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技合同赛道逆势扩张,专业厂商更易获得资本青睐


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什么话题比数字化转型更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了。
无论是外部供应链,还是内部经营管理,都伴随着数字化的到来而被重新定义。企业的采购、业务、人事、财务、运营等前后端的各个环节都在经历变革。
汤森路透发布的《2021年企业法务部门状况》报告指出,30%的受访团队加大了科技支出,同时有44%的团队坦诚自己更加倚赖技术工具。德勤发布的《2021年法律运营状况调查》也显示,76%的被调法务团队承认他们有采纳新科技工具的需求,54%则透露他们已经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法律科技路线图。
对法务部门而言,最高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中枢,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贯穿着企业诞生和消亡的全生命周期。所以,以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法务部门数字化转型正快速发展。
前段时间在做国内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现状的调研时,我们在与零售、制造、地产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法务部门的对话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各个公司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数字化转型,但法务人员却还在沿用非常低效的工作方式?
例如聚焦于企业法务的工作场景,我们会发现,法务80%的工作时间都被合同所占用。合同的起草、审核、修改都需要逐字逐句研究、比对,履约跟踪和归档管理也费时费力,这些都是法务的巨大负担。
对于这些效率低、繁琐且重复性强的工作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必然将由法律科技产品来代替人工进行处理。法务人员也将从这些繁琐性事务中抽离,为企业提供更多高价值的战略产出。
法律科技含义广泛,通用解释是“法律+科技”,即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法律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法治社会治理提供支撑。
自2021年初以来,国内法律科技赛道共发生了18起融资,16家法律科技公司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其中合同赛道最为火热,例如专注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秀合同就在去年获得了两次融资,持续被资本市场看好。

▲ 2021年国内法律科技公司融资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2021年是法律科技公司集中上市的一年。在海外,Nuix、LegalZoom、CS Disco、Intapp四家法律科技公司都相继完成了上市。
这一切都意味着看似安全无忧的法律行业也被推上了法律科技大潮的风口浪尖,法律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律科技市场的格局也正在重新洗牌。
法律科技企业为何去年如此受追捧?而这和市场环境不无关系。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持续出台利好政策驱动行业发展。从“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到《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里强调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在依法治国、智慧法治的大背景下,法律科技行业得到加速发展。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传统法律服务痛点被逐一击破,科技赋能法律,推动社会运行智能化进程。
从企业层面来看,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新要求,企业客户对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合规风控能力的需求也呈爆炸式增长。
供给侧和需求端的协同共振推动着行业加速崛起,在此背景下,国内法律科技终于重回视野。
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合同管理、电子签名等是法律科技领域关注度颇高的细分赛道。
加之近年来在疫情的催化下,来自企业端的合同管理需求激增,CLM也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
根据T研究社发布的《2019年中国CLM(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场品牌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CLM市场规模可达15.3亿美元,且保持年复合增长率在17%以上,按照这一增速,预计2022年全球CLM市场规模将超24亿美元。
然而,当下CLM全球市场已经远超24亿美元的规模,大大超出了当初的预测,CLM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
CLM正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企业实现全面数字化的最佳切入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合同上接企业管理者,下接员工;左接采购、运营,右接财务、业务;前接经营报表,后接分析决策,是各项业务活动的中枢。
另一方面,合同数据作为最基础、真实和准确的交易数据,勾勒出了公司客户、业务、收入、风险的动态全景图。充分挖掘这些合同数据的价值,可作为衡量、评判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和决策依据。
CLM全球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估值已突破50亿美元。而国内需求逐渐打开,未来市场增速不可小觑。
同样以CLM赛道的优秀玩家秀合同为例。秀合同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时也获得了联合汽车电子、旭辉集团、南方基金、三只松鼠、分众传媒等国内大型企业的高度认可,并与他们建立了长远的合作关系。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CLM赛道的大多数厂商都是从其他相关业务延伸至CLM领域发展,或是ERP,或是OA,或是电子签名。而秀合同与这些厂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成立之初,秀合同就一直专注在CLM领域,两位创始人具有企业服务逾15年经验,一直聚焦于CLM赛道发展。秀合同是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CLM)的创变者,助力企业合同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降本增效、合规风控、辅助经营的产品价值主张。
对行业的洞察力、对用户和场景的深度了解,让秀合同在该领域独具优势。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也曾表示:“近年来,红杉非常关注企业级市场的潜力,海外CLM赛道已经到了规模扩张的成熟阶段,国内市场尚处于初期,潜力巨大;秀合同团队有成功的创业经验并对CLM产品和市场有着深度理解,我们相信秀合同一定能够快速发展并为客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 太古可口可乐数字化创新经理
太古可口可乐数字化创新经理介绍,通过与秀合同的合作,让太古可口可乐的合同数字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之前繁杂分散的合同得到了有效的集中管控。同时,CLM还能整合CRM中的数据,形成流程数据库,实现合同流程数据的统一看板,轻松实现了合同全貌跟踪及分析,为合同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奠定数据基础。
在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数字化社会的时代,CLM正在逐步崛起。那么,未来,中国CLM的发展将是什么样?对于行业趋势,秀合同创始人&CEO林开辉显然思考过很多:“与海外相比,中国的CLM市场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ToB与ToC市场相比,又有不同。ToB市场的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服务商对合同管理的具体场景需求和落地实践有很深刻的认知,否则难以得到企业用户的认同。”
合同管理如何从操作性、事务性的层面走向战略性的层面,这是合同管理真正要解决的长远问题。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的合同管理,无法挖掘合同中所蕴含的更多价值,也无法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撑。
在数据成为资产的时代,合同管理也要从文本管理转型为数据管理。数据开放、共享,甚至利用合同数据促进业务创新发展和管理效能提升,将合同从静态文档转化为企业战略资产。
CLM需要不断追求新技术与产品价值的共振,助力完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驱动合同的商业价值变现。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企业运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机会被数字化,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这个时代的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不被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