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同审核到案件分析,法律服务的效率提升与模式迭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当AI批量处理文书和案例检索,律师得以将精力投向更有温度的策略推演与价值协商——未来法律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终将是人类律师在机器算力支撑下,对正义精度与人性温度更极致的平衡艺术。 2025年2月22日,“加油·置顶热爱”第三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5品牌盛典召开,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华晓军作“AI技术升级预期下的律师行业新生态”主题演讲,带来了深刻且极具前瞻性的分享。华晓军律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
站在今天的讲台上,我的内心充满了敬畏与紧迫感。当我们目睹DeepSeek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引发全球震动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科技力量的崛起,更是时代转折点的到来。对于法律行业而言,这场技术革命并非渐进式的改良,而是一场颠覆性的产业重构。
近期,业内对DeepSeek的讨论风向有所变化。许多人在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后,发现其存在较为严重的“幻觉”问题,即生成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引发了行业内对AI技术“祛魅”的讨论。但我却认为我们不应急于下结论,而应需要深入探究其产生“幻觉”的原因:这种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开平台上数据质量的良莠不齐,尤其是在法律领域,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法律AI工具如Meta Law,虽然使用的是上一代技术,但在法律研究领域已经能够提供非常精准的结果。如果将DeepSeek技术与这些工具结合,并通过私有部署的方式,利用律师事务所内部的优质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其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样的改进,AI的“幻觉”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
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律师,同时也是律所管理者,我深切感受到,AI对律师行业的重塑已经到达临界点,并将以我们前所未见的速度重构行业的价值链。今天,我将从律所管理、业务模式和市场格局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我对这场百年变局的本质特征与应对之策的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律所管理的革命: 从经验传承到智能进化的战略重构
华晓军从律所管理的角度探讨了AI技术对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影响。
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蜕变
传统律所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调配,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个核心矛盾:经验传承的损耗。当上一代律师向下一代律师传授经验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的丢失或变形。同时,市场需求是多变的,而上一代律师在经验和精力上可能无法快速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如何在人员调配中做到精准、快速,成为律所管理的关键。
在过去几十年中,律所人才培养体系依赖的是师徒制,通过案例和经验的积累,形成了隐性的知识库,但这些知识大多存储在个体律师的脑海中。然而,AI技术正在解构这种传统模式。AI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能大幅提升效率,还能形成全新的决策范式。通过机器学习和战略沙盘模拟,AI可以实时分析政策变动、经济周期和行业竞争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影响,从而将律所的管理决策从依赖经验转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
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管理中可能常常会发现,很多决策往往是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的。但未来,我们将更多地依赖数据和智能系统来驱动决策。这种转变不仅会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将为律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组织架构的智能化演进
随着AI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常规法律文书处理和证据检索分析,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架构逐渐失效。目前,律所的人员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型:资深律师位于塔尖,初级律师位于塔底,人员在职业成长过程中逐步减少和淘汰。然而,AI赋能的律所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对人力的依赖。这种效率提升将源于以下三个层面的重构:
第一,建立数字神经中枢。整合案件管理、知识库、文档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数据资产,实现智能化管理。
第二,构建人机协同协作单元。未来,每个业务团队,尤其是大型团队,都将配备AI法律工程师,为法律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人员与机器的高效协同。
第三,打造动态能力矩阵。在规模化律所中,一个常见问题是,虽然对同事有一定了解,但不清楚他们在细分领域的具体能力和经验。当客户有精准服务需求时,难以快速匹配合适人员。通过AI,我们可以打造动态能力矩阵,实时调配跨领域专业资源。
人才战略的跨学科转型
根据麦肯锡的最新研究预测,到2030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对法律行业产生显著影响,传统法律技能的需求将下降,同时推动新兴岗位的出现。对于年轻律师而言,如果仅满足于基础技能,可能会迅速被自动化工具取代。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培养体系,构建法律、数据科学、商业和财务的复合知识结构,并在能力培养层面强化人机协作、系统思维和创新突破能力。在职业发展路径上,未来应当将建立专业序列和技术序列双通道晋升体系,将AI法律工程师视为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职业晋升阶梯,而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行政管理人员。
律师业务的重构: 从专业服务到价值创造的范式转移
服务价值的重新定义 专业能力的维度升级
第一,复杂问题的决策能力。面对涉及多法律领域、多学科和多利益主体的复合型问题,人类律师的全局判断力仍是AI难以企及的。
第二,价值平衡的艺术。在商业利益、合规要求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求最优解,这需要深度的人文洞察和情感共鸣——至少在目前,AI还无法实现这一点。
第三,创新突破的能力。在现有法律框架滞后于技术发展时,律师需要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能力是成为顶尖律师的核心价值。
服务模式的生态化演进
未来的法律服务将呈现“双螺旋”结构,基础服务与深度定制服务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AI平台提供标准化、计时化的基础服务;另一方面,打造深度定制的智囊型服务。这种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重构服务流程。这就是要在前端建立智能预诊系统,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在中台部署智能协作平台,实现律师、AI和客户三方实时互动;在后台构建持续进化的知识图谱,增强服务能力,随着数据积累实现指数级提升。
市场格局的颠覆: 从零和竞争到生态共生
客户关系的本质转变
这正是市场格局的颠覆体现。传统上,客户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律所为客户提供的正是他们所缺乏的信息。然而,AI技术正在瓦解这种基础。当企业的法务部门能够通过智能系统自主完成大部分常规法律服务时,客户需求正在向价值共生演进。我最近观察到一些法务总监群,大家热烈讨论AI工具的使用经验,并兴奋地分享节省了多少律师费,这无疑给律师行业敲响了警钟。这种客户需求和客户关系的本质转变,要求我们重新构建客户关系——从单纯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价值共创者,深度嵌入客户的战略决策流程,与客户共同成长,共同探索新的价值增长点。
竞争维度的空间拓展
第一,地理边界的消失。AI技术打破了法律服务的物理限制,使服务半径得以无限延伸。过去,跨境法律服务的一大壁垒是语言技能的缺失。然而,如今借助AI同声传译、自动会议记录和文字互译,以及跨境法律数据库的支持,地理限制已被突破。这意味着,无论客户身处何地,律所都能为其提供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第二,行业边界的模糊。法律服务行业正与科技、商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全新的服务场景。传统的法律服务主要由律师事务所掌控,但未来,这种行业边界将逐渐模糊。法律与科技、商业的结合将推动服务模式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趋势下,律师行业的竞争焦点也将从单一案件的结果转向持续价值的创造。
第三,价值边界的重塑。竞争的核心正从个案结果转向持续价值创造。在这种背景下,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成为律所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数字化生态系统包括智能获客系统、云端协作平台、行业知识图谱、价值评估模型等。通过这些工具,律所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行业生态的协同进化 结语: 要么引领变革,要么被变革淘汰
在法律行业的AI变革浪潮中,我们面临的选择是明确的——要么引领变革,要么被变革淘汰。作为一名行业从业者,在此向各位同行发出以下几点呼吁:
第一,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基础设施。我们需要积极投资建设法律大模型训练中心、行业知识图谱等关键设施,为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重塑行业人才供给体系。我们应当共同推动法学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法律科技实验室,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第三,引领全球规则的制定。我们有责任主导AI司法伦理框架的研究,并积极参与数字时代国际法律体系的建设,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引。
最后,我想呼应本次大会的主题——“加油·置顶热爱”。让我们携手共进,抓住时代热点,积极拥抱AI技术,将热爱置于首位。因为,加油的另一端,就是成功。谢谢大家!
↓扫码观看演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