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 | 编辑部出品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互联网科技之后第五个最有潜力引发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
在过去的一年中,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投资机构的热烈追捧下,各个领域也纷纷行动起来,从上市公司到初创企业,从商业领袖到技术大咖,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迷人魅力吸引着投资者们纷纷投身这个神秘的技术领域。
区块链与法律领域的结合,也正在快速融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激发出多大的能量?
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联合产业力量,提升法律产品效能,倡导法律公益,普惠民众,助力中国法治进程”的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联合体中,怎能缺少“区块链+法律服务”的身影?在11月16日举行的第三届新兴法律服务业博览会暨Legal+高峰论坛中,以“信任之链——区块链与法律服务创新”为主题的分论坛场面非常火爆。
律新社在现场看到,十余位新兴法律服务业的大咖与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坐而论道,勾画了区块链技术结合法律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蓝图,为整个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献上了一场结合了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的饕餮盛宴。
本场分论坛由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律新社、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主办,ChainNews旗下专注区块链领域的新闻资讯App“链闻”主编刘锋担任了分论坛主持人。
主旨演讲紧跟区块链+法律服务前沿
论坛伊始,杭州趣链科技公司CEO李伟就以“区块链助力数字化转型”主旨演讲为分论坛敲响了开场锣。他在演讲中强调,区块链是一种最高效、最可信、最公正、最透明的技术中介,通过不可篡改、不可逆向推广等特点实现数据可信、资产可信、合作可行。这样的特性正可在法律服务领域内大显身手,电子在线合约、公证、合规审计等业务,均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李伟表示,区块链是需要结合技术、经济、法律、政治等各行各业共同探索的事物,区块链的作用绝不仅局限于发币,它很有可能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要让区块链发挥更大的价值,目前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他看来,区块链是各个行业一起探索的事情,除了要把技术做好,还要各行各业做一些落地。希望各行各业尤其是非技术行业,能够一起探讨,从而让区块链在各行各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专业为互联网金融、O2O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人提供在线电子合同缔约、证据托管的开放式SaaS服务平台“法大大”的联合创始人梅臻律师为听众带来了“法律语境下的区块链应用思考”主旨演讲,他介绍了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情况,据梅臻介绍,区块链在存证乃至审判领域都在大力推广,全国首家采用区块链技术审判的杭州互联网法院已于9月上链。
此外他还介绍,世界各国对于区块链的态度各有不同,相对于瑞士、日本等国,中国是区块链监管最严格的国家。监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后,区块链将在民商事、刑事及司法链条等领域中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提起区块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其“共识算法、分布式记账和不可篡改性”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在公证方面正可大显身手。法信公证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艳博士在“公证+区块链的应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公证”的本质特征,并探讨了区块链目前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由于区块链内部的互信难以延伸至链外,而公证恰好可以与区块链相结合,确保区块链源头信息的可信性,形成“公证——区块链——用证单位”的完整链条。公证借助区块链技术,能更好地在知产、维权、电子合同等方面提供服务,能够有效增强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关联性,不但能够保障被侵权人的权利,也是对侵权人的负责。在法律事务中,能够极大简化双方的举证过程,加速案件审理。
嘉宾精彩发言引发共鸣
中华遗嘱库的创始人陈凯在题为“遗嘱认定中的难题与区块链解决方案”中谈到“老百姓会越来越有钱,碰到的继承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未来遗嘱会像保险一样成为每个家庭的刚需,而遗嘱最大的难题在于真实性的证明,真实性存疑的遗嘱反而会加剧矛盾。中华遗嘱库现在正在着力打造数据真实权威、遗嘱保管可靠的遗嘱数据库。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有24个案例,即便双方当事人存在争议,法院仍然根据中华遗嘱库出具的遗嘱证明直接认定遗嘱真实合法有效。
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采集的遗嘱数信息非常真实,而“区块链+遗嘱”的模式尚有很多开发空间,未来甚至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互信特点,在遗产管理方面开拓市场。
上上签电子签约商务总监张贺分享的主题是“电子签约:业务服务的创新发展”。张贺认为,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合同要实现有效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合同主体必须有效。可以通过实名认证、对接公安、银行、工商等系统实现多因子增强身份认证。第二,签署行为必须有效。可通过签约密码、短信校验、人脸对比等方式确认签署人真实的签约行为。更重要的是结果不可篡改,可以通过区块链特有的时间戳+数字签名技术证明合同的不可篡改性。同时,电子合同也需要公证背书,进行电子合同的全证据链公证,由电子数据指纹公证系统实时抓取整个签约过程所有的证据。
有征科技创始人邢东岩在发言中谈到了区块链证据在审判中的作用。他以中国古代“虎符”等实例,类比了区块链哈希算法的“非对称式验证秘钥”运行机理。他认为,审判可以利用区块链实现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通过非对称秘钥、分布式存储、时间戳等手段,极大提高诉讼双方篡改证据的难度和成本,提高审判效率,降低错判误判概率。技术进步并不是难题,真正的难题在于经济问题,如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一切技术都会被迅速发展起来。
王振华作为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主任,从一家律所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区块链产业的创新服务探索路径。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区块链的政策和监管越来越成熟,中国亦可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泰和泰律所为迎合区块链+法律服务发展趋势,专门在旗下成立了“BClaw区块链法律实验室”,为区块链产业提供调研、分析、咨询服务,研究区块链行业、项目和数字资产合规、关注国内外产业发展态势和监管动态,助力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
他表示,泰和泰律所最早是在招揽律师,后来开始寻找区块链方面的人才,发展到现在,泰和泰需要最高端的复合型人才。王振华希望更多对区块链有研究的人能够加入进来,让区块链在我国能够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区块链行业从业者能够从中受益。
专家点评环节中,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指出,区块链对未来的商业结构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带来制度建设的不断提升。目前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合同、存证、仲裁、审判等方面已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可喜的发展势头。
蔡亮建议区块链应用方应该与监管部门保持沟通,在应用方面主动留有监管的接口,主动面对监管,这对于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圆桌论坛畅想区块链+法律服务未来图景
区块链分会场首场以“区块链在法律产业的应用畅想”为主题,上上签商务总监张贺、上海公证协会副会长潘浩、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张烽、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总监刘崴作为嘉宾,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刑民交叉法律事务部主任蔡正华主持了本场论坛。
潘浩对区块链技术应用抱有很大的期盼。他表示,把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公证行业,是使公证从一种单纯证明转向综合性的法律服务方式的一种很重要的驱动力,必然有利于我们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公证行业更要紧紧拥抱这些新理念和新技术,来改进我们一些存证的方式和服务的方式。
张贺认为,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在从前想要与公证、仲裁等部门合作,有很高的难度。电子证据和区块链放开以后,像一个桥梁,把我们链接到一起,形成更高效的服务体系。区块链不会对行业造成冲击,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张烽表示,目前业内有很多人对区块链发展方向和监管方式感到焦虑,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首先把新技术本身的商业逻辑、业务逻辑、科技逻辑弄清楚,再寻找监管规律、监管的切入点,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就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
刘崴谈到区块链如果想要与法律服务相结合,需要进一步研究最佳契合点,区块链和公证有很多可以结合的点,公证可以保证区块链源头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目前阶段完全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他认为应该明确区块链与法律服务的切入点,明确区块链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并明确二者相衔接的时间点。区块链应用大有前景,需要广大业内人士充分发挥想象力。
“区块链法律政策风险与监管再思考”圆桌论坛随即举行,该场论坛由王振华主持。法大大联合创始人梅臻律师、有征科技创始人邢东岩、中华遗嘱库创始人陈凯和法信公证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艳分别围绕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政策风险与相关的监管模式展开探讨。
邢东岩十分看好区块链的发展前景,但他同时表示,区块链相关的法律法规创新速度远远不及技术发展的速度。科技发明可以通过不断试错取得成功,但法律方面的创新没人敢试错。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应该是集成式的,从效率上来讲,一定要把握好监管的分寸,避免繁琐的监管流程阻碍技术的进步,降低使用的效率。
陈凯对区块链的发展表示欢迎,他认为区块链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对技术是不存在“监管”的,是对技术的应用,以及衍生出的服务和产业才是真正需要监管的。陈凯表示,首先他欢迎监管,其次,监管是一种资源,政府乱监管就是浪费资源,应该把监管资源用好。第三就是监管时要注意各个商业主体它的利益关切,不能让监管影响行业的正常发展。
梅臻表示,目前在区块链方面的规则还不够明确。很多机构都在号称搞区块链,但大家的技术标准都还不一样,链与链之间无法互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块链的发展。区块链确实是好的技术,对它的应用也绝不仅限于发币这么简单。但是怎样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的智慧,在监管的同时,满足大家应用区块链时的利益诉求。
陈艳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法律行业产生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加上我们现在在整个数字中国整个大背景建设下面,信息化飞速的发展,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已经对司法和法律服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区块链毕竟是一个比较好,比较先进的技术,可能代表未来趋势的技术,所以在法律层面肯定要出台一些监管的措施,或者说要有一些标准规范。区块链应用目前确实面临着一些困惑,但是困惑之后肯定会迎来一个艳阳高照的春天。
通过本次论坛的探讨,大家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法律领域扮演的作用有了进一步思考。通过互动交流,大家对于当前与区块链有关的法律服务投融资项目也做了深刻分析。相信未来区块链技术+法律的结合会越来越多,项目也会逐渐多元化,敬请期待。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区块链的思考,欢迎向律新社投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