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又添新丁啦!
日前,一个名为“E契”的法律服务平台开始走上市场。虽然是创业产品,但是明确标价,所有服务不免费,但是可以低价收费,让各类法律服务需求者都用得起。律新社调查发现,这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法律服务创业的新趋势。或许,对律师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拒绝免费是对律师服务最好的尊重。
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O2O”等概念的流行,法律服务行业并不是被遗忘的孤岛,越来越多的法律服务平台纷纷设立。什么样的平台受大家欢迎呢?3大关键词非常重要。
“互联网+法律服务”新丁上线
E契,取谐音“易契”,意为“简单的契约,方便获得的契约”。旨在通过桌面浏览器,平板,手机等平台,以人机交互的形式,收集客户需求,从而自动地,便捷地,专业地为客户生成各类法律文书,包括离婚协议,劳动合同,竞业禁止协议等。
律新社在“E契”的主页上看到,目前的服务形式主要有“合同定制”和“合同审核”两大类,其中“合同定制”为免费产品,“合同审核”是收费产品。
所谓定制,即运用“E契”独立研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系统生成合同。用户仅需按照页面提示,回答相应问题,即可定制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法律文书。律新社尝试了一个“股权计算器”,花费了大约5分钟,回答了近10个问题后,就获得了一份股权分配建议书。
不过,网页也提示,“计算方法参考业界实践经验,估算结论仅供参考,最终股权分配方案仍需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对于合同定制功能主要承担“导流”任务而言,合同审核功能则更多地体现了“E契”的技术特色。“对于个性化要求比较高的用户,或对自动定制结果无法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用户,我们提供该领域资深律师进行一对一审核与修订服务。”负责人说。
至于合同审核的费用问题,目前还在试水中,价格区间在99元到499元不等。“由于自动定制已具有较高专业性,因此律师在此基础上的审核与修订相比传统会节约大量精力,故此时律师审核与修订的服务费用相比以往会大大降低。”
9月初上线以来,“E契”目前拥有注册用户近200人,订单百余件,其他功能的开发尚在进一步跟进中。
什么样的法律服务平台受欢迎
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O2O”等概念的流行,法律服务行业并不是被遗忘的孤岛,越来越多的法律服务平台纷纷设立。
律新社密切关注法律服务行业的动态。此前,也对大量平台做过报道。就目前看来,这些平台大约分为三类,既有专门提供知识产权的服务平台如“知果果”、“猪标局”等,也有为解决创业者或中小企业法律问题的“快法务”、“律狗”、“法海网”、“简法帮”等,更多的是如律师版淘宝的所谓“法律电商”,如“法斗士”、“法宝网”、“赢了网”、“易法通”、“律超人”等。
平台数量的暴增无论是对于整个法律服务行业还是用户来说都是好事,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选择,你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作出最好的选择。
那么,什么样的平台受大家欢迎呢?律新社此前发布过几篇特约撰稿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生史宇航的来稿,后者对于“互联网+法律服务”有长期跟踪的深入研究,其文章也备受好评。
律新社通过采访梳理,认为以下3大关键词非常重要:
1、案源靠谱
法律服务平台所能提供的案件未必就是律师们所期待的类型,而现状是,法律服务的平台设计越是便于使用,所能提供的法律服务就越是琐碎而基础。相反,如果平台设计到需要用户正襟危坐,认真考虑以后再进行发问,这种流程上的设计会过滤掉一些“随意”的咨询。
律师利用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应当超越检索法条的工作,这就需要平台去谨慎设计流程,而这样的平衡取舍最终也将关系到案源。
2、信息真实
平台上专业人员信息的真实性,比如说平台审查、拟定合同的人员是否有律师资格、代为进行专利申请的人员是否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
在线法律服务的平台(如在线提供商标注册或合同起草)为了保证自己所提供法律服务的权威性,有时会宣传自己平台上服务人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平台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平台的信誉问题,而信誉才是法律服务平台这类远程服务最重要的本钱。
对于以律师推荐为主要业务的法律电商来说,不虚假宣传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去信任律师。
3、资源匹配
对于需要律师参与解决的法律问题,平台最关键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律师,而这恰恰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所以,法律平台在推荐律师方面的工作,概括而言,就是两点:让用户有机会能够合适的描述自己遇到的法律问题,根据用户的描述推荐合适的律师。
平台甚至需要比律师本人更加了解自己,需要知道律师擅长案件的类型,了解律师的合理收费区间,并且推荐熟悉领域的案件给相应的律师。
通过对已有的数据的分析来向律师有针对性地推荐案源,帮助律师选择合适的案件,更是帮助用户用户选择合适的律师。在这整个流程里,不同于大多数网络服务要“消灭”中介,法律服务平台恰恰是要创造一个中介平台,以降低律师与用户双方选择的成本,也消除双方都存在的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