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田中国宣布正式启用其全球首个自有和自营的、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的物流中心。这一战略举措将支持武田更灵活地实践“共享型”合作模式,与来自国际市场和本土医疗健康行业的商业伙伴紧密携手,合力将更多健康解决方案带入中国,更好满足本地患者需求。
在这则消息里,看得到的是日本企业在华业务取得新的突破,看不到的是中国律师为日本客户所付出的努力。拥有多年为日本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里格律所,他们正好参与了上述案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也在分享着这份大功告成的喜悦。
负责上述项目的里格律所合伙人张骏律师就直言,项目可谓一波三折,遇到了不少麻烦,但在里格律所介入之后,在律师的协助之下,该项目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果,作为律师也是值得自豪的。张骏律师坦言,作为从业十年的资深律师,他这些年来除了承接像上述项目这样的案件外,还负责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因此他也乐意从这个角度和大家分享行业经验,尤其是与日本企业打交道的心得。
律新社:从事非诉业务这么多年,你接触过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这些客户在与律师打交道有何特别之处?
张骏:我是2006年开始从事律师职业,当时做的主要是做欧美企业在华的业务,2009年转到里格律师事务所,主要做日本企业在华的业务,期间也接待了不少中国企业客户。总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中国企业、欧美企业和日本企业,它们在面对法律事务上风格差异较大。
中资企业中有很多是到了打官司的时候才想到找律师,还有的在并购谈判前几天才通知律师,这在外企里非常少见。即便有律师作为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中资企业也通常在碰到大的人事变动或者遇到大的问题才会找律师商量。但近几年来,中资企业的法律意识也有所提高,这也为我们律师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欧美企业客户更强调诉讼的需求,出了问题通常就是对照合同条款逐条核实,看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是对方的问题,从不回避诉讼的途径。欧美企业的母国多是法治社会,它们的高管通常对律师群体比较信任,平时遇到问题不论大小,都习惯于主动询问律师的意见。
日本企业客户则更强调“和”的需求,如果合作出现了问题,他们不太愿意打官司,他们通常会先进行自我检讨,查找自身是否有所疏忽,然后讨论有没有退让的余地。他们并不急于寻找对方毛病,然后咄咄逼人地要求对方妥协。这种反躬自省的精神在日本企业是比较明显的,跟中国和欧美企业风格差异较大。
律新社:据我们了解,日本企业有些家族特色很明显,有些则是现代企业治理模式,这两类企业你们都接触了不少,与他们打交道有什么特点?
张骏:我们接触的日本企业客户中,大多数是非家族企业,也有一些是家族企业。他们与律师打交道的风格也确实差异蛮大,一般来说,非家族企业的规模会更大,他们的部门和机构都比较健全,非常注重法律风险的管控。在与律师接触中,他们的法务不只是需要结论,还要律师把论证过程、来龙去脉说清楚。但缺点是各种法律意见都强调流程化管理,层级制色彩比较重,一份文件找各层级的人签字再反馈回来,时间通常都会比较久。而家族企业则不太一样,他们的老板往往会直接关注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问题,因为不是专业人员,所以也更看重律师的结论性意见,论证过程反而可以简化。在具体决策方面,流程相对较为简便,这和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比较像。
律新社: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近年来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是否有明显的变化?
张骏: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在全球还是处于中高速,比日本的经济增速也高了不少。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发展的状况,主要还是看行业,有些行业在华如果有替代性非常强的产品,那么日本企业的业务很多都会发生收缩。比如家电行业,随着中国制造的替代产品增多,他们在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另一些行业,日本企业如果掌握了核心技术,并且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中国没有替代产品,那就仍然过得很滋润,业务不会收缩,甚至还可能扩张。
此前,有中国游客到日本扫货的潮流,日本马桶盖和电饭煲之类都成为畅销品,这些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关键还是在一些制造工艺方面,中国企业还不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总体上说,近年来日本企业撤离中国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中国劳动力、土地等商务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更有竞争力,有些会转移到东南亚,有些是将股权转让给中国企业,有些公司就直接清算了。虽然律师在从事这些业务时,往往意味着会丧失现地客户,但是我们仍然会尽全力服务好他们。
当然,最近也有一些拥有尖端技术的日本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一些日本服务型企业也开始转战中国。相信随着经济新常态,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中高端服务业还是大有可为,这块的比重应该会越来越大。
律新社:你刚才提到有些日本企业清算了就离开中国,会不会留下一个让律师都很头疼的烂摊子,中国有些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会出现老板偷偷跑路的现象,日本企业会吗?
张骏:虽然看到一些中国企业主经营不善而跑路的,但几乎没有看到过日本企业主在华经营不善而跑路的,哪怕确实是做不下去了,他们还是会比较严格地把清算流程走完。因为日本企业到国外投资,往往都会加入在当地日本企业组成的圈子,这个圈子与日本是连通的。而日本是一个诚信社会,如果你在中国没有把事情处理好就离开了,这样回到日本也会为人所不容,转移到到其国家也会被排斥的,因为给整个日本企业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圈子文化的约束力还是蛮大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自己的企业没搞好,还连累圈子里的人,那是令人羞耻的,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干这种事情。
本微信文章仅为作者的个人观点或解读,
不代表里格律师事务所对所述内容的官方意见。
任何以本文内容为依据所做决定及行为,
均由作出决定或行为人自行负责。
任何机构或个人如需转载本微信文章,
或引用其中的部分内容,请注明出处。
如需与作者探讨本文内容,
可以通过本公众号向作者留言。
如您需要正式法律意见,
或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专业意见,
可以通过事务所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