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品牌+数字化……法律服务的元宇宙机遇隐藏在这些关键词中丨律新观察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律所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做好前中后台服务?

疫情下,行业化细分市场的机遇在哪里?

法律服务产品的创新与品牌建设为何同等重要?

……


就在几年前,数字虚拟世界还只是电影中天马行空的幻想。而如今,元宇宙概念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全面数字化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股创新的浪潮中,法律服务机构的全新品牌力亟待重新塑造。


2022年5月9日,农历壬寅虎年四月初九。在这个“双九”的吉祥日,由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万商天勤”)、律新社、法天使、新则、桂客学院、法宣在线共同主办的2022法律服务创新论坛于线上举办。本届论坛以“应时而动,开拓创新”为主题,在万商天勤西安办公室执行主任卫永鹏律师的主持下,万商天勤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张志,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法天使创始人常金光,新则创始人余朋铭,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执行总编辑、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五位法律服务业界的大咖与线上观众共同深入探讨,为新形势下的法律服务创新建言献策。


图片

图片


01


数字为势

法律服务机构或将被深度重塑


数字化经济已经是确定的现在和未来。


诚如一些企业家预言,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当中,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数字化的趋势没有改变。数字化以前只是让一些企业活得更好,而今天则成为了企业活下去的关键。数字化的进程本来可能需要三五十年才能完成,现在却被大大加速,这个过程很可能缩短到一二十年。


图片

张志

万商天勤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而这也契合了万商天勤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张志为本届论坛分享的主题——“数字化时代律所的传承与创新”。在张志看来,数字化大势已成,不可逆转。而线上经济、数字生态的蓬勃发展,或将对律所概念的本身进行再构建。


他说,未来律师事务所的核心资产或将不再是办公室、办公楼等不动资产和档案文件等纸质材料,而是能够完成知识管理、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工具、品牌承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在张志看来,随着元宇宙等技术的快速兴起,未来法律服务场景将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甚至进入全虚拟场景,这一时刻的到来或许也不会太久。


同时,数字时代法律服务的市场形态,包括获客渠道、客户需求、服务体验、营销方式、定价权利等,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势必要求法律服务机构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重塑产品服务理念,从客户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需求导向向引导需求转变。要充分发掘资源、整合要素、创新法律服务新模式,实现大数据+资本+科技+保险的创新模式,打造平台力量。


图片

王凤梅

律新社创始人、CEO


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法律服务产品创新与品牌塑造”主题分享中,同样提出了“法律服务业的创新离不开数字化和科技化的浪潮和底色”的观点。


据王凤梅介绍,在律新社研究中心调研编写的《2021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中,按照法律科技、法律生态服务、替代性法律服务和创新模式律所这四个大类、11个子类精选了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125个机构的128个品牌,观察了全球156家法律服务机构,并对其中的70余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调研中,律新社充分注意到了线上化的浪潮与变化,全球法律科技板块的投融资非常活跃,国内亦然。


根据调研,优秀的新兴法律服务业企业从成立到估值/市值达10亿美元所需的时间正在逐年缩短。法律科技的最大赛道曾经是司法体系IT建设赛道,现在是合同科技赛道,未来可能是数据洞察赛道和数字化决策赛道以及合规科技赛道。新冠疫情大大加速了各行各业线上化的趋势,法律服务机构更加依靠数据来察觉客户的需求,并以此为客户的产业和发展做预防性判断,实现对客户服务的精细化。


王凤梅也提出,法律服务产品化是新兴法律服务业存在的重要因素。根据对法律服务产品现状与趋势的研究,王凤梅认为法律服务产品形成商业模式的门槛越来越高,设计法律服务产品前要了解市场真实需求,法律服务产品要符合律师行业的标准,且保证服务流程是完善的、清晰的,譬如以鼎讼模式为代表的国内首款针对民事诉讼败诉风险的保险产品。新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资本等要素,未来一定会对传统法律服务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王凤梅同时指出,法律产品的特色,要从数字化(知识管理),到行业化(行业研究),到组织化(团队管理),再到品牌化(推广规划)。专业服务的价值需要更具价值的呈现。律所的核心价值之一,正是品牌与文化。


02


产品为核

法律服务产品进一步走向产业化


数字时代重新定位了法律服务行业,也为其带来全新的产业化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深耕专业领域、创新法律服务产品、延伸法律服务链条、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为客户、为社会、为法治贡献专业力量成为业界共识。


张志认为,传统律师服务以声誉、经验、专业服务能力、行业壁垒为特征,是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而产业化势必带来更多标准化、规模化、透明化。


图片

常金光

法天使创始人


作为中国合同标准发起者,法天使创始人常金光将法律服务行业创新的重点点落在了标准化上。在“律师行业化发展与合同业务创新”主题分享中,常金光从规模律所战略、律师团队创业和资深法总转型三种场景分享了三个不同的案例。


常金光从中提炼出了法律服务行业化的逻辑,即:亲密接触集中深入了解客户;探索发布全链条服务产品;获客路径集中口碑可传播;形成知识管理和人才积累。


常金光十分关注合同业务创新,希望从行业文本、成套文本、套装文本以及专业文书的角度为法律服务行业提供更多支持。据悉,法天使已经完成超10000个合同文本模板,并拥有几千个专精的行业分类以及其他行业基础建设的功能。常金光表示,法天使将踏踏实实地朝着合同标准化这个方向努力,并继续站在行业的角度,为法律服务行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也期待更多沿着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法律服务团队和律师与法天使进行更多的互动。


同时,当下诸多律所正在以仿佛参加大赛的形式加紧推出更多法律产品。如万商天勤西安办公室发布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手册》,详细介绍了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等供应链金融方案,成为了客户进行政企资源对接、金融产品开发、法律文书制定、融资落地监管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图片

卫永鹏

万商天勤西安办公室执行主任


对此,万商天勤西安办公室执行主任卫永鹏律师认为,“高大上”的法律服务产品会增加客户的理解成本,一个好的法律服务产品应该嵌套在成套的法律服务解决方案中。


他谈到自己的团队曾在2020年用一年时间设计了“供应链金融法律服务产品”,这份产品包括了产品手册、16节标准化课程以及一整套标准化服务的流程,以期在经济形势下行期间,帮助部分类金融机构由信贷业务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他们当时理解的法律服务的产品化就是一本手册、一系列课程和一套服务方案,但是后来发现在市场推广中受到了一些阻力。通过不断打磨,他们将原有的法律服务产品转变为“金融合同宝”,通过将法律顾问的产品嵌入到类金融机构法律清收的解决方案中,为客户解决痛点。对于这样的成套解决方案,客户的接受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03


文化为魂

品牌阵地将是下一个被争夺的高地


律所何以告别松散的状态,形成凝聚的整体?


图片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


新则创始人余朋铭看来,律所必须以文化凝聚人。在“驱动律所发展的3大核心竞争力”主题分享中,余朋铭用“一个趋势,一个观点,三种能力”来分享了自己的观察。


所谓“一个趋势”,是指今后几年中国登记律师仍将保持每年5万人以上的增长,在2025年全国律师人数将达到75万人。中国的律师人数还会继续增长,而中国律所的集约化发展也将继续进行。律所集约发展,规模化持续,格局会进一步清晰。但监管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限制资本进入、限制律师联盟、限制过度商业化运作,律所进入了强责任时代,这就对律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师行业曾从1.0版本的“自然做大”走到了当下2.0版本的“主动做大”,之后必须完成3.0版本的“赋能做大”。


所谓“一个观点”,是指律所和律师将会走向平台和商家的关系。律师需要什么,律所就应该做什么,包括案源支持、品牌背书、案例、业绩支持、办公场地、后台行政保障、财务、税务处理等。


而这,就需要律所拥有强大的“三种能力”,即前台、中台和后台能力。前台能力需要销售、渠道和品牌,品牌提升服务溢价、销售带来直接客户。中台能力需要培训提升专业水平,支持协调各项资源。而后台能力则需要通过行政能力降低综合成本,通过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律师感受,让律师更愿意来,不愿意走。衡量一家律所的品质,就看这三大能力能给律师提供多少的价值,而后台能力支撑强的律所将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品牌一体化、业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分配一体化。


张志也在分享中提出了自己对于律所文化重要性的看法,他认为一家律所之所以能够安身立命,必须回答这三个“我”的问题,即:


何者是我: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认知和品牌的显性化,管理和流程的标准化,风格和文化的一惯性。


所以为我:三分之一靠制度,三分之一靠流程,三分之一靠文化。


我必是我:将文化作为基因,将传承视为责任,将认同作为基础。


图片

刘桂明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执行总编辑、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


而作为法律行业的资深媒体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执行总编辑、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则从“律所品宣的要领和引领”入手,对律所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刘桂明提出,律所品宣的要领有三度,即:


知名度——谁是最有名的?解决受众对律所从认识到了解的传播力问题。


美誉度——谁是最可爱的?解决受众对律所从认知到关注的影响力问题。


忠诚度——谁是最可靠的?解决受众对律所从认同到信任的号召力问题。


同时,刘桂明指出,品宣的前提是打造品牌、营销品牌,品牌化思路十分重要。法律服务创新,特别是品宣的创新,既是品宣理念的创新,也是品宣能力的创新。在刘桂明看来,当下很多律所对于品宣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依然不足。作为法律服务机构的管理人,需要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


1. 要不要?这需要管理层从思想、理念上进行引领,只有目标明确,品宣工作才可能搞好。


2. 是不是?品宣是把自己最好、最真、最实的东西,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广而告之,是目标引领和标准引领。


3. 有没有?我们品宣的内容应该是干货,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引领、专业引领。


4. 好不好?即品宣的形势与方法,譬如“著书立说”“传道受业”“搭台唱戏”。通过这三种方式更能获得字里行间、音容笑貌、名正言顺、真心实意的品宣效果。


5. 对不对?即谁来实现品宣工作,这就是人才引领、团队引领。现在不少律所对品宣人才不够重视,认为是边缘化人员。专业的品宣团队与人才要懂法律、懂业务,更懂客户,这需要律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刘桂明为大家总结了律所品宣的几大本领:划重点、蹭热点、找亮点。其中划重点最为重要。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缘际会。他提出品宣是一家律所脱离平淡、走向精彩的要领,做好了品宣,就能更有名、更有爱、更有效、更有道,在新时代的行业竞争与发展中占据更加有利的高地。


图片

2022法律服务创新线上论坛论坛召开当天,也是主办方之一的万商天勤西安办公室乔迁新址的喜日。在论坛的最后,各位与会分享嘉宾也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了对于万商天勤的印象与祝福。


刘桂明:“期待让律所品宣成为律师事业发展的新动能,让万商天勤成为律所品宣的新品牌。”


王凤梅:“我对万商天勤的印象是:生态多元、遵道勃兴、天道酬勤,鼎力创新!”


余朋铭:“书生与文气,是万商天勤的气质。”


常金光:“科技与多元,是我对万商天勤的感觉。


至此,本届法律服务创新线上论坛圆满落下帷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万商天勤为代表的中国法律服务机构将走出一条怎样的创新开拓之路?我们将拭目以待。


END


撰稿人丨陈潇
律新社研究中心出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