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律师之“苦”何解?试试这三条幸福方法论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图片


法律圈的朋友越来越多

叫我“凤梅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忽然发现,我确实有点资历(年纪)了

经历了13年的传统媒体生活

创建律新社又见证了法律服务业风起云涌的7年

20年的职业生涯和创业的历练

让我越来越通达平和

从今以后,我会越来越像姐

就用“凤梅姐”的身份

聊聊我对法律服务圈的一些人和事的看法

如果这种方式

可以增进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能相互启发或恍然大悟

那就足矣

凤梅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在66岁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段祺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9月16日,律新社邀请段祺华主任做客“律新V品会客厅”,我们在“卓越之道”直播中畅谈段和段的“八重魔盒”,粉丝们反响热烈。因为老段高调宣称,要解决律所和律师的长期“苦逼”问题。


图片


段祺华作为中国第一位回国留学生创办律所的“吃螃蟹者”,光环很多,他本人获评首届“东方大律师”,还曾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用“苦逼”来形容自己做律师的1.0版本:加班加点,身体透支。而作为律所管理者推动律所规模化的2.0版本,也很“苦逼”,因为中国律所以高提成为主的分配方式使律所很难有公共留存,律所在可持续发展中捉襟见肘。


如何让律所找到可持续发展之道?如何让律师真正幸福执业?


段祺华说,他花了半年时间在中外调研,找到了让自己和其他律师都幸福的生态打法。9月8日,段和段在100家媒体上广发“英雄帖”,将“段和段已经搬到上海顶尖的商务楼——上海中心,要找20个权益合伙人”的大事件广而告之,目前名额已经爆满。段和段这次提出的生态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建立高端律师培训基地、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独有的客户案源平台,最终打造律所的3.0版本。


图片


“只有朝着幸福的目标前进,才值得我在这个年纪再努力十年!”


奋斗激情依然如创业之初的段祺华极其坦诚,交流全程不装、不避讳。作为本来要退居二线的老律师,他在66岁之际依然横戈再战,这种担当令人钦佩。


但是,一个段和段能解决多少律师的“苦逼”问题?


律师圈的“苦逼”,有目共睹。


今年8月起,仅仅37岁、51岁、58岁的三位律师相继突发疾病离世;


9月15日,重庆一位32岁的律所主任逝世;


中秋节前一周,上海一位年轻男律师被辞退后自杀的消息引发了业内的很多讨论……


众说纷纭,律师那根最脆弱的神经又被拨动了。


每逢有律师猝死、发生低价竞争或者其他具有执业风险的事情时,律师行业的本质、辛劳、现状和困境,就都要被拎出来再说一遍……


确实,律师所面临的无以言表的工作压力,往往是他人难以体会的。

9月3日,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发表了一篇旧文,谈到律师职业的面子和里子:“律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


这个描述一直被业内广泛认可和共鸣!

细说起来,律师的生存压力其实有很多:


专业学习成本高、客户要求高、服务必须强响应、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部歧视链、青年律师压力大、加班加点透支健康、没空陪伴家人等,同时还有组织管理的风险和压力……

是的,国内的律师很累。


可是,国外律师也如此。

2022年1月16日,“汤森路透ALB”公众号发文称,国外律所已经注意到这一现状。基于171家大中型美国律所提供的数据,汤森路透研究所和乔治敦法学院道德与法律职业中心的年度法律市场报告发现,过去一年中,律所极为繁忙,收益也不错。法律服务需求年增长率为4%,权益合伙人利润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不过,为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律所正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留住人才。报告发现,在接受调研的律所中,律师薪资的增长导致律所的直接费用猛增近9%。然而,尽管有涨薪及多轮奖金的诱惑,人才依旧在频繁流动。因此,律所领导人需要重新思考其律所结构和运作方式,从而为人才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平衡性。报告称,这意味着律所要制定公平公正的远程工作政策,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为律师提供更多的公益机会,以及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办公室环境。

大家不由想问:律师行业就该这样一直辛苦吗?仅仅是因为挣钱多,就应该透支健康、牺牲亲情陪伴等?

精英的责任本来应该是共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好”的标准和边界究竟应该是什么?

今年6月以来,律新社推出《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在“V品计划”启动论坛上,我们邀请了很多大咖论道;随后推出了“卓越之道”系列直播,邀请很多优秀的律所主任谈律所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

我会问每位律所主任同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国好律所、好律师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主任都会谈到服务专业、让客户满意、打造优质平台等等。

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主任卢刚特别声明,在专业评价之外还要加一点。他认为,一家好律所不一定是头部所、规模所,而是凝聚了一帮人,他们在律所很开心地工作,他们每天愿意来这家律所。评价好律师的时候,除了专业、认真、尽责等,他认为在生活上也应当有一个评价标准。好律师要兼顾工作和生活,幸福感要强、焦虑要少。我们需要规模化的律所,需要精品化的律所,需要一体化的律所,也需要使绝大部分律师幸福的律所。把这些律所都打造好了,这个行业的业态就会更好。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律新V品
确实,要有幸福感。律师在忙事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好生活,这样做律师才有意义。

很多过来人越来越愿意把“好”的尺度放宽。

比如,隆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徐家力作为一位从业30年的大律师,不仅有一身精湛的法律技艺,还有丰富的爱好。他喜欢打球,有“律师界的网球王子”的美称;他经常在论坛上倚老卖老,说着老顽童似的话:“谁说我老?我还要做好多好玩的事呢!”关于律师职业和律所,他最常说的就是,律师只是一个职业,还有更广阔的生活。

图片

隆安的管理也很独特。我在主持“桂客年会”时,隆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丹说,隆安与其他律所的不同之处是“家文化”——没有太多的管理制度,就是用家人的思路来处理问题。如果家里遇到“问题”,那就修呗。按照这个思路,隆安貌似无为而治,但实际上发展到了目前的30余家分所、2100名员工的规模。


图片


“家文化”的本质就是“家和万事兴”。这句老一辈反复说的话,很智慧地点明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道,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任何组织。

通过“卓越之道”系列直播,我在与很多优秀律所主任的对话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即几乎每位主任都会谈到各自经历过的同一个发展阶段——从向外求转为向内求。当在竞争和比较中感到内卷和焦虑时,学会如何专注在自己身上,遵循当前的实际情况,慢慢度过成长期,包括团队成长和律所文化积淀,其实都是在依靠时间的力量。


图片


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序发展的价值观。

所有的隐患根源于急功近利。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慢一点。多一些理性和从容,少一些虚荣和焦虑,也许一切就会回归正常。


因为一切都必须在时间的长河中见证。

爱因斯坦说:“时间存在的意义,就是任何事都不可能立刻实现。”


因此,解决“苦逼”的方法,就是要树立幸福的信念,然后才能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答方式。


这一定是多元的答案,也一定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性本然的答案。


拒绝内卷和焦虑。


我们愿意推动这样的答案多来几沓!


综上所述,大咖们目前已经给出三种幸福方法论:


  • 创新商业模式,从律所层面构建新生态,让大家拥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


  • 转换标准,不用规模和创收衡量成功,建立幸福的信念;


  • 放宽人生尺度和事业尺度,存在就有价值,尊重多元存在模式。


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会积累有底蕴的组织文化,构建和呈现品牌价值。

品牌之道的本义是自然之道与幸福之道。如果你对此认同,欢迎一起继续论道,找寻让外在与内在合二为一的自在之法。

图片

更多“凤梅姐说”文章(2015年至今),请扫码进入律新社小鹅通“凤梅姐说”专栏查阅。


END


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力指数包含哪些要素?


为深入了解中国律所品牌建设现状及运营发展趋势,展示卓越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心得,总结组织品牌与专业品牌建设经验和规律,助力行业发展,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火热进行中!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