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龙:大模型时代的法律服务探索丨第八届新兴法论坛经典演讲

作者 | 孙常龙

扫码分享

律新社编者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模型时代已悄然来临,其强大的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法律服务领域,从自动化的法律文本处理到智能化的法律决策支持,从丰富的法律研究资源到个性化的法律教育工具,大模型正在逐步改变法律服务行业的面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劲头。阿里云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乘势而上,积极布局AI应用生态,在法律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

2024年4月27日,“乘势·破局 第八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召开,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NLP应用算法负责人孙常龙“大模型时代的法律服务探索”主旨演讲。他从新技术浪潮的历史机遇出发,详细介绍了阿里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法律行业内的探索与应用,为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孙常龙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


part 01

新技术浪潮的历史机遇

随着数据、计算和模型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至。算法的不断创新突破着技术的边界,使我们能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丰富的知识。同时,模型技术也在持续演进,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推动了计算能力的飞速提升,为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模型成为一个不断从海量数据中学习与改进的知识体系,其演进过程涵盖了自然语言理解、多模态感知和逻辑处理。通过预训练、多任务迁移与泛化、多面对齐指令调试以及模型生态构建等关键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升了模型的能力,还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场景,使智能应用更加安全可信。


part 02

阿里大模型的研究进展

阿里自2018开始致力于大模型的研发工作,在2022年的AIGC热潮到来之前,便已经在超大模型、语言及多模态能力、平台化服务、落地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投入和探索。2023年4月,阿里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随后又相继发布了音视频AI产品“通义听悟”和AI绘画创作大模型“通义万相”,进一步丰富了其AI应用生态。目前,“通义千问”大模型已经通过网页版和APP版同步对外开放体验。

在此过程中,“通义千问”持续开源,至今共开源18亿、70亿、140亿、320亿、720亿参数的5款大语言模型,以及视觉理解、音频理解两款多模态大模型,构建了“全尺寸、全模态”完整开源模型矩阵。值得一提的是,Qwen-72B在10个权威基准测评中均创下开源模型最优成绩,成为业界最强开源大模型,性能超越开源标杆Llama2-70B和大部分商用闭源模型。未来,“通义千问”将继续加大开源投入,希望成为“AI时代最开放的大模型”,共同促进大模型生态建设。


part 03

法律大模型的探索

(一)法律行业的技术积累

大模型时代来临之前,阿里云就已在法律科技行业深耕多年,斩获众多荣誉和奖项。团队在2018年参与首届法研杯的评测,刑期预期取得第一名;2019—2020年,团队联合浙江高院、浙江大学首创了全流程智能化审判小智,实现了从立案、分案、审理、签章到归档全流程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2020年6月,团队举办了国际A类大会SIGIR 2020第一届智能司法Workshop(Legal AI 2020),旨在展示中国在智慧司法领域的工作进展,同时引发了学术圈的高度关注;2020年12月,团队联合浙江大学组织业界首个法律合同审查人机挑战赛。

大模型时代来临后,团队开始探索法律与人工智能更紧密的融合之道。2022年,阿里云团队设计“小智机器人”,旨在通过统一的交互式AI入口,从法官端延伸至当事人端,能够让法官更好地调度法院内部数据和业务系统,也能够帮助当事人完成一些常见的法律咨询,形成了法律知识生产—加工—检索—应用的闭环,有力提升了司法效率。2023年,团队参与法律大模型评估指标和测评方法的编撰,荣获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法研杯评测比赛两个第一名。近三年,阿里云主导和参与多项国家司法部、科技部项目,成功发表国际顶会论文20余篇、专利50余件。


(二)通用大模型在法律行业的问题

1. 知识更新

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往往耗时数月甚至更久,而数据更新却是实时的,导致其在知识更新方面存在显著的滞后问题,难以与新知识快速协同以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需求。

2. 业务对齐

由于训练数据偏差和生成过程的随机性,大模型在生成内容时容易出现乱生成的情况,出现编撰法条等情形,因此需要在精校和数据筛选层面付出更多努力。

3. 产品形态

尽管中国法院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法院系统在将现有数据迁移至新搭建的业务平台并投入使用方面存在困难,对话式方式很难满足真实的业务需求。目前,通义法睿正在进行升级迭代,致力于与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以提升整体性能与用户体验。

通过大模型路由和大模型推理技术的应用,阿里云团队在应用层上始终保持与法院和检察院的协同合作,不断优化办案办公平台、AI法律助手等用户交互型应用,从而推动法律大模型能力的不断进化。


相关阅读

● 八仙过海,百家争鸣!百余法律科技创新者论道AI乘势与破局丨第八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盛大举行

● 10+细分赛道,近百家创新机构全解读!律新社《新兴法律服务业精品指南(2023中国市场)》正式发布

● 持续创新 彰显典范!2023年度律新社新兴法律服务业7大奖项隆重发布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