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高树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激变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激变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
↑点击查看现场视频↑
三年疫情以来,一些规模所出现了发展乏力问题。主要是前期大规模开拓扩张,带来了高昂的成本,而且近几年国内国外形势巨变,大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业务也随之减少,带来了一些经营困难。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在北京上海律所的引领阶段后,全国各地的律师业势必也要往前走,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新阶段。
这对于我们而言,有很大启示。最关键的一点,这也是我在不同场合都多次强调的,律师行业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池子里没有水,鱼自然活不下去。很多人以为的经济不好,官司多了,律师业务反而好,这是不存在的。经济形势不好,我们怎能独善其身?就算是官司多了,你要想,客户没有钱了,律师费从哪里来?
如我前面提到,南北律师格局之变、国际律师业格局之变,给大湾区律师腾出的空间越来越多了,而且大湾区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东京湾区,接近纽约湾区,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动力下,可以说,大湾区律师有着蓬勃生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长期关注深圳律师国际化发展,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全国律师国际化发展的缩影,那就是我们觉得自己国际化了,其实还差很远。
深圳和香港隔着一条深圳河,30年前,我说因为我们深圳跟香港太近了,所以可能就是因为这么一段距离,而让我们在深圳律师国际化道路上误入某种误区,这是我作为一代法律人走过来的心路历程和感悟。
现在时机已经改变,过去深港律师的交流停留在貌合神离,可谓近邻不如远亲。而近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推进,大湾区律师实现了合作与融合。特别是港澳律师能够在内地执业,现在150名港澳律师在深执业,而在这150名里面,差不多有一半就在华商。
大湾区律师行业所在的城市,具有国际国内的辐射力,我们可以从港澳向东南亚、太平洋发展,这对深圳律师、大湾区律师乃至全国律师业来说,都是迈上新时期再国际化的一条很好的路径。
五月底,前海举行了港澳律师湾区执业推进会,推进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规则“软联通”,我在会上作了发言。今天也想继续就这个话题,谈谈华商的探索。
华商从10年前已开始探索与港澳律师的合作,我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在专业的共同成长、业务的共同拓展、行业的扶持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这次一共150名港澳律师在深圳执业,我们是特别欢迎的。
我们有经验,了解港澳律师的需求,同时也能让港澳律师的专业与大陆市场进行匹配。华商成立了港澳律师执业中心,港澳律师可以加入华商的专业委员会,接下来还在探索一些新的举措,让港澳律师增进对内地市场需求和热点的了解,我们增强对港澳法律的认识,这样也更进一步让他们有归属感。
在港澳律师与华商律师共同执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确实突破了以前存在的一些梗阻问题。特别是对深圳企业来说,以前他们到香港寻求境外法律服务,需要大量的运作成本和时间成本,现在简化多了,深圳企业到华商,就能与香港律师对接。从另一个层面看,律师行业合作的开放,实际上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和实效。
最后对于与港澳律师的交流,我在这里也提一点华商的心得和做法,那就是“家常便饭”常态化。
现在很多港澳律师活动,举行得特别正式,大家正襟危坐、郑重其事。我以前常在这样的活动上说,我们与港澳律师就像是邻居,你到邻居家里吃个饭,需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吗?显然没必要。我们应该就像走亲戚串门一样,到邻居家里,喝喝茶,有什么做什么,没什么繁文缛节,吃个家常便饭一样的交流,这才是一个正常交流的状态,也是一个能带动积极性的、持续性的交流。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