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之下,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十问十答|疫情公益系列问答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2022年3月,奥密克戎病毒突袭申城,时至今日,疫情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共克时艰,律新社邀请道达律师团队推出疫情期间企业法律问题系列问答,以期助力企业解决在疫情期间遇到的诸多法律问题。


疫情期间,部分企业不仅展业困难,同时承担着高昂的人力、场地等成本,不少企业已出现经营资金短缺的局面。


为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于2022年3月21日发布《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以下简称《14号公告》),旨在退还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中符合条件企业留抵增值税税额。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2022年4月1日至15日,已有4202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52.7万户纳税人的账户。


为尽快释放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在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层面上产生更大政策效应,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于2022年4月21日发布最新公告《关于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的公告》(以下简称《17号公告》),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前申请留抵退税。

本文凭借可视化方式,以问答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系统解读此次退税政策、实操问题与相关注意点,以期帮助符合政策要求的广大企业合法合规地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发展。有需要的企业可以收藏后作为工具表对照使用。


注1:留抵退税,是指对现在尚未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按照规定的比例予以提前退还。


01


哪些企业可以享受本次留抵增值税退税政策?


适用
企业
小微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注2)
操作
步骤
上海企业可参考“上海税务”于4月15日发布的《【轻松办税】增值税制度性留抵退税如何申请退抵税费?操作手册来啦!
标准
差异

《公告》中的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不同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的小型微利企业三条标准“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注3)

 解读  结合部分企业客户的实操经验,大部分小微企业及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都可以享受本次留抵退税政策。企业可通过电子税务局后台如实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或其他企业资料,系统会协助判定企业是否符合退税主体要求。


注2:根据《14号公告》,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指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注3:关于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可参照《上海疫情之下,企业减租十问十答(上篇)|疫情公益系列问答》中Q4的表格。


02


我公司属于小微企业为何仍无法申请退税?


条件二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条件二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
条件三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
条件四
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解读  企业除了需要符合上述Q1中所提及的范围,还需要满足以上四大条件方可申请退回增值税留抵税额。

P.S.:企业遵纪守法,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前提哦~


03


申请退税前,有哪些潜在风险需要注意?


风险一确保留抵税额形成过程合法合规,核查留抵税额形成过程中是否有票可查、有交易实质(例如部分固定因管理不善已灭失毁损,未做进项转出处理),特别是核查与发票相关的合同、发票联次、付款记录、物流证明、出入库证明等
风险二考虑到留抵税额是时期数,企业历史上形成的有瑕疵的进项税额形成的留抵税额均会影响退税当期的留抵税额的“清洁度”,进而影响当期留抵税额退税的合法性,对于企业财务内控不健全的企业特别需要注意核查以往进项发票的合规性,发现问题应主动采取措施弥补
风险三
核查企业是否仍有收入未及时申报增值税,避免虚增“留抵”税额的情形,避免账外收入恶化为偷税的行政责任,乃至逃税的刑事责任

 解读  根据道达团队的实操经验,申请退税前,企业应排查以上三大风险点。通过自纠自查,若发现偷逃漏税隐患,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


P.S.:具体措施可参见《道达财税专栏丨企业及其高管需关注:漏税、偷税、逃税和您有关吗?


04


本次留抵退税,为何需要区分增量留抵税额和存量留抵税额?


增量留抵税额企业2019年3月31日至今增加的留抵税额
存量留抵税额企业2019年3月31日前留存的留抵税额
退还顺位
“先退增量,后退存量”


 解读  考虑到一次性退还企业全部留抵税额国家财政难以支持,因此,为减少国家财政压力,以2019年3月31日为标准区分增量和存量留抵税额,退还时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后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全部退还后,存量留抵税额清零,增量留抵税额重新计算。


P.S.:厘清区别和退还顺位即可~


05


为什么企业账面留抵税额无法全额退回?


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100%
允许退还的存量留抵税额存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100%
进项构成比例
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带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字样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

 解读  受到进项构成比例影响,部分企业若存在增值税进项加计抵减部分、农产品收购进项税留抵、国内旅客运输发票进项留抵的税额,或上述“进项构成比例”分子部分的留抵税额较低,则企业存在留抵税额无法全额退回的情况。


P.S.:部分留抵的税额无法享受留抵退税的政策原理在于:这部分留抵税额,由于交易上家无相应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国家并未收到相应增值税款,故不存在退税的基础。


06


企业何时可以开始申请退税?



增量留抵退税存量留抵退税
微型企业
2022.4.1
2022.4.1
小型企业
2022.5.1
制造业等行业
中型企业
2022.7.1
大型企业
2022.10.1
普通企业
满足六个月条件后的第七个月的增值税申报期内


 解读  不同类型的企业申请退税时间详见上表。


根据《17号公告》,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分别可以于2022年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申请退还;


根据《17号公告》和《14号公告》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7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调整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5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2022年6月30日前,企业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集中退还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需要提示的是:


  • 部分地区税务部门贯彻本次政策效率较高,具体以当地税务口径为准;

  • 在增值税纳税申报办理完毕后,再办理留抵退税的申报;

  • 各个节点的集中办理并不是说“过期不候”,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以上节点后仍能按规定申请退税享受红利。


P.S.:早退总比晚退好^^


07


因上海疫情,财务人员均在家远程工作,是否也可申请退税?


申请方式
线上申请电子税务局
线下申请办税服务厅
申请材料
申请留抵退税
《退(抵)税申请表》
申请缴回已退还的全部留抵退税款《缴回留抵退税申请表》
申请缴回已退还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税款与税务机关沟通,税务机关尚未提供具体方式
办理期限
允许退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不允许退税


 解读  本次退税采用线上申请+线下申请相结合,若企业相关人员可登录电子税务局亦可在家就能完成申请。具体申请方式、所需材料及办理期限详见上图。


P.S.:远程线上也可办理,不耽误!


08


为何留抵退税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不能同时适用?


 解读  留抵退税,本质上是国家为纳税人提供的无息贷款,纳税人取得退还的留抵税额后,应相应调减当期留抵税额。在纳税人产生销项税额后,考虑到已无留抵税额,先前退回的留抵税额实际需要“全额返还”。


而即征即退和先征后返(退)政策实质上是税收减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若同时适用,则企业实质上获得了“双重优惠”


P.S.:同志们,咱可不能太贪心$$


09


收到留抵退税款后,我们能申请注销企业吗?


 解读  如Q8所述,本次留抵退税政策实质是国家的“无息贷款”,意在解决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推动企业继续生产并将产品或服务最终销售至终端消费者,完成产品或服务最终的增值使命并将环环相扣的增值税额转嫁至终端消费者。


若企业收到退税款后即着手注销,应注意依法依规完成注销清算流程,企业账面如有实物资产应依法变卖或作价分配给股东,应按增值税相关规定完税(可能涉及增值税或所得税纳税义务)。


未依法依规完成注销清算流程的投资者,不仅可能面临税务稽查风险,亦存在被外部债权人刺破公司面纱,要求企业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P.S.:要注销也得把债权债务“捋清楚”。


10


企业的主营业务已是夕阳产业,能否将退税款转至关联企业作为经营性资金吗?


风险一应符合公司内部章程、合伙协议规定程序,避免内部股东纠纷或损害外部债权人的风险
风险二股东应考虑被视同分红进而被要求补缴所得税的风险
风险三
存在未计利息收入被所得税纳税调整或被要求补缴利息收入增值税的风险


 解读  原则上,国家推行留抵退税政策系出于纾困企业的初衷,企业收到退税款后可用于企业经营使用,若将退税款对外出借,需要考虑如上三类风险。


落实本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今年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推进退税政策,旨在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升市场经济活力。同时,国家此次退税力度之大、规模之巨,税务主管部门也着重强调,针对退税过程中发现的偷税、骗税、骗补等行为,将秉持“坚决打击、严惩不贷”的原则予以处理。


鉴于增值税留抵税额形成的周期较长,关系到的历史交易及凭证资料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应当精准理解此次留抵退税政策,诚信合法地申请退税。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如遇有税务或者法律的疑难问题,应当及时咨询专业税务团队或者律师团队,避免潜在的退税风险。



END


来源丨道达律师团队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