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吴革(中闻律师事务所)
吴革 中闻律师事务所主任、常委会主席、创始合伙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在逆境中稳步发展,是各律所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应王凤梅女士之邀,我就“中等规模律所的四个焦虑和头部律所的四大挑战”在品牌盛典私董会上进行主题分享。(文末附彩蛋) 中等规模律所的四个焦虑
第一个焦虑是模式的焦虑。这样中等规模的律所要向何处去?中闻律师事务所于2001年设立,设立之初,我们合伙人的关注点并不在律所的深耕细作上,而是在公益和学术领域。2013年,我们从个案促进法治开始转向至律所的管理与发展,经过内部改革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我们由一个中等规模律所转向成为一个头部规模律所。
我曾经说过,“律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于内部机制的创新,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律所并非市场垄断,它需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以实现突破和规模化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不过,并非所有律所的目标都是成为规模化的超千人律所,成为当地精品律所同样是一条路。许多律所选择成为精品律所,在当地深耕法律服务市场,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赢得当地客户的信任,并能在外部展开一定的协作与合作,成为有特色的精品律所。但我所指的“中等规模律所”并不是那种只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深耕的小型精品律所,而是能够在几个专业领域深耕,并凭借区域优势,在当地有竞争力并能赢得与国内头部律所和国际律所的深度合作。如果中等律所不能在这段时间过渡,未来的十年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第二个焦虑是业务的焦虑。对一个中等规模律师事务所而言,过去他们生活得很好,但是面对疫情及经济下行,头部律所开始下沉,跟那些当地的律所抢业务、抢市场、抢人员。头部律所的下沉将会进一步挤压中等规模律所在当地的生存空间,地方强所的业务优势被日益侵蚀。那么这些中等律所该怎么办?
第三个焦虑是人才的焦虑。事实上,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到那些头部律所去执业。现在就业的年轻人不仅是90后,还有越来越多的00后。这些年轻人进入律所工作不那么在意薪酬,更注重能够学到知识和得到经验。所以,面对这样的就业人群,人才培养成本将升高,而对于中等规模律所来说,如何争取到这些人才至关重要。
头部律所的四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国际的挑战。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一个律所在中国做到了头部,中国的头部律所是否能走出国门,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律所——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10年之后,它还是一个本土的律所,那时可能它就降格为二流,不属于中国的头部律所了。国际化的挑战是很有难度的,一个中国的律所想要成为国际化的律所,是不是要把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都吃透?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撑,没有这样的人才,如何做到国际化?又怎么抗拒我们反复强调的文化差异?在一个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时代,怎么实现中国律所的国际化?我们与欧美传统老牌律所差距较大,竞争追赶的难度也大。
第三个挑战是科技的挑战。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未来巨大的挑战。例如,ChatGPT这样的技术,其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一个头部律所来说,能否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并在其中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如果一家头部律所不能为律师们赋能,那么这个律所可能会失去其竞争优势。因此,科技的发展和迭代是律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隐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业务创新的挑战。过去,头部律所活得很好,可以说是挑业务做。那么,未来,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国内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持续演化,过去的业务能不能够继续领先?不被追赶者模仿、抄袭,抢到你原来的业务,那就要继续保持创新才行。头部律所要保持它的头部地位,一定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拿到中等和小型律所够不着的业务,才能够保持他们的头部领先地位。
挑战与应战会激励中国律所的发展。对于头部律所而言,要迎接四大挑战并与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相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 将把中国律师推向国际舞台,从而保持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律所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其最激烈的竞争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同一种或类似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尤为惨烈,固步自封者将面临来自更激进的创新者的挑战,并为之所取代;小而美的精品律师,因其良好的人文气氛和突出的专业性将会活得很好。尽管成功者寥寥,但中等规模律所追赶头部律所的故事将会精彩纷呈。尘埃落定之时,人们将会发现缺乏管控的规模化是灾难并非福音,律所与市面上的工商业企业虽然十分类似,但截然不同:律师本质上是高度自由的主体,专业性乃立身之本,心心相通的精细机制相比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更具有恒久的魅力,律所要建立的从来不是某某个人的商业帝国,而是优秀法律人代际传承的共同体。
【文末彩蛋】 大咖对话:吴革&华晓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