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为何是专业人士最先进的生产力? 怎样像学游泳和骑自行车一样学会讲课? 如何通过讲好课打造个人IP、拓展业务?

7月26日,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创始人、律新社法律品牌运营智库专家常金光做客“律新V品会客厅”,与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一起,从讲好课的7个要点出发,畅谈讲课如何让法律人的品牌力飙升。
此次对话中,梅姐问题犀利,金光金句频出!“五处”共创心得,不仅是品牌之道,也是人生之道!

01
灵魂拷问:为什么你能把课讲好?
王凤梅
Q:金光是法律实务书籍的畅销书作者,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讲好课的7个要点》。我很认同你在书中提到的“讲课是专业人士最先进的生产力”这句话,我们就先来聊聊这本书吧。书卖得如何?读后感收集情况如何?
常金光
A:卖得挺好(笑)。这本书已经在当当、京东两个平台上架,也一度登上了法律实务书籍畅销榜的第一名。我一直很认同“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小题大做”这一撰文著书的方法论,即从一个小的题目切入,把它讲细致、讲充分,就能比较受欢迎。太大的标题很难写好。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受欢迎,我想是满足了法律人经常需要在各种场合讲课这一客观需求。
王凤梅
Q:这本书的标题很有意思,为什么你没有直接写“讲好课的要点”,而特别强调了是“7个要点”?
常金光
A:您观察问题的角度很敏锐(笑),选择“7”这个数字的确是有意义的。我曾看过一个研究,人在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一般记住的就是前七名。比如武侠小说里的“江南七怪”“全真七子”,又比如“七个小矮人”“葫芦七兄弟”,甚至传说上帝造人用了7天,一周也是7天……我想这是有规律的,“7”是一个容易被记住的数字。
这本书涵盖了3个原则、7个要点和1个案例。我将讲课的环节和要素融合在一起。比如,一节课如何开场、中间如何讲出干货、素材如何准备、结尾如何提炼升华,这些是时间顺序维度;讲课的节奏、互动、课件设计,这些是关键要素维度。两个维度加起来一共是7个方向,也就是讲好课的7个要点。
王凤梅
Q:这些经验是在你讲了多少课后总结出来的?在讲了这么多课后,你的语言体系和表达能力是否有变化?
常金光
A:至今,我已经在线下讲了四五百场课了,如果算上线上,一共有六七百场。谈到语言表达能力,我特别注意到很多人在讲课时会下意识地说赘语,比如“那么”“然后”,这是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的表达有逻辑,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我在初中时曾投诉过一位老师,就是因为他太爱说“那么”(笑)。
我认为讲课的语言应当是干净、准确的。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没有任何问题是讲不清楚的,如果讲不清楚,那说明讲的人自己真不清楚。我对自己有个要求:一旦我需要讲课,我就有义务让所有听众都听明白,如果听不明白,那就是我的责任。
王凤梅
Q:看了这本书后,我们粗略统计,与相声相关的内容在书中出现了8次。为什么这本书里会引入很多相声的段子来作比喻?
常金光
A:相声对于我们学习说话非常有借鉴意义。相声演员站在舞台上,看似谁都能说,但有的能逗笑人,有的则让人尴尬。顶级相声演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与节奏都是打磨过的,我们在这种高度打磨过的语境中学习说话非常有效。除了相声,近年来流行的脱口秀也是很好的跨界学习方式,它对文本、表达的要求非常高。我认为这些都很值得观察学习。
王凤梅
Q:你在书中也提到,最开始讲课时会很紧张,甚至不断地去洗手间,后来是怎么克服的?
常金光
A:我认为人生的一大乐趣就是通过练习来习得一些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我原本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我觉得学习讲课和一对多的表达很像学游泳和骑自行车。会游泳的人看见水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自信,会享受在水里的乐趣。讲课也是一样,是在习得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后是忘不掉的。就算因为一段时间不讲而生疏了,也可以很快找回状态,并享受讲课这件事情。
王凤梅
Q:从一名律师到成为法律服务科技公司的创业者以及一位讲师,大家总是会对你有新的认知。在你推出《合同相对论》系列线上直播后,大家也认为你是一个很会做品牌的人。你觉得哪个定位是你心中最想要的?
常金光
A:在可见的未来内,我都会是一个热爱合同、研究合同的人,讲课是我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一项能力。就像学生为了去上学要学会骑自行车,讲课于我也是一项技能。有位读者曾向我吐槽,说我这本书很好,但当中举的例子都和合同有关,不能举点别的例子吗?其实是可以的,但这是我“夹带私货”、刻意为之。我写这本书的目的,除了真诚地分享讲课的方法外,也要推广法天使的合同业务。我长期的目标永远是学习、研究合同,讲课是技能和副产品。
王凤梅
虽然有点“凡尔赛”,但你的方法论确实适用于很多律师,品牌价值就是专业价值的衍生。
常金光
非常感谢您的评价。其实我能把课讲好也并非只是一个顺便的事,这当中的底层原因在于我对这件事的驱动力很强。比如律协每年会请很多优秀的律师、法官等讲课,我的课之所以相对比较受欢迎,根本上是因为他人并不以此为生。而讲课能否讲好,关系到我的事业的生死存亡,所以我对此的驱动力是很强的。就像一个屠夫要杀猪一定要学会磨刀,那他很可能比一个平时以磨刀为乐趣的人磨得还要好,因为他要为他的目标而努力。
对话第一“得”
有目标地练习和总结方法确实更有成效,为了专注做好一件事,有可能把另一件事也一起做好了,这确实很给人启发。我们常想:成功的方法论是什么?它可能就在你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中。许多大咖在回忆自己的成功方法论时,都提到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02
品牌干货摘要
①
线上直播的心得与收获
——用好视频号
法天使的《合同相对论》线上直播缘起于疫情导致的偶然,没想到100期下来的收获超出想象。我对于视频的表达和探索很关心,也一直在观察视频号的进化。“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演讲给了我两个重要启发:
一是视频号的关键是“号”而非“视频”。号就是你的品牌,视频号发布的视频最终是要引发用户对你的品牌和机构的关注,形成你的品牌资产。视频只是形式和载体。
二是视频号承载着微信从私域流量走向公开的任务,是值得每一位律师重视的平台。张小龙曾说,希望将来各个机构在广告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是视频号的二维码。这说明视频号将会是未来品牌最重要的门户,是品牌对外形象的触点,这么重要的趋势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②
建立品牌的核心是建立信任
——先做好人与事
律师和法务在与潜在的当事人交往时,核心目的是获取对方的信任。这种信任可能来自于律师写的文章或者获得的奖项,但同时,信任的建立很多时候需要看面缘。因此,律师需要让潜在当事人感觉到自己的亲切感、可信感,从这个意义上,视频号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对方能看到律师说话的样子、语气和神情。如果一位律师认为视频号是一个重要的渠道,那就应该重点去思考自己的视频形象和呈现效果。
对话第二“得”
视频号是一个舞台,而律师自己是主角。要表演好,首先要有德与才,其次才是展示。品牌展现只是内涵的表现形式,不能颠倒。先把人和事做好,然后找适合的舞台和工具,好的表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还有50%的精彩内容,尽在“法律品牌运营50讲”课程详情页
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全文

律新社法律品牌运营俱乐部会员频道已经开通,“法律品牌运营50讲”课程将陆续上线,欢迎扫码订阅!
律新社将持续推出“V品计划——法律品牌运营50讲”系列直播,分享更多法律品牌运营实训经验,敬请关注!
END
“律新社法律品牌运营智库”发起的法律品牌运营人士公益调研已经启动,《律师业品牌运营人才发展报告》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