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中国专业遗嘱服务开创者和革新者丨对话法律服务创新者

作者 | 编辑部出品

扫码分享

图片

图片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编者按


2022年,受宏观环境影响,法律科技等新兴法律服务业经受了资本市场与业务市场的双重波动。然而,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政府机构与律所希望依靠科技提升法律服务效能,法律科技仍有巨大需求空间。在此背景下,许多法律科技公司开始潜心提升内部造血能力,更加主动优化战略,为未来发展积极蓄力。自2021年11月起,律新社研究中心对新兴法律服务企业一线管理者展开系列调研,即将于2023年4月15日“数法融生 智领未来——第七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推出《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2022)》《新兴法律服务业精品指南(2022)》

图片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对新兴法律服务业当下和未来有着深刻的见解,正在成为数字化治理中的新兴组织。

在本次参与新兴法律服务行业调研的企业中,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3月21日共同发起主办、由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承办的公益项目。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了60余个服务中心,为37.2万多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25万余份遗嘱。

以下是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接受律新社的调研对话,介绍了中华遗嘱库在2022年的创新与发展。
图片

陈凯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现任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民盟北京市委社会服务委副主任。策划创办中华遗嘱库公益项目,引起广泛关注,获得首届首都慈善奖。曾获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师、北京市十佳婚姻家庭法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和北京好人榜(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2007年开始专注研究家族财富传承,多次在行业期刊上发表专业文章,著有《传递财富传递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守富与传富》(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等专著,主编《财富传承案例集》(华龄出版社,2019年),曾主持上海研究所《家族财富传承的慈善信托路径分析研究》课题组并任组长,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特华研究所《遗嘱信托实务工作研究课题组》成员。2016年主持设计中国第一个家族慈善信托“万向信托乐淳家族慈善信托”,2017年主持设计并出资设立中国第一个双重结构慈善信托“万向信托幸福传承慈善信托”。多次被国际知名评级机构认定为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律师第一名。


图片

律新社

Q:贵机构在法律领域覆盖了哪些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又为客户群体带来了怎样的独特价值?

中华遗嘱库: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3月21日共同发起主办、由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承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已经获得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获得首届“首都慈善奖”,入围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中华遗嘱库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法律规定的软件和硬件流程,通过专业登记软件,借助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精神评估、密室登记、指纹扫描、现场影像、专业见证、文件存档和保密保管等功能,使立遗嘱人订立遗嘱的真实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了60余个服务中心,为37.2万多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25万余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5562份。


2018年起,中华遗嘱库系统接入“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备案,可供法官在庭审中直接查看和核验。截至2022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了91例涉中华遗嘱库的生效案件,判例显示,人民法院在审判中根据中华遗嘱库出具的证明直接认定遗嘱真实合法有效。有关公证机构在办事过程中也会根据中华遗嘱库出具的证明办理相关公证事务。


中华遗嘱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媒体对中华遗嘱库的报道达8000次以上,所覆盖的人群已达10亿多人次。


秉承“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的宗旨,中华遗嘱库将向全社会传播幸福留言理念,帮助更多人管理好家庭事务,和谐传承财富、传递幸福、传递关爱。


图片

律新社

Q:相比于2021年及之前,主营产品的技术特征或业务模式有怎样的提升或创新?

中华遗嘱库:据中华遗嘱库数据统计,2022年全年度共有三万余名客户进行了遗嘱登记,其中不乏对未成年子女、残障子女、自闭症子女等特殊儿童财产保护的遗嘱需求,此类需求逐渐浮现;与此同时,“单身主义者”“快餐式婚姻”等现象突出,衍生了遗产捐赠等急迫需求。但以上需求,单单靠遗嘱是无法完成的。


在原有遗嘱体系化服务之上,中华遗嘱库秉持创新理念,在遗产规划以及遗产管理人培训上进行了全方位提升。通过对遗产进行全方位综合规划,实现立嘱人的意愿,保障继承人的继承权,避免出现“继承乱”和“继承难”问题


去年,中华遗嘱库还推出了遗产管理人人才库,受到了广大律师和财富管理从业人员欢迎。目前已进行三场培训课程,百余名报名者通过培训、考核成为见习遗产管理人,并通过组织多次案例研讨会和专题学习,全面提升遗产管理人的遗产管理知识和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更多的人投身至遗嘱行业中,才能将遗嘱理念传播得更远、遗嘱需求剖析得更彻底。


图片

律新社

Q:相比于2021年,贵司主营业务在2022年的营收业绩有何变化?

中华遗嘱库:2022年度中华遗嘱库随着纵深需求发生变化,营业收入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实现连续四年翻番。


在公益服务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华遗嘱库持续深挖,公益服务人群逐步凸显广泛性和多样性,社会对遗嘱需求剧增,出现覆盖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市民个性化需求提升,使中华遗嘱库的服务更具针对性。


图片

律新社

Q:供应链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主体。贵司的供应链是以自营为主还是以外部合作为主?当前的供应链机制有何优势,又存在哪些问题?

中华遗嘱库:“以善促商,以商养善”,中华遗嘱库十年来以公信力为基础,赋能各类市场主体,提升其服务力,获益后反哺公益,形成良性的生态服务圈。


中华遗嘱库的服务供应链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为自营,另一方面为外部合作。在公益服务板块以自营为主,在商业服务、高端服务和体系化服务板块,则致力于打造生态服务圈;集结市面上的商业遗嘱服务公司、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财富管理机构、调解组织、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等,构建专属于遗嘱行业的生态服务圈。

“问题口即是突破口”,未来中华遗嘱库将从三个方向思考遗嘱行业的发展动态,如何在效率与安全中取得平衡、如何在公益与市场中取得平衡、如何在已知与未知中取得平衡

作为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改变社会对遗嘱落后的观念,引导市民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律新社

Q:贵司的核心团队有何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中华遗嘱库:十年来,中华遗嘱库通过公益服务承担和社会各界宣扬,树立了极强的公信力。从公益走向公信,在市场上获得非常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减少社会的信任成本,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专业遗嘱服务开创者以及全国唯一一个以遗嘱为主业的专业团队,中华遗嘱库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建立了全国首个遗嘱体系化服务,为遗嘱订立服务“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赋能遗嘱行业,中华遗嘱库与公证处、律师、财富管理行业、养老机构等形成价值互补,开展深度合作,首创以遗嘱为中心的生态服务圈,形成异业联盟。


据统计,中华遗嘱库的核心团队包括律师团队、咨询师以及登记服务团队等,在全国各地具有上岗资格从业人员共153名,均经过严格审查并经培训考核合格正式上岗。中华遗嘱库额外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提出以“人才为基,运营为王”的理念;不定时进行培训学习、评定考核、定期盘点等,确保遗嘱服务的专业性及安全性。


律新社

Q:您如何看待所在赛道的市场成熟度、市场规模潜力、投融资状况、竞争情况及前景?

中华遗嘱库:“现象即市场”,据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人口已达2.67亿;中国有4.9亿户家庭,当中不少家庭的财富规划安排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中国家庭逐步趋向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婚姻关系脆弱,使得财产风险急剧增加;市民对遗嘱、财产规划方面的观念较为薄弱,处于启蒙阶段。


这四点社会现象无疑成了遗嘱市场的“催化剂”,中华遗嘱库希望通过公益服务来实现启蒙教育,继而将遗嘱市场覆盖面扩大,建立属于中华遗嘱库的品牌。


中华遗嘱库十年风雨兼程,行业发展的增长曲线并未止步于此,后续的十年或将迎来临界点,行内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积累将成为行业发展爆发的动力。


图片

律新社

Q: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和未来对贵司产品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中华遗嘱库:随着社会进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播、教育带来便捷高效的作用,运用在遗嘱行业或能为遗嘱风险分析、同类案件检索等数据化服务带来更精准、高能的效果


但涉及部分法律法规时,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被认可。仅以电子签名为例,目前还不能适用于婚姻、继承等法律文书;其次,人工智能缺乏一定的人情味,遗嘱行业是极具温度的行业,是立嘱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对家庭负责任的表现,并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可以直接进行解答或情绪安抚的。


图片

律新社

Q:面向未来,贵司在业务布局和资本市场等方面有怎样的规划?

中华遗嘱库:经过十年的经验沉淀和案例积累,目前遗嘱执行人在遗嘱人去世后管理遗产的过程中,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未来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改善难题,第一,中华遗嘱库兼具社会责任,需要将遗产理念传播给每位市民,帮助市民完善自己的遗产规划,将遗产规划前置化,使其更完备。第二,赋能以及支持遗产管理人管理遗产。


针对以上两方面,中华遗嘱库已有部分针对性建设:去年,中华遗嘱库建设了全国唯一一个的全国性、跨界性的遗产管理人人才库,从而将遗嘱正确理念进行传播以及协助市民完成专业遗嘱登记服务;后续中华遗嘱库将与中国不动产进行战略性合作,以便打通遗产管理的相关流程。未来考虑与国有资本合作,营造安全、便捷、高效的管理环境。


   以上为调研节选,更多精彩内容将收录于《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2022)》《新兴法律服务业精品指南(2022)》,敬请关注2023年4月15日举行的“数法融生 智领未来——第七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


END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