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圈的朋友越来越多
叫我“凤梅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忽然发现,我确实有点资历(年纪)了
经历了13年的传统媒体生活
创建律新社又见证了法律服务业风起云涌的7年
20年的职业生涯和创业的历练
让我越来越通达平和
从今以后,我会越来越像姐
就用“凤梅姐”的身份
聊聊我对法律服务圈的一些人和事的看法
如果这种方式
可以增进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能相互启发或恍然大悟
那就足矣
凤梅姐
说
9月16日,律新社邀请段祺华主任做客“律新V品会客厅”,我们在“卓越之道”直播中畅谈段和段的“八重魔盒”,粉丝们反响热烈。因为老段高调宣称,要解决律所和律师的长期“苦逼”问题。
段祺华作为中国第一位回国留学生创办律所的“吃螃蟹者”,光环很多,他本人获评首届“东方大律师”,还曾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用“苦逼”来形容自己做律师的1.0版本:加班加点,身体透支。而作为律所管理者推动律所规模化的2.0版本,也很“苦逼”,因为中国律所以高提成为主的分配方式使律所很难有公共留存,律所在可持续发展中捉襟见肘。
如何让律所找到可持续发展之道?如何让律师真正幸福执业?
段祺华说,他花了半年时间在中外调研,找到了让自己和其他律师都幸福的生态打法。9月8日,段和段在100家媒体上广发“英雄帖”,将“段和段已经搬到上海顶尖的商务楼——上海中心,要找20个权益合伙人”的大事件广而告之,目前名额已经爆满。段和段这次提出的生态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建立高端律师培训基地、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独有的客户案源平台,最终打造律所的3.0版本。
“只有朝着幸福的目标前进,才值得我在这个年纪再努力十年!”
奋斗激情依然如创业之初的段祺华极其坦诚,交流全程不装、不避讳。作为本来要退居二线的老律师,他在66岁之际依然横戈再战,这种担当令人钦佩。
但是,一个段和段能解决多少律师的“苦逼”问题?
律师圈的“苦逼”,有目共睹。
今年8月起,仅仅37岁、51岁、58岁的三位律师相继突发疾病离世;
9月15日,重庆一位32岁的律所主任逝世;
中秋节前一周,上海一位年轻男律师被辞退后自杀的消息引发了业内的很多讨论……
众说纷纭,律师那根最脆弱的神经又被拨动了。
每逢有律师猝死、发生低价竞争或者其他具有执业风险的事情时,律师行业的本质、辛劳、现状和困境,就都要被拎出来再说一遍……
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主任卢刚特别声明,在专业评价之外还要加一点。他认为,一家好律所不一定是头部所、规模所,而是凝聚了一帮人,他们在律所很开心地工作,他们每天愿意来这家律所。评价好律师的时候,除了专业、认真、尽责等,他认为在生活上也应当有一个评价标准。好律师要兼顾工作和生活,幸福感要强、焦虑要少。我们需要规模化的律所,需要精品化的律所,需要一体化的律所,也需要使绝大部分律师幸福的律所。把这些律所都打造好了,这个行业的业态就会更好。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爱因斯坦说:“时间存在的意义,就是任何事都不可能立刻实现。”
因此,解决“苦逼”的方法,就是要树立幸福的信念,然后才能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解答方式。
这一定是多元的答案,也一定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性本然的答案。
拒绝内卷和焦虑。
我们愿意推动这样的答案多来几沓!
综上所述,大咖们目前已经给出三种幸福方法论:
创新商业模式,从律所层面构建新生态,让大家拥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
转换标准,不用规模和创收衡量成功,建立幸福的信念;
放宽人生尺度和事业尺度,存在就有价值,尊重多元存在模式。

更多“凤梅姐说”文章(2015年至今),请扫码进入律新社小鹅通“凤梅姐说”专栏查阅。
END
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力指数包含哪些要素?
为深入了解中国律所品牌建设现状及运营发展趋势,展示卓越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心得,总结组织品牌与专业品牌建设经验和规律,助力行业发展,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火热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