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不畏世间无常。 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昱长期深耕于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办理了诸多大案,在客户中口碑颇佳。 在律新社发布的《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争议解决领域》中,陈昱律师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争议解决领域品牌之星:领先律师”。近日,律新社与陈昱律师进行了深入对话。如何洞察争议解决之道?如何习得争议解决之术?站在更高维度上,陈昱律师独特而深刻的观察和心得不仅能让法律服务业同行受益,也能让更多坚持深耕事业的人士颇有共鸣,大家对“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理解大抵一致。 以“道”御“术”,争议解决的“匠心独运” 争议解决作为法律服务的重要篇章,要求律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需具备一颗细腻的心,能够敏锐捕捉案件的微妙变化,并作出明智而独到的判断。在这条充满挑战且满载责任的道路上行进,陈昱律师秉持“稳中求进,方能致远”的真谛,践行“立志有恒,勤勉专精”的智慧,形成争议解决的“道术之法”,穿梭于错综复杂的法律丛林,为客户铺设出一条条清晰、稳定的解决之路。 祝贺您获得“律新社2024年度争议解决领域品牌之星:领先律师”,这充分彰显了您的专业实力。请问对于争议解决律师的专业养成,您有何心得? 陈昱 有句话叫“像律师一样思考”。之所以说律师思维不同于普通人思维,是因为律师思考的起点与终点都在法律。在律师眼里,所有事实都要放置于法律的规则中进行评判。“以法律为准绳”不仅要求解决争议要以法律作为实体依据,也要求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在处理高端民商事争议解决案件时,律师常常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法律环境和多方利益冲突。在这些情况下,您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陈昱 “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这也是“术业有专攻”的魅力所在。如何才能提供稳定有效的争议解决方案呢?这是“术”。我觉得要把握好六个要素: 对于法律条文、案例的检索与适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数据检索,正确运用“请求权基础与抗辩的分析方法”等法律适用方法,有助于厘清基础法律关系,作出合乎司法实践一般规律的判断。 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最基本的法律推理形式是演绎推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逻辑三段论。例如: 大前提:驾驶车辆闯红灯者,罚款500元; 小前提:隔壁老王驾驶车辆闯红灯; 结论:隔壁老王被罚款500元。 本条要素“法律”是大前提,上条要素“证据”证明的事实是小前提,有了大小前提就能推导出判决(或裁决)结果。 在香港,只有大律师(Barrister)才可以出席任何法庭的诉讼。开庭是争议各方交锋的重要战场,是向法官(或仲裁员)展示我方观点、说服法官(或仲裁员)的重要平台。律师要掌握全部案情、熟悉庭审规则、把握庭审节奏,才能完整地表达观点及依据,有力地反驳对方的意见。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稳定有效的开庭效果呢?这里借用《卖油翁》中的名言:“无他,惟手熟尔。”多开庭、开好庭,可以让你无惧任何对手。 正所谓“争议不止,沟通不停”。 首先,团队内要进行充分讨论,互相交流、协同作战、攻克难题。 其次,要与客户保持沟通,了解客户情况、解决客户需求,让客户及时知悉案件进展,做到“诉讼可视化”。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子又曰:“礼之用,和为贵。”老子亦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自愿调解结案是定分止争的最佳方式,若能够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则是争议解决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调解的动力。和解是在保障客户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客户利益明确可期。 您执业多年,并担任仲裁员十余载,裁判和代理了数千件民商事争议解决、不良资产相关的法律事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您是如何利用裁判和律师的双重视角来深入理解案件争议的本质,并精准把握解决方案的关键之处的? 陈昱 我担任仲裁员已有16年多,并担任了多个仲裁委的仲裁员,办理了大量的仲裁案件,最大的收获是能够更加全面地听取双方的意见、感受双方的攻防,养成了能够“娴熟地运用审判者的视角剖析案件、把握案件关键”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单一从代理人视角看待案件时可能产生的单向认知”问题。多年来,我也输出了多个具有社会意义或行业示范作用的案例,并作为传递司法审判精神的典型案例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等五家机构编印的《涉企案例和法律政策选篇》等。 专业领航 助力“四鹰”翱翔法治天空 在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的广阔舞台上,“天致团队”依托律所的专业分工与地域布局优势,以细致入微的专业精神和高效协同的团队精神,为客户撑起一片法律蓝天。陈昱律师作为领航者,不仅以卓越的法律素养引领团队前行,更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分享,温暖并激励着每一位青年律师。在信实,每一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力量。 依托信实律所的专业分工优势和广泛的地域布局,天致团队全方位开展争议解决业务。请问您是如何确保团队在多个领域内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并应对日益复杂的法律环境和客户需求的? 陈昱 就团队外部而言,得益于信实日臻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及业务发展平台,我能够潜心钻研业务、精修专业素养。在信实不断推行的“专业分工、团队合作”工作方针下,我积极探寻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业务模式,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同时,与专业化部门、精细化团队形成通力协作。 就团队内部而言,我们作了进一步细分,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来安排案件,并通过法律科技工具进行知识管理,梳理案件办理的标准化流程,确保团队内部的分工协作高效且有序,以实现最佳的团队协作效果。 作为荣获司法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律师”,您在培养和激励青年律师方面一定有着丰富的经验。您认为争议解决领域的青年律师如何做到快速成长并脱颖而出?贵所在青年律师培养上有何特色机制? 陈昱 现在的青年律师都很聪明,学习能力也很强,只要找对方法并持之以恒,完全能够在争议解决领域快速成长并脱颖而出,具体而言: 1. 结合自已的专业特长、专业兴趣、专业资源等,确定专业方向。 2. 多进行类案研究,熟悉同类案件的争议焦点、裁判规则。 3. 多参与办案,专业的培养不能浮于表面,需要长期在一线办案中锻炼。我之前每年要开100多次庭,现在工作重心有部分转移,但每年仍深度参与近百个案件的办理、开几十次庭。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成长。 信实一直以来非常注重青年律师的培养,成立了青工委,针对不同阶段的青年律师制定了系统性、多层次、全周期的特色培养体系——“四鹰计划”,以提升信实青年律师的综合素质及业内竞争力。其中: “雏鹰计划”主要面向实习律师和执业不满2年的律师,这一阶段青年律师的成长需求主要在于融入律所(适应办公环境、工作流程、工作纪律等)与基础执业技能学习(执业考核、业务知识培训)等方面。为此,信实青工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为青年律师提供“走进信实”攻略、制定启蒙教育方案、开展岗前培训心得分享会、进行执业证考核前培训等。 “雄鹰计划”主要面向执业2年以上5年以下的律师,这一阶段青年律师的成长需求主要在于夯实执业技能、巩固法律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为此,信实青工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通过开展红包餐、辩论赛、以案说法大赛、模拟法庭竞赛、青训营、法律文书写作大赛、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等活动,满足青年律师的成长需求。 “精鹰计划”主要面向执业满5年的律师,这一阶段青年律师的成长需求逐渐转向专业引领、市场开拓、团队领导、律所管理、行业领军等方面。为此,信实青工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通过制定系列课程、组织系列活动(包含举办精品课程大赛、组建信实优青讲师团、开展青年律师跨所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精鹰律师”并充分发挥该部分律师的示范作用,带动青年律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鹰巢计划”则突破执业年限的分阶,将全所青年律师视为一个整体,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凝心聚力、积极向上且有一定新颖性、创新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为此,信实青工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通过轻沙龙、青年律师播客、信实树洞、网格帮扶等创新形式,增进交流、共促成长,为全体青年律师提供发挥创造力、号召力和组织力的平台。 应变而变 多元并进拥抱未来 在科技与全球化的双重驱动下,争议解决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信实作为行业佼佼者,正以实际行动拥抱变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前瞻研究及国际化布局,推动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携手客户共赴未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争议解决领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您看来,未来争议解决领域将如何发展?贵所将如何应对变化? 陈昱 未来争议解决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更加追求专业化、产业化的法律服务,也更加注重团队化运作,法律科技产品则是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不可或缺的助力。 我们积极面对变化,将2024年定位为信实的“数字化元年”,相关举措有:主动掌握技术,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前瞻性法律实务研究,护航产业与企业发展;积极培养涉外律师,已着手布局东南亚,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最后,我想说:拥抱科技,拥抱未来。 结语 以热爱为舟,以专业为帆,在法律服务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陈昱律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在争议解决领域深耕细作,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诉讼是律师的重要战场,律师的才华和声名应当在诉讼中得到尽情的发挥和传播。”这句话不仅是他对诉讼律师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也是他对自身执业理念的坚守。未来,随着法律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争议解决领域将面临更多挑战。唯有保持对法律专业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品质的长期坚守,方可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