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2022年的春天对于上海来说是静默的、沉痛的,本应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却因为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疫情,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自宣布实施全域静态管理以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告诉我们——当前,上海仍处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威胁,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法律人正在行动,积极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或是化身志愿者“大白”“大蓝”,义无反顾地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或是捐资捐物为特殊群体带去温暖;或是发挥专业力量,组建公益法律服务渠道,为疫情防控提供专业公益法律服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律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律人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期间,律新V品将陆续转发律界公益战“疫”实录,让法律人抗疫公益形成爱心接力。我们坚信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
01 张翠翠: 是 “新手妈妈”,也是防疫“楼道长” 张翠翠不仅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孩子刚满一岁的“新手妈妈”。在浦西地区封控之前的一周,张翠翠律师就主动找到所在社区的居委会主任,表达了在小区封控后,自己可以为小区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的意愿,并留下了联系方式。3月31日,她积极响应政府“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号召,第一时间到居委会报名,成为所在楼道的负责人。 作为楼道长,为了方便开展后续的防疫工作,张翠翠律师首先挨家挨户走访,统计人员信息,记录独居老人、重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员的现况,从底层的101室到最高层的1802室,陌生的邻里也因为一次次的走访而将她认定为此次抗疫的“问题解决人”。 居民的物资储备不足是此次抗疫过程中最先凸显的问题,作为“楼道长”,张翠翠律师每天都要面对居民菜、米、油、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短缺的问题,特别是不会网购、团购的老人,物资更是匮乏。为此她曾将家中的盐、油、大米分发给急需援助的邻里,并多次号召楼内居民将部分物资援助给急需的邻居,以解其燃眉之急。除了物资短缺问题,垃圾收取也成为了“楼道长”的日常工作之一。由于小区物业无法及时转运“足不出户”的居民在门口堆放的垃圾,考虑到垃圾长时间堆放所产生的异味、滋生的细菌会影响居民的健康,她与楼道的其他志愿者们又主动承担起了楼层内居民垃圾清运工作。长时间的封控管理,居民的心态也会有所变化,拥有多年刑事辩护经验的她,主动找到负面情绪较大的邻居进行心理疏导,近一小时的沟通让邻居打开了心结,并积极配合志愿者的工作。 作为一名孩子只有一岁多的“新手妈妈”,对张翠翠律师来说,参与此次抗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有忧虑和担心。想到自己每天需要经过封控楼栋为居民拿取外卖和相关物资,作为“新手妈妈”的她也会担心因为自己而加大宝宝、家人被感染的风险,她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陪伴宝宝的成长,但是当前楼内的居民已经习惯找她解决问题,思虑再三,她还是决定“舍小家、为大家”,继续担任“楼道长”,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02 李冬颖: 恐慌与感动并存的志愿服务 凌晨5点起床洗漱,5点30开始发放抗原检测试剂,9点整小区15栋楼抗原检测试剂如数发放完毕,回家消毒洗漱;10点整接到居委会发放物资的通知,忙碌到下午4点物资发放完毕;随即又接到小区核酸检测的通知,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晚上8点,核酸检测结束,这就是李冬颖律师在浦东新区周浦镇某小区担任志愿者的一天日程。从3月26号开始,李冬颖律师就成为其所居住小区的一名抗疫服务志愿者,一路走来,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有辛苦,有困惑,有恐慌,更有感动和信心! 3月31日晚上,李冬颖律师与其他志愿者按照事先分工,在小区内挨家挨户发放抗原检测试剂时,之前核酸检测全部阴性的小区中出现了两例阳性,而其中一户正是处于她所负责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的楼栋,而且李律师曾多次向其发放过检测试剂。第二天,两户居民核酸检测复核后,疾控中心告知两户确诊。也恰恰在第二天,李冬颖律师出现了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一时之间,李律师也感受到了担心和恐惧。毕竟奥密克戎的传播性极强,而自己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的确接触了确诊人群,自己是不是也被感染了?多年的律师从业经验让她在恐慌之后旋即镇定下来,列好如被隔离所需带物品清单的同时,也进行了抗原检测,并不断回忆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防护措施是否做到位。随后两天,李冬颖律师不得不停止了志愿服务,并在早晚各进行一次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且症状也开始缓解,身体逐渐恢复。但这样的“虚惊一场”其实在志愿者中每天都会发生,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奔波,志愿者们的抵抗力也在严重下降。 志愿者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风险,但更有感动。有60多岁的志愿者阿姨直面风险,执意独自负责确诊阳性楼栋的物资发放、检测试剂发放、垃圾收取等工作,坚决不让其他志愿者进入封控楼栋,而起因只是因为她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小孩;也有很多的志愿者,在自身物资不足的情况下,主动放弃街道配给的物资,将它们给到楼栋内人口较多,物资严重缺乏的住户。 在连续多日奋战后,听闻社区对口的居委会有工作人员确诊,居委其他工作人员作为密接却仍坚守岗位。志愿者们听说后一方面心疼居委干部,一方面也担心后续的工作和病毒扩散的风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们给所在的镇党委书记发了一个短信。没想到书记不仅第一时间回复,而且专门派人给他们回电,详细告知了对居委会人员的隔离安排和后续的工作安排,并当晚就派驻了由八名机关干部组成的特别工作小组,负责原来居委会的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网络上充斥着一些抗疫的负面信息,尤其是对一线基层工作的不满,但志愿者们在实际的工作和接触后,却发现不管是基层的居委会,还是街镇一级的领导干部,都在竭尽全力的服务居民,安排抗疫的各项工作,并非网上描述的那般“无能”,“不作为”,志愿者团队因此信心倍增! 03 黄楚彦: 我的团长我的团 除了前文提及的三位律师,博和汉商所还有多名律师投身志愿者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周俊华律师自4月1日起,连续多日维护小区核酸检测秩序,并协助居委会将物资发放到居民手中。 刘书君律师自4月初担任志愿者,凌晨五点半在小区逐个楼层通知,安排居民有序下楼完成核酸检测。 张继平律师自4月初起,多次协助居委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社区老人解决物资购买难题; 滕镇远律师为足不出户的居民清运整幢楼的垃圾。 陈光慧律师在小区进行扫楼通知并维持核酸检测秩序。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不管是夜以继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楼道长”,还是奔跑在小区的物资配送志愿者,或是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的“团长”,亦或是防疫消毒一线的志愿服务者,每一个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前行的身影,都让我们在无情的病毒前,感受到了申城的温暖。虽然有不安,有委屈,更有恐惧,但对这座城市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我们坚持的最大动力,而这份动力和这份坚持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上海加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