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律所总分所管理之难如何解?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段祺华律师再出奇招!
继去年开启3.0时代,广发“英雄帖”、推出“八大魔盒”招贤纳士、乔迁上海中心大厦58层,以上海之巅的3000㎡崭新空间开启段和段新的三十年……不到一年时间,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段和段”) 的“八大魔盒”已然升级为“十大魔盒”。
● 从“八大魔盒”升级到“十大魔盒”,新增的两大魔盒将如何赋能律所管理与律师发展?
● 作为中国涉外法律服务的领先律所,段和段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的会长单位;段和段全球培训中心又于近日在西安挂牌,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中,段祺华主任有怎样的规划?
● 针对总分所管理难,段和段推出全球总部、加大总所的建设,在管理机制中不断创新的背后,段和段有何思考?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创新探索?

6月21日,“律新V品会客厅”卓越之道系列直播迎来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段祺华,与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一起,畅谈段和段“十大魔盒”创举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
段
祺
华
以下为对话内容
王凤梅
Q:今天很高兴将律新社的“律新V品会客厅”设在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上海中心58层的新办公室,自去年乔迁以来,这里一直很“吸睛”。今天,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段祺华律师将与我们畅谈“十大魔盒”及段和段未来的发展。段律师是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的首届会长,6月16日,段和段全球培训中心在西安正式挂牌,您也参加了揭牌,请介绍一下段和段涉外特色和全球布局。
段祺华
A:除了段和段全球培训中心之外,段和段的涉外法治培训中心也在西安落地。择址西安,也正因西安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重要度在日益显现。今年5月,中亚五国峰会在西安举行、“一带一路”将西安作为重要节点城市、中欧班列从西安始发。作为内陆城市,西安的涉外法律业务虽然少于许多沿海城市,但近年来,西安在构筑“涉外法治保障新高地”中进展迅速,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此外,段和段西安分所业绩突出,将全球培训中心设立于此,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之前推出的“八大魔盒”之一,“文化大魔盒”的深化。在西安市司法局支持下,涉外法治培训中心成立了一个民非组织开展运营,并通过与西北政法大学合作,为包括陕西省在内的西部5省的企业家、法务、涉外律师等提供培训。
作为中国首家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办公室的中资律所,段和段还在香港、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办公室,积累了丰富的涉外法治经验,能为相关人士在涉外领域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培训。
王凤梅
Q:自2022年段和段广发“英雄帖”,开启“八大魔盒”招贤纳士以来,业界反响强烈,目前总所律师团队、业务发展有了哪些新变化?您对律所的规模化如何定义?
段祺华
A:从去年10月至今,“八大魔盒”产生了显著效果,新加入的团队数量已近百。段和段是专业化的涉外律所,我们引入的团队均为涉外团队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化团队。人数优先、快速扩张的规模化绝不是段和段追求的模式。在段和段3.0时代,我们要创造一种科学、合规的适度规模化。
我在律所半年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总所要达到300人的规模,明年争取达成400人的规模,三年内成为拥有500人规模的律所(不含临港分所与虹桥分所的100多人)。从全国布局来看,段和段仍将有选择地继续设立分所,未来,总分所规模将达到3000人左右。
王凤梅
Q:从“八大魔盒”升级到“十大魔盒”,背后是怎样的战略思考和发展目标?
段祺华
A:两大魔盒的升级将触及中国绝大部分律所的管理痛点,也是对中国律所目前普遍管理模式的一次升维冲击。
2年多前当我回归律所的管理工作时,发现国内规模律所分所的野蛮开拓,也带来了风险控制、利冲、办案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多重潜在风险。部分国内大所已采用了总分所一体化管理模式,走在了前面,但绝大多数中国律所实行的仍然是加盟模式。在此背景下,段和段也在寻求改变,如果不进行改革,长此以往,风险控制将越来越难。只要分所某一名律师出现负面事件,总所品牌及其他分所也将连带受损。对此,我们有深刻教训。因此,我提出“现在要停一停,步子太快了”,要“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灵魂跟上身体”。为了在目前存在加盟分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实行总分所的管理“一体化”,我提出了“过三关”的概念:
第一关是“规则关”。段和段耗资上千万,经过十多年打造了律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总分所的所有律师从发展客户、立案、办案到结案,一共18个流程全部都要在系统中体现;用印安全、立案安全、风控安全、利冲安全、案件质量检查,都可以在线上完成,这实现了远程办公的一体化。对于部分难以通过系统回避的漏洞,段和段设立了专门的风控委员会、规则委员会予以把控。
第二关是“专业关”。段和段是带着涉外基因诞生的。在专业团队引入上,我们希望招募到有涉外业务、涉外基因的律师,同时,也接纳在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的律师。
第三关是“价值观关”。中国的律所大多采用提成制,基本都没有过好“价值观”这一关。律所管理中最大问题是,个人拿提成的时候倾向于留给律所的部分越少越好;然而涉及赔付时,却是由律所全体合伙人承担。许多律所没有太多的资金积累,甚至都没有储备风险金。中国律所管理上的最大痛点是责任的无限连带和利益的各自分享。
为了落实共同的平台价值观,就需要实现总分所一体化。这既能解决团队各自提成,公司制被削弱的问题,也能解决总所与加盟分所之间的管理问题。段和段在实践中已成效初显,但在价值观上、利益分配机制上还未达成目标。除了缴纳管理费共享品牌之外,建立全所共同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这是段和段建立总部的目的,也是段和段的第九个“魔盒”。
该制度已经过前期讨论,预计将于下半年正式推出。段和段总部的概念是:总部既不是总所也不是分所,它是总分所的一体化,上海总所只是段和段的众多办公室之一;符合条件的总、分所合伙人都可以加入总部。段和段未来的架构是总部至上,可以独立地投资和管理,实现一体化的总部结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整合。这对总所的合伙人来说也是个挑战,如果不努力、不达标,很有可能被优秀分所合伙人所替代,无法进入总部管理层,但这也有利于总分所之间的良性竞争。
王凤梅
Q:您刚才提到,有的律所起步就是一体化,但目前段和段是从加盟为主转为一体化,新增总部架构,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段祺华
A:困难是肯定存在的,目前段和段已尽量不再新增加盟所。段和段的国内外分所目前已达30多家,除了少数直投以外,大多数是加盟所,总部的设立必将是一条艰难之路。如果部分分所希望按照原合同继续加盟,我们也允许。因此,改革中会存在一段“双轨制”的过程。目前我们也无法完全预测直投直营的最终效果,但不探路怎会知道能否成功呢?
王凤梅
Q:确实,律所做好管理架构非常重要,这样在人才发展上才能实现战略。在人才战略上,如果说“英雄帖”是吸引人才的有力手段,那在留住人才、增强律所的凝聚力等方面,您又用了什么“高招”?
段祺华
A:那就要提到更精彩的第十大“魔盒”了。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以提成制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存在“短板效应”,只要合伙人中有一个“小气鬼”,某些项目就无法推进。我曾听说,某家律所几十位每小时收费达数百美金的合伙人坐在一起,吵了一上午,只为讨论一笔5000元的预算支出。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缺少共同的价值观。
因此,段和段既要照顾每个合伙人的利益,又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要将律所做好,思想就需要高度统一。这就是第十大“魔盒”——集团化的法律文化产品投资。
总部成立以后,段和段会进行集团化的经营。投资管理的将不仅仅是律所,我们还要打造“法律文化生态圈”,打造律政剧、法宣短视频等“法律文化产品”,或可称之为“法宣产品”。这些产品将成为与律师相关,但又区别于律师费的法律产品。未来,我们希望做的产品线,其容量要远超于现在的律师费。
比如当下火热的ChatGPT,目前,其应用还主要在语言文字上,但许多欧美公司已开始布局短视频与ChatGPT结合的产品。这也是我想做的,用短视频来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我本人拍过8年的影视剧,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我们希望通过集团化经营,将这个平台搭建起来,为律师在律师费之外,创造可能远超律师费的收益,大家共同盈利,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有一位美国律所的合伙人曾告诉我,他们律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为了解决合伙人的退休问题,在加州大学附近买下多间公寓,出租给加州大学的学生,用租金去补贴那些退休的合伙人。当时购入这些公寓的价格不高,房租也不多,但七八十年过去后,这些房子不仅租金翻了多倍,房屋价值也更是直冲天花板。每年的租金不仅养活了退休合伙人,地产的价值也已远超过整个律师事务所。这说明律所除了律师费、提成等概念之外,要有长期计划。
段和段也有退休金制度,这是原先的“八大魔盒”之一。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律所尚处于“第一代”,刚开始向“第二代”传承。像欧美的事务所或段和段这样提前筹划解决退休问题的律所还是少数。
王凤梅
Q:这种制度设计确实很独特,把这么好的计划运营出来,也需要实践考验。司法部刚刚公布了2022年律师业数据,全国执业律师数量已超过65万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律所需要怎样的运营策略保持脱颖而出?
段祺华
A:我觉得律师很难成为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因此,我支持高薪聘请具备优质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做运营。段和段也在考虑招募相关人才,在合适的人尚未到位之前,我就是职业经理人(笑)。
我最想做的是在管理好事务所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实现总分所一体化,进行统一投资和管理,打造“法律文化生态圈”,最终实现上市目标。此外,我曾提过,目前律所的弊病在于各自为战,因此,段和段要集中力量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客户案源平台。
我们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客户案源平台做成所内的“法律淘宝”,真正实现平台上的案源分享和专业分配。每一位合伙人、律师都是店主,既可以在线上展示自己的服务,也可以把自己无法处理的案子挂出来招标。挂出案源的律师和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都会拿到相应的报酬。
通过该平台,配套相应的打分机制,我们希望逐步把各自为战的团队和分所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当然,律所层面开发的案源,也会按专业、地域来进行分配,建立统一的内部市场。该平台能解决三大问题:一、避免了各自为政的“山头主义”;二、用专业化来保障办案质量,避免律师硬接自己不擅长领域的业务;三、避免不公平的分配机制。这就是我们“十大魔盒”中专业化的进一步细化措施,当下还在测试过程中。未来,这个机制将促进律所公司制平台的建设,消灭山头,促进融合,达成一体化目标,塑造段和段的统一品牌。
王凤梅
Q:今年4月,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治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成立,您担任首届会长。请介绍一下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未来的工作规划。您在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等工作中有怎样的思考和规划?
段祺华
A:段和段历来重视涉外法治培训。在海外,段和段与剑桥大学合作,每年推出为期两周的“锻剑”之旅——英国剑桥大学访学项目;在国内,段和段通过香港、上海、西安三地组合而成的“铁三角”,来构建涉外培训网络。
我非常感谢陆家嘴管理局的大力支持,让4月8日举办的首届陆家嘴涉外法治高峰论坛冠以“陆家嘴”之名。本次高规格的论坛邀请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建伟、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欧华全球律师事务所亚洲联席高级合伙人李强等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反响热烈,得到了上海市法学会主要领导的表扬。
由律所主任担任研究会会长很少见,这是对我个人的信任,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年我们研究会共提出了约30余个专著、学术论文、智库建言课题,围绕中国涉外法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例如“中国企业家在国际旅行中的人身安全”等热点话题,也是涉外法治研究会将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我们希望能做出一些成绩,为国家涉外法治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王凤梅
涉外领域服务确实是段律师以及段和段积累多年的重要资源!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交流暂告一段落,非常感谢段主任带给我们毫无保留的精彩分享!段和段正在进入全新一轮发展中,段和段的同城分所无论是在临港,还是在虹桥国际法务区,都在发力中,也希望能够看到段律师在三年任期内,能够带领段和段摸索出一条创新之路,用新模式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让律师更幸福,让律所管理更轻松!
更多精彩内容收录于律新社即将推出的新书《中国律所卓越品牌之道》(暂拟)。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