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让专业更显价值!中国“区块链+法律”领跑全球?14个中国“第一”齐聚2019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律新社 | 赵颖欣 骆云苹

用技术与模式赋能法律服务,实现降本增效,是新兴法律服务业的价值和使命,也是法律人的明天。

今天(12月7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律新社主办的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隆重举行。今年论坛主题聚焦最热的“区块链”,以“重塑价值链接 创新数字法治”为主题。国内14项各个领域的“第一”齐聚申城,围绕“区块链+商业+法律”以及法律工具的应用等热点, 共同探讨新技术与新模式对法律服务业及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再过两天,首届以“科技进步与法律服务”为主题的“世界律师大会”将在广州迎来首秀,与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的主题不谋而合。技术和法律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近年来新兴法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运用、产品模式和组织业态。今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加强科技保障”纳入主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了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第一部规制中国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法律《密码法》正式出台。顶层设计正释放利好信号,法律服务业从“互联网+法律”升级至“区块链+法律”,如何引领时代新趋势、如何应对行业新生态,法律人急需一个回答!



本次论坛吸引了诸多业内引领者前来对话,共掀行业最先锋的思维狂潮。如中欧商学院区块链创业培训第一人、中国第一位组织区块链学术研讨会议的教授、中国区块链技术“准独角兽”企业、中国电子签名领域融资额最高的公司等,同时,全球第一个区块链律所在此次论坛揭开面纱。来自四海八方的一线律所管理者、法律科技公司创业者、知名企业法总、知名高校学者、司法机关代表等近五百人齐聚上海共享盛宴,现场多方观点交锋,氛围热烈,干货满满。


此次论坛由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瀛和律师机构、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联合体联合主办,上海市仲裁协会、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上海市法治研究会、上海市徐汇公证处等机构单位协办。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副召集人、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马屹,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


对于本次论坛提出的议题,他们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技术和模式正不断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同样也为法律服务业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发展,如何适应趋势、如何超越时代,是所有法律人不断思索的课题。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

陈晶莹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认为,法律遇见科技成就了新兴法律服务业,革新了法律服务业的形式,未来无限可期。同时,从去年至今,中央层面不断从顶层设计对法律服务业给出新的指示方向,因此深度研究思考如何创新模式、开拓新兴法律服务市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已是箭在弦上。陈晶莹表示,今天的议题是对当下的问题最好的论证。最后,她希望能建设出一个高水平的互联网+法律平台机构,并预祝论坛的圆满成功。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副召集人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

罗培新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副召集人、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从端正价值判断的角度探讨社会应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变革。他提出,任何事物都有核心价值,社会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价值,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问题。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新兴法律服务业,承载的知识是传统法律服务业叠加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以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新兴的法律服务类型会面对什么样的碰撞?如何分配权利义务?罗培新认为这应当是本次论坛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随后,他从“滴滴”事件、Google搜索“自杀”事件展开分析了社会价值问题。目前,技术的革新无疑对整个社会价值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罗培新对本次论坛的主题给予了高度肯定,如果新兴技术没有被赋予价值判断,那技术的运用只会是脱缰野马。他倡议,广大律师应当对技术保持敬畏、审慎、中立的判断。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
马屹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马屹表示很高兴能作为新兴法律服务行业的一员参与此次论坛,随后从“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革新对仲裁的影响”两方面分享了他对新兴法律服务业的看法。他首先回顾了中国律师业的发展要求,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律师业日益强调“国际化”。马屹提出,技术大变革催生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本次论坛上,智能合约、法律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已上路,并且在不断深化中。为此,他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首先,探寻法律服务业的未来方向,比谋求当下的地位更重要。其次,仲裁会更适合解决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法律争议。他希望,未来法律人可以共同探索包括区块链在内的科技如何使仲裁更好地解决争议。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

季诺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从律师、律所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赋能行业的情况下应如何应对。他指出,最近各大法治类论坛接踵而至,如徐汇滨江法治论坛、外滩金融论坛、陆家嘴法治论坛、华东律师论坛,包括将要举行的世界律师大会,显然所有的会议都不缺“科技+法律”的探讨。这是对法律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挑战最严峻的时代。季诺认为,律师即是技术的使用者,更应是反思者、平衡者、创造者,让资本先去拥抱技术创新,之后律师再作取舍和平衡。他透露到,新一届上海律协已准备聘请十位数字化专家作为律协未来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参考团队。



本次活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法治天地频道资深主持人王超主持。


全面攻略!

新兴法律服务业风向标


 2019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出炉


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常务副主任

华政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童潇


会上,华东政法大学与律新社共同成立的华政中国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这是自去年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二份《报告》。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常务副主任、华政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童潇介绍了《报告》的出品过程及相关情况。《报告》内容涵盖法律科技以及传统法律服务支持产业内各个创新领域发展状况、国内外新兴法律服务企业融资布局创新情况、探析行业内各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指出新的优化路径。


 《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联合体优化营商环境倡议书》发布



今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提升15位,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也标志着我国正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新业态、新技术正在快速渗透、充分赋能传统法律服务,也给予了新兴法律服务业进场者价值创造的新机遇,传统法律服务与新技术、新业态“零和”“不相容”的观点已然“过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他们有话要说!



会上,中国新兴法律服务联合体发布了《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联合体优化营商环境倡议书》并与上海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举行了签约仪式。一群拥有事业心、法治情怀、法治使命感的同行者已形成合力,联合产业力量,提升法律产品效能,进一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律新社CEO

王凤梅


律新社CEO王凤梅作为联合体代表发言,自联合体成立的一年以来成员们积极互动,推动诸多交流合作,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支新锐力量。为充分发挥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联合体成员科技研发与组织创新的优势,莅临本次论坛的部分联合体代表发起倡议:欢迎更多新兴法律服务业从业人员加入联合体,共同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面深化数字法治,助力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化,推进企业合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法律服务精准普惠,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豪华大课!

他们正在“改写”行业


本次论坛共设有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在上午的主论坛中,国内“区块链+商业”的顶级专家、“区块链+法律”领域创新专家、区块链法律研究专家纷纷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中国区块链创业指导专家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
龚焱

中国区块链创业指导专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带来了“公司制的黄昏:区块链如何重构商业世界?”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现代公司制本身其实也曾是一种制度创新,人类社会正是因此才进入今天的状态。但同时,公司制是股东、员工和用户这三个利益相关方的永恒博弈,而解决的两大方式便是契约和激励。随着区块链、AI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成为当前先进的前沿技术形态,原先公司制的底层逻辑复式记账法正在被改变。区块链作为一种过程账本,能体现结果与过程的关联,从而导致激励模式革命,最终达成激励颗粒度原子化。龚焱总结道,当区块链技术融入激励体系,三边博弈会变为三位一体,用户成为虚拟股东和虚拟员工,最终促成用户的共创、共治和共享。也许公司制已到黄昏,那么如何将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

佘贵清


今年10月,北京互联网法院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全国首例执行“一键立案”。该案首次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执行,不仅标志着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的切实落地,更意味着链上数据与链下司法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会上,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助力网络空间治理的探索与实践”议题。


佘贵清提到,当前互联网审判模式主要面临保证全流程在线诉讼材料(证据)安全、电子证据的安全存证验证等问题,借力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完成整个诉讼流程。为此天平链于去年9月上线,成为国家网信办公布的首批备案区块链之一。目前天平链节点建设共19个,其中司法类高可信节点11个,其8个作为二级节点。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4.3万件案件已全部上链,跨链存证上亿条,在审理过程中已跨链验证数据2563条,涉及的530件案件中,有250件成功调解或撤诉,46个案件通过判决结案。


国务院国资委外国法律顾问
合通机器人(docQbot)首席专家
吕立山(Robert Lewis)


如何能够提高创收能力,涉及到律师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律所管理的最大主题。法律科技工具在“提高效率”和“提高价值”两个层面上都能发挥极大作用。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外国法律顾问、合通机器人(docQbot)首席专家吕立山(Robert Lewis)在演讲中发表了独到见解, 他认为,法律科技企业仅关注法律科技本身是不够的,还应关注法律专业,理解法律人的使命。虽然国外的法律科技发展迅猛、产品领先,但是国外法律AI工具不一定适用中国的法律环境,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等,那么分别就企业法务和律所而言,法律AI都将有怎样的价值?吕立山表示,法律AI必须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才能提高企业对其的认可度。而之于律所则是另外一个概念,律所希望有新的客户、新的业务提高他们的创收,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够解决客户的痛点,否则达不到提高创收的目标。


e签宝高级法律科技专家

蒋璐明


作为中国电子签名领域融资额最高的公司,e签宝在今年11月份公布3年投资3亿打造智能合同的发展战略。e签宝高级法律科技专家蒋璐明作了“电子合同如何赋能企业法务信息化”的精彩分享。他介绍,我国法律工作者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数据源,由于数据和数据之间是孤立分散的,在信息孤岛下往往要靠增加人工成本弥合这些信息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e签宝作出了创新。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智能合同刚刚起步,还在享受市场上合同管理的数字红利、数字签署电子化的红利,通过智能的手段让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加高效,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存证溯源部产品总监

李晨熙


会上,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存证溯源部产品总监李晨熙分析了“中国区块链司法应用现状及趋势”。他认为,区块链在司法领域有三方面的价值点:一是数据可信存储,二是数据的安全共享,三是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可以通过建设司法联盟链实现其应用价值。趣链科技已凭借与物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手段提供数据源解决方案。综合利用技术的融合,才能够实现智慧司法,不仅为法律服务的从业人员,也为普通民众获取相关法律服务提供相应的帮助。

未来已来!

全球首家区块链律所C位出道


精彩的主旨演讲过后,万众瞩目的全球首家区块链律所正式揭开面纱!


陕西瀛久律师事务所主任

赵红艳


随着区块链技术蔓延,律师开始意识到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无边界的信息共享、链接性”可有效用于律所“股权”设计、有效地激励和分配,并在律师与律师、律所与律所、律所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知识共享、案件研判、人员培训上等方面有奇效。全球首家区块链律所的管理者——陕西瀛久律师事务所主任赵红艳介绍到,在对一家律所的权益分配上,也就是对律师的激励往往是中心化的——主任说了算或者合伙人说了算,这是一个典型的激励“黑匣子”。但律所的成长又别与其他行业,它完全靠人,所以对律师激励的精确化测度,以及对律师ROI的测算非常关键。陕西瀛久律师事务所应用的KindleLaw系统便是有所针对地用区块链的激励方式来取代以往的激励办法,做到公平化。


2019年3月,瀛和发布了全新数字化法律服务系统——KindleLaw,这是一款推动法律服务行业数字化的最新产品,是集管理、业务、工具为一体的全新的法律SaaS平台,不仅能够通过平台与企业用户进行常法业务的有效交互与连接,还兼具多款律师提效工具,运用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律所持续创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律所的数字化管理,陕西瀛久律师事务所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律所,无论在业务上还是管理上都将有更多创新之举,区块链律所的探索价值不可估量。



上午的圆桌论坛由律新社CEO王凤梅主持,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马屹,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上海市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副会长郝朝晖,大成律师事务所中国区管委会主任马江涛,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数据保护官郭俊秀围绕“争议解决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发表真知灼见。


马屹认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远超想象,要加大与互联网、AI、区块链的合作,进一步让技术为仲裁赋能。季诺表示,律师应当自信地面对新兴技术的挑战,用平静的心态拥抱科技。俞卫锋认为,法律人一定要用技术提高效率,将科技看做一匹飞驰的骏马,在压缩传统法律服务业空间的同时必定会催生出新的职业领域。郭俊秀通过阐述法律科技对公司法务的影响,提出数字科技一定要建立在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马江涛提出,律所要结合自身情况在管理模式上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从一体化角度防范风险,加大安全管理投入。郝朝晖表示,基于经济大环境的背景,目前破产案件或使破产管理人业务变得越来越大众,破产管理人群体将是最接近、最接受数字化时代的中介服务者。


四大议题!

雕刻新兴法律服务业的明天


下午,四个不同主题分论坛陆续开展,精彩纷呈。


与会嘉宾主要围绕“区块链+法律:用技术铭刻公平与正义”“数字法治引领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合规创新”“‘中台模式’能否推动律所高质量发展”这四大议题展开切磋,点燃智慧的火花,共同追问法律人的明天。


区块链+法律:用技术铭刻公平与正义


法律行业是受到区块链技术红利最大的行业之一。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数据验证平台,并以一种安全、不可篡改的方式存储数据。区块链也可以用于个人认证、法院验证电子证据、合同存证、邮件存证、文件存证、结构化数据存证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说,区块链技术在法律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开源工业PaaS协会秘书长
张国锋

对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开源工业PaaS协会秘书长张国锋首先讲解了“基于区块链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一切从原点出发,重新思考重新设计。新技术要求新思维、创造新经济、诞生新规则,张国锋认为相比技术本身,理论和思想更重要。时代需要懂代码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者、法学专家。


上海法和科技创始人

李磊


上海法和科技创始人李磊则认为,所有的技术都是从场景出发。未来十年法律行业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底层的法律技术变化可以替代法律行业的哪些方面?他围绕当下“区块链技术的法律应用”分享了个人对法律与科技相结合的思考,认为当前的发展方向是线下法律服务到数字化到数据化再到智能化。



随后,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董冬冬主持了本场圆桌对话,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主任徐小蔚,上海公证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徐汇公证处主任潘浩,上海法和科技创始人李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开源工业PaaS协会秘书长张国锋围绕“区块链+法律:用技术铭刻公平与正义”展开了深入探讨。


徐小蔚介绍了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与趣链科技的技术合作,他提出“区块链+公证”的核心是对社会公平公开透明。潘浩说,公证人作为信任的传递者,一定要学习区块链。张国锋分享了从2008年以来研究的诸多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课题,认为区块链急需构建新的学科体系。李磊讲述了技术可能带来的边界效益,各行各业都在作数字转型,而律所天生就是一个很适合做品牌化、数字化的组织形态。韩笑天从全球首份区块链律师函切入,谈论了能够真正落地的项目。李传业表示,通过区块链管理电子证据,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区块链2.0的应用,并称北京互联网法院给整个司法提供了经验和参考。主持人董冬冬总结发言,并对区块链“并不单单是一种技术,同时是一种价值观思想”的论点表示了赞同,他认为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法律行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公平正义能够镌刻到区块链技术上,最终实现落地。


数字法治引领智慧公共法律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这为司法行政智能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由此,第二场分论坛聚焦“数字法治引领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展开了智慧交锋。


擎盾数据总经理、首席运营官

梁雁圆


擎盾数据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梁雁圆作了“法律人工智能大脑”的主题发言,他表示擎盾数据的宗旨是打造最强的“法律大脑”,实现人和法律知识、人和法律业务、人和法律专家的连接,让法律服务更加高效、专业、普惠,最终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在这样的愿景下,他表示今天参与论坛的各家公司其实都在为我国的“法律大脑”作努力,这是集体的贡献,而非一家公司的单打独斗。他认为区块链显著提高了科技赋能公共法律服务的效能,作为一种数据存储的方式,擎盾数据将更多地利用区块链让数据在司法应用场景中沉淀,以助力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



接着,由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副主任王勇主持圆桌对话,擎盾数据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梁雁圆,腾讯智慧政法合作部总监翁汇扬,杭州识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小强,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围绕“数字法治引领智慧公共法律服务”进行了头脑风暴。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合规创新


当今,传统行业和企业在“互联网+”“AI+”的大潮推动下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下午的第三场分论坛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合规创新”激荡思想,探寻解决方案。


赛尼尔法律智库副总裁

新华信用智库专家

新浪财经特邀撰稿人

史志伟


赛尼尔法律智库副总裁、新华信用智库专家、新浪财经特邀撰稿人史志伟首先发布了《2019长三角上市企业风险合规指数》。本次《指数》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法律风险的独特视角,持续观察、分析长三角上市公司的发展轨迹,多角度、全方位为大家呈现长三角上市企业的风险合规情况。史志伟从“指数建立的背景与进展”“长三角指数新趋势”及“指数预警与价值预见”三方面做了深入分享。律新社了解到,赛尼尔法务智库一直致力于企业法务治理研究,早在2018年就曾发布中国首个长三角上市公司合规报告。


安盾网创始人
资深知识产权专家
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艾勇

安盾网创始人、资深知识产权专家、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艾勇就“企业服务之知识产权保护的数字化”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企业服务数字化是个大概念,需要细分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安盾网一直坚信二八原则,即80%用工具解决批量问题,20%是高附加值的专家赋能问题。在这种逻辑支撑下,在为企业减少成本的同时还能增加客户黏性,符合律师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
全开明

随后,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全开明为与会嘉宾介绍了“一张发票如何打通财税法合规的‘任督二脉’”。据介绍,锦信财税法合规AI大数据平台通过进项发票统计、高风险发票监控、预警消息提醒、业务处理提醒等方式,为企业合规提供大数据一体化AI管理平台,依托税务、市场监管、内部合规以及征信大数据和独创合规数据模型,解决了企业在税控、信用“围栏”等方面遇到的困境,同时指出企业合规的现实困境和未来潜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之策。



本场分论坛圆桌对话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王唯骏主持,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庞景,晓法科技联合创始人、CTO裘遂亮,赛尼尔法务智库总裁叶小忠,安盾网创始人、资深知识产权专家、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艾勇共同参与。


叶小忠从企业的角度谈了新技术发展为企业内部的法律环境带来的变化。庞景则从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分享了对于律师事务所或律师而言,应当如何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裘遂亮以程序员的眼光看待企业数字转型,诠释了法律服务领域中的跨界融合,终极目标一定不是彼此取代,而是科技赋能。艾勇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法律科技创业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他坚信创新是所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科创的道路没有终点。

“中台模式”能否推动律所高质量发展


律所中台是律师事务所内部业务能力的复用平台,能力核心是业务赋能,而运用科技工具以及可视化、大数据等思维,可以搭建律所资源共享平台与业务基础设施形成便利化基础服务,支撑客户的快速变化和律师的多样需求。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指导、资深培训师
元甲模式创始者
黄维领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指导、元甲模式创始者、资深培训师黄维领已经连续第三年参加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他首先介绍了升级后的“元甲模式4.0”,随后分别阐述了“产品化的生命”及“一体化的生命”,并提出了提升效率、促进增长的解决方案。黄维领表示,创新就是把别人已经成熟的东西引进来,元甲在一体化的路上尝试了许多路径,最终走上了“纯正的公司化”道路,核心是市场营销自动化、办案流程软件化、业务培训可视化、一专多能生态化。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小军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军也分享了独到见解,他通过“以速度跑赢数据时代”的主题阐述了数据和资源的重要性,他提出评价中台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便是看中台是否有能力为律所提供高效化服务,而律所若要在此基础上跑出加速度,则一定需要倚靠数据和资源,找准获取数据的方法之后,资本才会随之入局。王小军表示,如果律所能设计出一个优秀的中台模型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在分配协调好各自利益的同时又能集中各方思想,那这个中台就可以迅速扩大且高速成长。



随后,法蝉CEO张智鑫,路漫律师品牌机构总经理陈士林,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指导、元甲模式创始者、资深培训师黄维领,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军,上海必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瀛和律师机构创始人孙在辰围绕本场论坛的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法律先生创始人彭帅担任主持。


孙在辰认为,中台在赋能律所或律师的过程中,创造出和谐共处、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生态关系会更好。陈士林表示,中台的概念实际本质是服务,其效能结果一定是双赢。张智鑫认为,中台核心解决的应当是律师业务属性的问题,同时再深耕服务如何落地的问题。郭伟则指出了中台存在的缺陷,他认为一旦律师依赖中台,那律师的个性能力就可能下降。黄维领提出,中台其实就是一种合作模式,集合各方的长处在当地市场做好当地服务。王小军肯定了中台概念,并提出下一轮的法律服务变革一定是走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律所和律师都要实实在在地拿出方案产品说话,才能经得住市场的检验。



在主论坛正式开始前,就有嘉宾早早地来到现场体验最前沿的法律科技产品。本届论坛在场外设置了展位参观区,包括赛尼尔法务智库带来的“企业法律风险指数测评系统”,南京擎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小法机器人”等,还有安盾网、北京元甲律师事务所、晓法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识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必智科技有限公司、路漫律师品牌机构、威科集团、合通机器人、瀛和律师机构等单位均设立了展台,吸引了许多来宾驻足观摩,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论坛获得了多方关注,律派巨匠董事长潘跃新发来贺词。他表示,新兴法律服务业迎来了春天,面对技术变革时代,法律人需要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培养自己利用技术、驾驭资本、善于组织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立于潮头,成为公共法律服务这个新兴服务业中的成功企业。


本次论坛,还给大家带来了惊喜福利!在现场的抽奖环节,合通机器人、瀛和律师机构、法蝉为本次均提供了价值万元的奖品。


在这场长达十个小时的律界盛宴中,相信你我均有所思、有所得。一起经历、见证和追踪一段富有变革意义的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因为有你,造就不凡。明年,我们再相会!

 相关链接 


▲ 14个“第一”与全明星嘉宾阵容提前揭秘,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火热抢座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