯一方法。这只是你塑造个人形象,最快捷,也最能带给别人惊喜的方向。它能让你事半功倍。

 

还是回到刚才的专访视频,压力虽大,困难虽多,但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就有希望、就有收获。

 


塑造人设


通过你的行为,通过你讲述的姿态、语气、腔调来击碎标签。做一些跟你的前期人设不相符的事。


假如你每天言谈举止自带精英气质,就算辩论得再好,大家也会觉得这是应该的。但是,一个看起来少言寡语的文静书生,没人在意他,甚至都不了解他。这时他穿上执行服后,一开口就可以针对立法这样棘手的问题侃侃而谈,这个反差是不是很大?如果这个侃侃而谈的内容又是“第一、首次……”观看的画面肯定会突然鸦雀无声,大家就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反转给感动了。


其次,就是在内容本身上下功夫。假如你准备了很多素材,你需要挑选那些最能击碎人设的内容,作为讲述的重点。

 

有一段TED演讲《选择的艺术》。演讲者是一位美国商学院教授。


她研究的课题是“选择”她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学者,大家都觉得她会列举自己的专业办法、调研数据和模型,然后来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而事实上,她没讲任何理论,只是讲了大量自己环游世界时的见闻。包括听到过的每一句话,闻到的每一个味道等等。当然,这些琐事都跟演讲主题有关。而她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她是个盲人。

 

当一个盲人出现在演讲台上,你会不会给她贴一个“对外界不够敏锐”的标签。视频里她花了5分钟讲述一次去日本点茶的经历,涉及大量的细节,观众都很意外,没想到一个盲人能这样深刻的观察到周遭的世界。


她在日本的一家店里点了一杯绿茶+糖。


过一阵子,服务生过来和她说“没有人会在绿茶里放糖的。”


“我知道。”她回答“日本人喝绿茶不放糖的。”“但我真的想要一杯甜甜的茶。”


结果对方表现了一套更客气的态度,并给了同一套说辞“真的没有人会放糖在绿茶里面”。


“我也真的知道,日本人不会在绿茶里放糖的,但我真的好想在绿茶里放糖。”对于她的坚持,服务生表现的非常惊讶,于是告诉了店经理。


没过多久,店员们开始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讨论。


最后店经理走过来说“真的非常抱歉,我们店里没有糖。”(笑~)

 

既然她没办法喝到甜甜的茶,就另外点了杯咖啡,这次服务生很快就端上来了。


在咖啡的杯托上,稳稳的躺着两包糖。

 

你看,她通过描述大量的内容来击碎了“我是盲人”的人设。


这时人人都觉得,她眼盲心不盲,信任马上就建立起来了。

 

然后她告诉我们——

 

 (结论是不是很棒?感兴趣的话可以复制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433973/?redirectFrom=h5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我们来小结一下:

 做视频前,先定人设。


 使用视频影像说服的先决条件,人设。


 一定要去寻找可以击碎你人设的内容来产生反转,获得“超越事实”的弧光。


 怎么击碎?


❶ 找出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


❷ 对立的印象面是可以快速击碎方式。


❸ 通过改变讲述的方式和精心挑选内容来击碎人设。


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探索,将“人设”作为使用视频影像说服的先决条件,打造属于每个人、每个团队的专属标签。


律新社视频中心长期以来致力于为法律行业提供专业的影视制作及咨询服务,深谙法律行业专业人士传播需求。目前,我们已为上海市多家政法机构、律所、律师、先进模范拍摄宣传片、普法动画、纪录片、专题微电影及专访视频数十部。 


如果你也想制定自己的“人设”,打造专属标签,欢迎与我们联系。




商务合作详询

唐文奇:13312248472(微信同号)

董海斌:18616509329(微信同号)


END


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出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