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甄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甄零科技”)是国内专注于做数字化、智能化合同管理系统的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甄零科技以一诺智能合同云平台作为主营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业财法一体的内控体系,赋予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合同管理能力,是国内合同管理领域领先的供应商。 在2023年4月15日举办的“数法融生 智领未来——第七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上,甄零科技CEO谢伟虎围绕甄零科技在数字化、智能化合同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分享,并对新技术变革下数字化合同管理的迭代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谢伟虎 甄零科技CEO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未来的契约”。 甄零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化合同管理系统的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我本人曾从事企业信息化相关工作十余年。我和大家聊一聊我对合同数字化的理解。 首先是“承接”。合同承接了一家企业几乎所有关于企业交易的要素,包括要求、规范、愿景、目标等。但目前法律人在合同管理中,因为一些纠纷、案件去回溯某个合同时,会发现一个问题:合同与业务本身的连接并没有那么紧密。合同签完之后就被扔掉了,如果不出问题,往往很难再次找到它。 很多企业在签署一份销售合同时,是有清晰目标的,但在合同签完后,当初的计划和愿景通通都消失了,业务怎么简单怎么干,完全背离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所以,驱动我们创办甄零科技的一个原因是合同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合同管理提升企业交易质量。 首先是合同的交易结构。我们希望合同的交易结构是多职能的:我们在设计合同模板时,合同条款的设计不应该仅仅是法律人、法务的事情,它涉及整个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还涉及财务知识、行业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现在通过GPT等技术手段,可以自然地把每一份合同里与各专业知识相关的条款和要素准确地识别出来,而且准确性相当高。企业法务在AI的赋能下,变成了一个横跨多领域的专家,条款和模板的设计也将更合理、更精准。 法总在工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个场景是:模板起草好了,但是业务同事要使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模板。现在,业务同事只需要告诉智能助理需要一份怎样的合同,它就会给你列出相应的模板。不需要在一层层的目录里选模板——交互的模式已经改变了。 假设你在登记一份合同,只需要告诉智能助手几个要素,它就会把财务、业务要素非常清晰地列出来,而且识别率几乎是100%,这就是GPT-4的能力。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了,只需要再“封装”一下。这绝对是生产力的大跃升,对于我们法律人而言也是巨大的福音。 其次,可测算盈利性。当一个交易敲定时,我们都要有一个交易的目标。企业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易目标,可能是毛利,也可能是某种承诺等等,这些交易目标一旦被管理好之后,我们就会形成合同与交易目标之间的关系,这种交易目标也涉及了跨学科的知识。 还有合同的执行交易监控。合同不应该只是躺在档案柜里,未来它肯定是数字化的。通过“数字助理”,就可以把所有的合同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只不过它不是以你想象的形式存在。 在我们之前的设计中,为什么我们需要有重大承诺的管理?因为这些过去都是通过人去管理的,是基于人的经验来判断这件事情什么时候会有风险。这其实是一个源自专家的判断或者经验的判断,而系统可以通过流动数据对合同的执行交易进行监控,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新技术赋能之后出现一种能力叫“涌现”。GPT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全网的数据爬完了,学习了很多信息和知识后,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知识图谱”。 每一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训练属于自己的那张“知识图谱”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知识的沉淀能让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以前我们认为,应该有个工具去把知识它沉淀下来,比如,如何能够更好地感知客户对我们的感受,就需要一个CRM客户体验的工具。但其实你如何感受这个“感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些就是知识,是企业独特的竞争力。 这些东西都会以“知识图谱”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些“知识图谱”有朝一日就会与那些新的技术结合,通用AGI的能力加上企业特有的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我们的合同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表现,可以基于规则和判断做出一个风险提示,未来它可能还会具有跨学科的推理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的系统也提供了新的交互方式。比如某个公司出现了经营的重大风险问题,我们可以立即查询与该企业有关的所有合同,参股公司、控股公司以及履约情况,将相关合同列出来,无须再一个个去查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合同管理大概分为五个阶段或五个水平: 第一个阶段是早期存档价值:这个时期处于早期图书馆阶段,降低寻找合同、跟踪和续约的成本,实现电子存储库功能。 第二阶段是自动、快速起草合同价值:实现快速起草合同,各环节留痕,签快合同、签好合同的功能。现在也有很多公司使用的智能审核,快速起草的工具等,均属于这一类层面的。 第三个阶段是集团管控指引价值:交易结构管理,这个层面要给出关于战略经营目标合理的设计。 第四个阶段是实现业财法一体化的协同:保证交易进行,合同从文档流动变成信息流动。 今天,我还想分享一些新的东西。早期,我们以前所谓的人工智能合同管理是什么?就是检查一下合同金额有没有错,签字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被篡改,用OCR识别一下——这就是以前做的事情。 到了第二个阶段,即现在我们做的,在企业合同管理中有许多模板、条款,可以非常便捷地用人工智能助手帮助我们起草合同,审查合同、审核技术也实现了大跃迁。 第三阶段,它将具备通用的知识及跨学科的可能,所以它有可能会对我们交易结构等方面提出它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的阶段,企业合同管理对于风险可能不止于“涌现”,它可能会产生一些更好的推理能力,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推动我们反向地再去思考,最终沉淀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话题,谢谢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