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立遗嘱可免费指定遗产管理人!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来源丨中华遗嘱库

日前,律新社从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了解到,即日起,中华遗嘱库推出遗产管理人便民服务,市民在订立遗嘱时可享受免费指定遗产管理人的服务。

01

没有遗产管理人,

立了遗嘱也可能无法执行



今年39岁的陈女士三年前离婚了,原因是丈夫出轨身边女同事。离婚时,法院判决女儿小雅由陈女士抚养,前夫要按月支付抚养费。谁知前夫不但不按法院判决书要求执行,而且还拉黑了陈女士的电话玩起了失踪。经商多年,陈女士名下有不少房产和股票,考虑到风险无处不在,陈女士担心,一旦自己发生意外,自己的巨额财产未来如果由女儿小雅继承。万一前夫得知这个消息,作为孩子的父亲,他可以以孩子法定监护人的身份,接管孩子和陈女士留下的所有财产。这样一来,陈女士不但这个婚算是白离了,而且万一前夫再婚,他和他的新太太就可以挥霍陈女士的财产,即使女儿成年以后,也很可能无法追回这些财产。此外,陈女士还担心女儿小雅过于单纯善良,将来即使年满十八岁可以继承财产,也很难管理好这些财产,让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抱着一系列忧虑,陈女士找到了中华遗嘱库,得知可以设立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打理、管理,因此决定授权表妹和姐姐作为共同遗产管理人。陈女士表示“遗产管理人的设立十分有必要,遗嘱不再是简单的财产继承、房屋过户,而是有温度、有保障。办理完遗嘱后,感觉一身轻,终于将心头大石放下,回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图片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分析,陈女士在遗嘱中设立遗产管理人,有效地规避前夫可能通过担任监护人的方式对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进行干预甚至侵占的风险,避免继承人在心智不成熟的情况下随意挥霍遗产,减少财产继承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多种风险。遗产管理人会对遗产进行清点、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执行逝者的遗愿,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必要时快速解决纠纷,防止遗产出现损失。


无独有偶,前来订立遗嘱的刘阿姨也有类似的烦恼。因为家庭琐事,刘阿姨与儿子儿媳关系不太好,于是干脆自己搬进了养老院。在养老院组织的公益讲座中,刘阿姨认识了中华遗嘱库义工杜女士。刘阿姨表示,虽然与儿子儿媳关系不好,但她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小夏,因为小夏是刘阿姨一手带大的,和刘阿姨的感情很深。


杜女士对刘阿姨表示,虽然刘阿姨可以写遗嘱指定遗产由孙子小夏继承,但因为小夏现在是未成年人,即使将来满18岁依法属于成年人,但届时如果仍然在大学读书伸手向母亲要钱,就算小夏继承到刘阿姨的遗产,遗产大概率也会被儿媳接管。况且小夏没什么社会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办理继承手续,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过了法定的六十天的遗赠有效期,遗嘱就算有效也会因为超过遗赠时效继承而无法执行,刘阿姨的遗产最终可能成为儿子儿媳的共同财产。


杜女士建议刘阿姨在遗嘱中指定自己信任的人担任未来负责执行遗嘱的遗产管理人,避免原本想留给孙子的遗产,最终还是被儿子儿媳所控制。


陈凯告诉律新社,订立遗嘱的市民一般都不了解这些法律知识,对于遗嘱如何真正落地执行往往存在不少误区,特别是一些离婚、再婚、素有矛盾或特殊子女的家庭,如果没有遗产管理人保驾护航,遗嘱往往很难落地执行。


02

《民法典》首创遗产管理人制度,

带来五大好处



2020年5月28日颁布的《民法典》对遗产管理人作出了明确规定。陈凯认为,在遗嘱中指定遗产管理人,给遗产继承带来便捷高效、省钱经济、控制财产、保护隐私、促进和谐等五大好处。

首先,如果在遗嘱中指定遗产管理人,将来一旦因为遗产发生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认定遗产管理人身份,而不必提起分割继承遗产的诉讼,法院不必对遗产范围进行调查,也不必处理遗产分割等复杂问题,审理难度大大降低,不但更加便捷高效,而且诉讼费用按件计算,而不按遗产标的计算,不会产生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诉讼费用,仅需缴纳五十元的诉讼费用


其次,如果没有指定遗产管理人,登记和管理遗产的部门往往需要全体继承人到场才能交付遗产,特别是遇到拆迁或者有财产争议的时候,继承人身份短时间无法确认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往往拒绝单个继承人提出的申请。如果在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则可以由遗产管理人依法全权处理,而不必等待继承人身份的确认或要求全体继承人到场。


第三,在遗产纠纷中,法院的判决书上都明确写明了继承人的人数和关系,以及遗产的范围,包括房子的坐落门牌号、面积甚至金额等信息,而这些都是可以公开查询的,不利于当事人的隐私保护。如果在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则由遗产管理人和继承人进行私下处理,不必公开遗产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第四,如果没有指定遗产管理人,一旦发生纠纷,所有问题都在法庭上通过律师举证质证等程序进行处理,因为一些小问题就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利于双方的和解。而遗产管理人办理遗产分割属于民间行为,往往采取商量和调解的方式,讲情讲理的成分更多,更有利于和谐。


陈凯表示,《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出台,有效维护了继承人权益,有力保障了遗嘱的执行和被继承人心愿的实现,更可以传递和谐友善的家风。


03

助力高效传承,

中华遗嘱库推出便民举措



图片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陈凯在第二届遗产管理人论坛上宣布,中华遗嘱库即日起在所有遗嘱中为遗嘱人免费提供遗产管理人标准条款建议,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采纳。标准条款中,被继承人可以指定自己信任的人担任遗嘱执行人,并履行法律上遗产管理人的职责。中华遗嘱库提供的遗产管理人条款一共有五套,每套有四到八条不等的条款,根据当事人的意愿不同,对遗产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陈凯告诉律新社,中华遗嘱库后续将根据市民的具体情况,总结更多的标准条款,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对于已经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市民,也可以申请重新订立遗嘱,并在遗嘱中添加遗产管理人条款。陈凯表示。


04

联合公证处前置服务,

子女不出门办继承



本市退休教师李老师今年已经71岁了,一直有立遗嘱的想法。日前,他前往中华遗嘱库订立自己的遗嘱,想把位于市中心的一套住宅指定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咨询过程中,中华遗嘱库登记中心的刘鹏主任告诉李老师,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虽然可以确保自己的财产能按照自己的心愿给到自己想给的人,但执行过程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难题,如果不提前做好安排,很可能这份遗嘱虽然是有效的,但执行起来却很困难。


因为李老师的儿子在国外工作,将来为继承这套房子,不但需要办理非常复杂的公证和认证手续,而且需要停止在国外的工作,回国办理这些财产继承手续。而这些手续的办理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长达几年,给儿子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还有因为无法提供李老师的父母或岳父岳母的死亡证明等诸如此类的证明文件,或者其他亲友拒绝配合的时候,遗嘱往往无法得到执行。


因此,刘鹏建议李老师在遗嘱中指定未来负责执行遗嘱的遗产管理人,避免儿子来回奔波或者无法办理财产过户手续的尴尬。同时,可以采纳有关机构联合多家公证处推出的继承无忧服务。刘鹏介绍,继承无忧服务专门解决市民因为办理继承手续不专业、不方便而产生的烦恼,既可以在被继承人生前办理,也可以在被继承人过世之后办理。继承无忧服务的核心是通过预先指定遗产管理人、进行证件核验、提前做出授权和声明等一系列前置程序,以实现被继承人身故以后,可以尽量简化办理继承手续,在前置手续办理妥善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完全无需继承人出面,即可完成继承过户程序。该服务自推出后,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图片


据悉,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在2013年共同启动的公益项目,旨在为年满60周岁、不超过一套房产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遗嘱起草、登记、保管等服务,以帮助老年人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截至去年底,中华遗嘱库已经为 37万余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登记保管25万余份遗嘱。


据《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已有1542份遗嘱指定了遗产管理人。


05

专家齐聚遗产管理人论坛讨论《民法典》,

亲友担任易产生四大风险



日前,第二届遗产管理人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遗产管理人落地后的改革变化、数字资产继承、共同遗产管理人等议题。专家们普遍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个人财富迅速增长,《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解决遗产管理问题,引入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在过去的三年里,遗产管理人制度在全国各地积极运用,为解决多宗遗产纠纷、债务以及继承等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维护了继承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这项制度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也为家庭、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推广遗产管理人制度是当前遗产纠纷的有效解决办法之一。


图片
图片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廉慧认为,当前遗产管理人的推广和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一方面,由于遗产管理人的专业性和普及度不高,导致市民对于遗产管理人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如何选择遗产管理人缺乏经验和信心。另一方面,一些市民无法找到可信任的机构担任遗产管理人,或者由于对遗产管理人对工作流程和职责缺乏了解,难以找到合适的遗产管理人。

此外,因为缺乏监管机制,目前尚无法对遗产管理人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分析,指定亲友个人担任遗产管理人容易产生四大风险:因缺乏监督,产生道德风险;因个人意外,产生无法履职风险;因未签署书面协议,产生遗产管理人拒绝担任的风险;因不够专业,产生无法胜任的风险。因此建议指定专业机构与亲友担任共同遗产管理人,可以有效地规避以上四大风险。


2023年,中华遗嘱库与《中国不动产》杂志及相关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专业遗产管理人人才库”建设,供广大被继承人、继承人、民政部门在委托遗产管理专业人才时进行选择。通过指定入库的遗产管理人,可以有效地规避个人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四大风险,更可以确保遗产管理的可持续性以及稳定性。


陈凯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完善的遗产规划以及安排越来越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而随着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落地,能有效地解决市民遗产管理的难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便民措施,帮助更多的市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遗产,并解决他们在遗产管理方面的后顾之忧。”


06

手机厂商推出数字遗产服务,

最多可指定五位继承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实体资产逐步转向数字资产,甚至被替代,数字遗产同样如是。2023年年初,一名“90后”社交平台主播联系到中华遗嘱库,他决定通过遗嘱将属于自己的所有数字资产留给自己的亲生父母。经估计,该主播的数字资产市值超300万元。而拥有百万粉丝的社交平台账号,则留给好友继续运营。


根据《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计收到45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中青年人群占绝大比例。在这些年轻人的观念中,虚拟资产的重要性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银行存款和房产。


图片


可见数字资产已经渗透到各个年龄层,成为市民群众尤为关心的资产种类。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遗产管理人论坛上,华为终端BG HUAWEI ID资深产品经理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数字资产。如何将这些数字资产传承给亲人朋友,让他们继续珍视和保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华为在目前推出的智能手机系统中就考虑到了数字资产保留以及继承的问题。在未来,用户的数字资产可以通过统一的华为账户查看、管理。用户个人账号云空间里的照片、视频、录音、云盘文件、联系人、备忘录、个人及应用信息等资产,可选择给亲人朋友继承。该功能还支持用户灵活设置继承范围,每个账号可设置5位继承人,不同的数字资产可指定不同继承人。同时,华为做了足够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数字资产继承人需提供三重信息认证,在通过安全验证后,才可访问被继承人的数字资产。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