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企业合规高峰论坛。我是汉盛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李玉玲律师,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境外合规最新监管动向。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合规挑战一直存在,比如反商业贿赂合规、世界银行诚信合规、劳动用工合规等。
但是从2018年中兴事件以后,“合规”这个话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我看来,接下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合规挑战,需要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第一,出口管制与贸易制裁。2018年中兴事件之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和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与贸易制裁的理由,将中国的众多企业列入各类制裁清单。截至今日,已经有611家中国企业和个人被列入美国各类制裁清单,包括华为、中芯国际、商汤科技、国有企业等诸多知名企业。列入清单的企业需要同美国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以期从清单中移除,否则,其正常的生产经营将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数据合规。随着互联网领域的高速发展,2018年5月25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生效,由于GDPR的长臂管辖特点以及高额罚款,最高可达企业全球营收的4%或2000万欧元,一大批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人工智能企业、有涉及处理欧盟公民个人数据的企业,包括航空公司等,均面临着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合规挑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全球数据合规体系,以适应不同法域对于个人数据保护的要求。
第三,反洗钱。除此之外,反洗钱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反洗钱一般集中在金融机构,但今年亚马逊大面积冻结了中国20万卖家的账户资金,其中7.5万卖家的账户被永久关闭。理由之一即是中国卖家涉嫌反洗钱,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理由,比如刷单、KYC审核不过关、销售假货、知识产权侵权、产品描述不实等。但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反洗钱合规也将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
第四,反恐怖融资。我们还关注到,美国的反恐怖主义法也在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合规提出新的挑战。20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恐怖主义资助者法》,并且在实践中,开始逐步加大对中国企业,而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追索力度。在这类案件中,被列入美国各类制裁清单的中国企业达600余家,可能都是《反恐怖主义资助者法》的攻击目标,而中国企业可能普遍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恐怖主义法下的案件,往往时间长、花费巨大,律师费动辄上百万美金,比如之前的中国银行案件就长达8年,最后和解结案。中国企业在此方面需要特别加强关注,这将是将来一个新的合规监管重点。
综上所述,接下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合规的重点监管领域包括:出口管制与贸易制裁、数据合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对此,我的建议是:
第一,政府部门可以牵头组织各类培训,对中国企业进行指导。做到未雨绸缪,事先有准备,事后有对策;
第二,中国企业出海之时,带上中国律师团队。中国改革开放43年以来,外企到中国,基本上是配备了自己本国的律师一起来的,阵容强大,合规合法。如今,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要发挥中国律师的作用,让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中国律师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合规保驾护航。
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