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仅仅是法律问题吗?NO——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进入“强保护时代”,相关规制的不断完善与健全,带动了企业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技术、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及核心承载体。 随着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的提升,部分企业已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或在法务部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团队。然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维权保护、交易谈判等问题时,多数企业的知产管理者仍会选择与外部知产律师建立合作,以保障案件管理的专业性,并降低时间成本。当下,企业无疑是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最重要的需求方。 2023年5月,律新社在《精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调研的过程中,对数十家各行业知名企业知产管理者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多数企业知产管理者认为当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总体向好发展,但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主要市场体现在,一是知识产权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度不足;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恶意竞争等市场乱象;三是知识产权管理绩效难以体现。这样的市场环境也让企业知产管理者面临着诸多工作难点,因此,“行业深度”“商业视角”“协同沟通能力”成为企业知产管理者遴选知产律师的最重要指标。
一、市场发展总体向好,但企业知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难点
企业知产管理者对此也有明显感知,超过70%受访者在调研中表示,当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总体向好发展,市场环境、服务规模与服务质量较前几年均有明显提升。然而,另有30%的受访者表示,“良莠不齐”是当前知产法律服务市场的总体特点。一方面是不同地域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各细分领域发展不平衡,如商标、著作权等领域发展已较为成熟,而商业秘密、域名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则稍显落后。
二、选择知产律师:有“信任背书”是首选,有“行业深度”是第一指标
面对错综复杂、周期冗长的知识产权管理,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与知产律师合作,从而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性、减少法律风险、降低时间成本。然而,企业在选择知识产权服务方时又有哪些标准与偏好呢?综合多位受访者的反馈,律新社发现:
在对具体律师的遴选标准上,几乎所有企业均提到,行业深度和经验匹配度、过往案例的质量及胜诉率是其筛选知产律师主要的参考指标。其中,行业深度和经验匹配度可具体表现为律师对该行业的理解程度、是否与本行业客户合作过、参与过多少本行业案例等。某知名互联网企业集团知识产权总监表示:“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业务类型、业务模式与管理目标差异明显。未来,在细分行业中精耕细作的律师将会在本行业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三、放眼未来,企业对知产律师还有哪些期待?
虽然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其合作方提供的知产法律服务较为满意,但他们仍对知产律师有更多期许。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投入与回报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知识产权管理的效益体现尤为重要。海信集团知识产权总监韩涛表示:“如何衡量和发挥知识产权管理的价值,是当前企业知产团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希望律师能够协助企业去评估和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以效益视角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规划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知产绩效管理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知识产权律师应进一步深入了解、融入企业,真正将自己视为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在实践探索中补齐短板、发扬优势,与企业共同成长为知识产权的“六边形战士”,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构筑坚实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展现精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产品、团队及机构信息,有效推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便捷应用,在相关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律新社研究中心推出《精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调研及申报。更多信息,请关注:谁是知产“品牌之星”?《精品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申报开启!
相关阅读 ● 知产法律服务稳步“爬坡”!九大热门产业催热服务新生态丨律新观察 ● “中国品牌日”那么火,知产法律服务品牌还不顺势而为?丨凤梅姐说 ● vivo德国败诉,但天平正在向SEP实施方倾斜丨律新观察 ● 是担当也是机会!多元化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有多“火”?丨律新观察 ● 明星如何选“明星律师”?文化传媒领域知产服务最看重全局思维丨律新观察 ● 对话通力车小燕:深耕行业13年 大湾区知产翘楚的传奇人生剧本丨律新对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