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余俊俊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经济下行趋势之下,国内各大公司纷纷追求降本增效,推行精细化管理,许多企业缩减了办公面积,或搬迁到租金更低的区域以削减办公室租金费用。根据全球著名商业地产公司高力国际发布的二季度市场报告,以上海市为例,市场整体租赁需求相对放缓;在全市租金水平持续走低的趋势下,大部分业主对租金持谨慎态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各大律师事务所逆势高调乔迁,择址城市CBD地标建筑,焕新办公环境,乔迁喜讯及办公室美图频频刷屏。
富有设计感、高级感的办公环境不仅可以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是展现律师事务所实力、文化及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律师事务所高品质办公环境的打造已成为其重要的品牌战略之一。
对于提成制律师事务所而言,办公室租金及与之配套的物业费、水电气暖等费用,一般会占到律所总创收的10%—15%,是律所主要的运营成本之一。
近期,律新社对部分品牌所进行了问卷调研,88.9%的律所反馈,优质的办公环境,对吸引优秀律师加盟作用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律师的业务拓展和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但与此同时,高额的办公室租金也成为律所主要的成本之一,且办公空间空置率往往不低,如何提升使用率也成了律所管理运营的重要课题。
高耸入云的楼宇,简洁华贵的电梯厅,纤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无敌江景落地窗……择繁华为邻,营造高品质的办公场所已成为顶尖律所彰显实力的首选动作。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段和段”)于2022年11月正式乔迁至上海中心大厦58层,以上海之巅的崭新空间开启了新的三十年。新办公室总办公面积约3000平方米,拥有开阔的公共空间,前台接待大厅面积近200平方米,尽览浦江景色与陆家嘴天际线。超大模拟法庭可举办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智慧多功能厅既是餐厅,又是律师阅读、健身的场所。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浩天”)总部办公区坐落于北京CBD中心的财富金融中心办公楼的3、11、12层,在2023年办公面积扩大至近万平,办公环境焕新升级。浩天新的办公空间设计简约明朗,以温馨的木质调为主,和天然大理石装饰相辅相成,禅意的盆景点缀其间,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抱朴守正,至诚四达”的律所文化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022年,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达共和”)北京办紧锣密鼓完成了扩租装修工程,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畔更上层楼。六层办公区面积近7000平方米,整体装修风格简洁流畅,色块柔和温馨,不仅暗合了律师行业秩序井然的肌理,更增添了生机与灵气,为全体员工和客户往来提供了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商务空间。温馨的办公空间不仅给予员工充分的归属感、幸福感,并于无形中激发出员工的灵感与创造力。天达共和大湾区办公室广州和深圳两地也同期完成新装与扩租,装饰一新的办公空间与全所各办保持了一致的主题风格,并在软装细节处彰显着差异化地域特色,体现了客户至上、员工为本的理念。
中联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联”)上海办公室在2023年6月扩租了陆家嘴富士康大厦的21层整层,打造了一个开放、共享、多元的全新办公空间。办公室注入了数字化、智能化、年轻化、社群化的发展理念,接待区域的吧台以柔和木纹包裹冷峻大理石,勾勒出事务所LOGO“中”的轮廓;在温柔木质与坚硬石材的矛盾与冲突中缓慢显现,重置的流线、连通的空间,又似在阐释“中”作为莫比乌斯环的变体。布满整墙的永生苔藓描绘出壮丽广阔的世界地图,来自天地自然的生命能量从象征全球版图的墙面破土而出……
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汇祥”)于2021年7月搬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的东四环中路的大成国际中心C座,办公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经过3次升级改造后,汇祥的办公区拥有可容纳200人的大会议室、开放接待区、咖啡厅、茶室、文化走廊、模拟法庭、VIP接待厅、乒乓球室等,还设置了朝阳区青少年公益法律咨询与服务基地、爱心妈咪小屋等。办公区不仅能充分满足律师办公、接待客户的需求,还可以开展专业讲座、文化、体育活动。除了传统的办公空间装修提升,许多律所甚至在律所内建设了律师文化长廊、法律博物馆等,以展示律所的文化理念,彰显法律人的价值追求。(相关阅读:盘点国内5家开在律所里的博物馆)
品牌律所选择重金投入,打造华丽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办公空间是否只是一种“面子工程”?作为服务质量比较难以被描述和展示的专业服务行业,律所的专业实力是否一定需要高端的办公场所予以背书?律师事务所在选择办公场所的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哪些因素?律新社在访谈及问卷调研中发现,地段和区位的高端程度、交通便利性、配套设施完善与否等因素是律所管理者择址最优先考虑的3大因素,这也印证了为何各大律所纷纷将北京国贸商圈、上海陆家嘴、静安寺南京西路等作为办公首选之地的行业现象。北京市朝阳区有近1000家律所,占北京律所总数的约三分之一。而在中央商务区(CBD)——朝阳区的中心地带更是汇聚了众多大中型国际律师事务所,且特别集中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华贸中心、嘉里中心、银泰中心等写字楼。此外,租金价格、办公室使用率、靠近主要客户办公地等也是律所选择办公室的重要考量因素。高力国际在国内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等47个城市运营大量高端物业。高力国际高级副董事周晓东表示,从物业方的视角来看,律师事务所在选择办公场所时,比较重视办公楼选址,首选CBD区域的地标建筑,兼顾客户来访及员工上班的便利性。其次,会充分考虑办公楼的大楼品质、租金水平和性价比、楼内优质租户情况及物业管理水平。

各大律师事务所尽可能选址城市中心地段和地标建筑,并在内部装饰和功能打造上力求体现高品质。在办公场所的设计风格上,多数律所选择了现代简约风格,以与CBD的商务办公环境和律师的专业理念相一致。
本次调研中,有88.9%的律所反馈,优质的办公环境,对吸引律师加盟作用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律师的业务开展和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律所长期留住优秀人才。段和段自2022年乔迁新址并推出“八重魔盒”招贤纳士后,新加入的优秀律师已近百人。汇祥律师事务所自2021年7月10日乔迁新址以来,汇祥的规模化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实现了总所人数超过300人的既定目标。
在客户服务端,88.9%的律所认为,办公环境提升对客户和业务的正面促进作用有显著的效果。
汇祥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栗彬认为,律所公共空间的打造,最关键是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设计。汇祥会议室的使用率常年高于80%,大家需要提前在Law wit系统上预定使用时间,有时还会出现会议室供不应求的状况,推动律所考虑继续优化、拓展公共接待空间。
调研中,大多数律所表示,升级办公场所,营造优质的办公环境,与其说是为了服务所内律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营造体验感良好的客户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溢价,起到类似“样板房”或“体验空间”的作用。
从客户服务角度出发,一流律所纷纷留出更多的面积用于公共空间和服务客户。调研中,有11.1%的律所将50%—70%的面积用于公共空间;有66.7%的律所表示,将办公面积的30%—50%用于公共空间。
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大部分律所均表示使用率较高,很少有浪费。有44.4%的受访律所表示,公共空间的日常使用率在80%以上,33.3%的律所反馈公共空间使用率在50%—80%之间。
部分律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了公共空间的不足,从而进行了办公环境的改造升级,将部分工位改造为公共空间。有的律所则将更多的空间设计为灵活办公区,既可以用于律师办公、业务交流,也可以用于客户接待。

律新社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有66.7%以上的律所设置了共享工位;这些律所普遍对共享工位的使用效率表示满意,71.4%的律所表示共享工位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很好。

在入驻城市CBD的顶尖办公楼,实现高品质办公的同时,各大律所也为之付出了不菲的租金成本。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租金成本一般占其总创收的 10%—15%。调研显示,有33%的律所反馈其办公室面积在6000—10000平方米左右,22%的律所反馈办公面积超10000平方米。部分择址北京、上海核心地段的律所反馈,办公室租金高达12元/平方米/天。
以12元/平方米/天的日租金为例,保有3000平方米的办公室租金,年租金就将高达1200多万元。高品质办公室在充分展示律所实力的同时,也对律所的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金投入的背后,亦需要律所强大的资金实力与战略魄力予以支撑。综合上述对于品牌律所“高品质办公”成本与收益情况的调研结果,国内大多数一流律所对投入资金,营造高品质办公场所表达了充分的信心与持续投入的意愿,也对其给客户服务、业务拓展、律师服务等方面产生的效应表达了正面的评价。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在品牌所、规模化律所引领的“重资本投入式”办公环境升级潮流中,资金实力强的规模所享受到了一流办公环境在聚拢人才、品牌效应等方面的利好;亦有更多的中、小所正在承受着潮流之下的压力与困惑——选择跟随潮流,则将承受高额的租金、装修成本;选择依然故我,则有被淘汰、合并的忧思。当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已深度影响了各行各业对办公室租赁的投入。此外,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对固定场域依赖的弱化及客户交互方式的改变;青年律师更加自由、灵活的办公、生活模式下,数字化律所、云端律所、共享律所等概念的流行;各行各业“降成本”思潮的影响,也正在让律所管理者对“高品质办公”的固定思维和路径依赖产生新的思考。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庭峰在接受律新社“卓越之道”访谈时表示,律师行业最主要的服务还是在客户端,大家如果一定要到办公室去,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没有解决客户端的信任问题。现阶段很多律所还是“商场模式”的受益者,把律所当作商场一样,用办公室的“高大上”解决信任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初级阶段,未来这种信任会加入很多其他元素,比如,律所宣传片等品牌建设投入。(相关阅读:对话田庭峰:申浩17周岁,创新一直在路上丨卓越品牌之道)部分以服务B端客户为主的头部律所管理者表示,在办公面积扩充升级前的构想是创造一个更优质的客户交互空间,以匹配上市公司法总及其他高管的接待标准,但在实际上,在建设了一流的接待空间后,却发现日常工作中,还是以律师前往客户公司的工作的场景占多数;有时,律师往往需要到工程现场、工厂一线去现场沟通服务。成立于2008年的良翰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良翰”),在房地产领域和建设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股权和税务等专业建树颇丰。良翰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刘宏伟表示,良翰领先在虹桥中央法务区设立了办公室,一方面是考虑到虹桥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为长三角的客户提供迅捷的法律服务。更重要的是,虹桥商务区集聚了大量房地产企业,择址虹桥,可以更接近客户。刘宏伟表示,良翰办公室所在的虹桥中央法务区,相较于陆家嘴等区域,租金相对较低,约为7.5元/平方米/天。他认为,当下,出生人口骤降、幼儿园招生不满、地产公司纷纷搬离虹桥商务区等社会经济现象,也令律所管理者对未来业务的发展抱有谨慎的态度。许多公司制的律所已开始控制规模,对于人才、硬件设施的投入也会相应削减。他认为,专业服务业中最关键的是提供服务的人,而非场所;律所与客户的互动,最关键的还是要“与客户在一起”。当你真正与客户在一起了,客户认可你的专业水平的时候,其实并不会太care你是从哪个写字楼里走出来的。2023年6月,10家重量级法律服务和泛法律服务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截至目前,已有52家法律服务机构和泛法律服务机构入驻虹桥中央法务区。京津冀三地司法厅(局)在雄安新区召开京津冀司法行政系统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会,中银、瀛和、德恒3家北京优质律师事务所雄安分所揭牌。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推动法务集聚区的建设,出台了系列配套的租金优惠政策和各项扶持政策吸引律所迁入。选择搬迁至租金更优惠、政策更利好的法务区,也正在成为一大行业趋势。
打造“有形”的优质办公空间,以展示“无形”的律所品牌,已成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公认的品牌市场策略之一。这一做法也确实也正在为律所人才引入、市场营销、客户维系等带来明显的助力。但随着行业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不可否认的是,“高品质办公”带来的光环效应正在褪色;用专业品牌、数字化品牌代替“商场模式”有形品牌展示的可能性纷纷涌现。根据国外律所的发展经验,除了考虑接近客户和潜在客户以及员工需求外,律所也逐步将成本纳入了考虑范围,选择在更具有竞争力的租金和优惠政策的地区租用办公室。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和远程工作的普及,一些律所开始选择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租用办公室,以提供更安静、绿色的工作环境。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模式、聚焦不同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而言,是否选择持续投入资金支撑“高品质办公”,并以此作为业务的重要支点,依然需要律所管理者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在成本与产出中寻找“平衡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