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丨湖南大学法学院
2023年6月15日,湖南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在湖南大学逸夫楼隆重举行。湖南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含英作为院友代表受邀出席,他回顾了自己在湖大法学院的学习生活,结合工作经历,向毕业生们真诚寄语。 律新社将其转载如下,与各位读者共享坚守专业的立业初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校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学位授予仪式。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你们作为湖大法学院的优秀学子,今天将在这里顺利毕业,开启人生新的旅程,首先,我要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先后两次在湖大法学院读研究生,第一次是98年入学,第二次是2009年入学,我所在的湘军麓和律所有40多名律师毕业于湖大法学院。可以说,我和我的律所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湖大法学院的鼎力支持,这也是我们所在湖大法学院设立励志奖学金的主要原因。
01 坚守初心,乐观向上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本心、本源,初心是本色、底色。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初心也是进取心,是责任心,是乐善心,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初心是人生前行最重要的内驱力,在毕业之际,同学们不妨也问一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法律专业,自己作为法律人的初心又是什么,如果找到了,请珍视并把它放到你的内心深处,人生漫漫,修行不易。也许,这份初心不能让我们实现人生的上限目标,但它可以让我们不丢失做人的底线。在发现钱站着赚还挺难的时候,在发现社会的某些规则与我们在学校所学有悖的时候,在发现自己忽然向曾经嘲讽过的油腻中年人发展的时候,这份闪耀着理想主义之光的宝贵初心会时刻提醒我们,“出走半生,归来要仍是少年”。 成为法律人这30年来,我时刻感受着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的提出和推进,让法律,成为全社会崇尚、人人遵守敬畏的规则;实现公平正义成为国家治理层面的宏大目标。对法律人而言,这是所经历过最好的时代。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母校依托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千年学府”的办学传统下,在法学院“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下成才的你们,有过硬的专业、良好的品德,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乘风破浪、奔赴远方的根基。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与时代的共振紧紧相连的,要做奋斗者,要做答卷人,抓住时代的机遇,与时代同行,作之不止,方有不凡。所以“内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早地选择了“躺平”,祝愿大家能在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坚守初心,保持阳光。 02 专业立身,奋发有为 法律本身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随着经济社会事务的复杂化,法律体系越来越庞大化、精细化,无论你从事的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何种职业,对专业的要求都存在共通之处,要求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能够迅速从复杂的事实情况中抽丝剥茧,锁定争议的焦点和需要适用的法律。说到底,法律人最终都要回归专业,吃专业饭,做专业事,专业才是法律人的立身之本。 如今回首,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浪费年轻时的宝贵时光,通过本科和硕士阶段的系统学习,对很多法律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通过在基层法院的淬炼,我反复打磨自己办理的每一个案件,并从中汲取经验,同时我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两年时间内摘抄十大本学习笔记,养成了知识管理的习惯,这些都是我后来进入律师行业丰厚的专业资本。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注重系统学习,习惯碎片化的学习,不重视读法律的“原文原著”,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把知识牢牢的存储在脑海里,而是随手存储在云上,甚至离开检索办不了案。我经常和青年律师交流,除了要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法律知识库”,如此,在面对不同的客户之时,不仅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制定法律意见,还能够视客户情况优化表达方式强化客户认知。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律人的工作就是为了让纸面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加强理论功底之外,还需要积累实务经验。在日常办案过程中,加强对案件的研判,提高案件的处理技巧,积累办案能力。同时,注重提升与客户的对接能力,把准服务客户的“命脉”,比如建立及时反馈的习惯,养成定期汇报案件进度的习惯,培养应对危机情况的能力等。 03 坚持正道,行稳致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