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余俊俊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01 一体化是律所良好治理的必然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和发展百余年来,在规模化组织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能量。但遗憾的是,在过度依赖律师个人能力的智力密集型行业——法律服务业中,现代管理方法无法发挥其资源配置、系统统筹的能力。
目前,律师行业普遍使用提成制的管理方式。
提成制可以解放生产力,符合律师利益。但是,随着客户对于精细化服务的需求加强,提成制下的律所管理弊端也显现出来。对此,“一体化”成为公认的解决良药。然而“一体化”需要投入和管理,如何聚集资源也是一个难题。
王进喜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从理论和行业宏观的高度,阐述了律师事务所的“良好治理”的概念。他指出,律师事务所的“良好治理”是律所作出正确决策并确保做成事情的方式,是律所设定和实现战略目标、制定和执行明智的商业决策以及应对影响法律实务各方面的加速变革所带来的挑战的基础和框架。传统的律所治理模式存在以下困局:
律所管理对合伙人精力的撕裂。律所管理对主要合伙人的个人能力过于依赖,导致合伙人既要做业务,又要做管理,还要做市场。各种各样的职能集中在合伙人身上,产生了冲突,严重影响到合伙人聚焦专业业务。 规模与决策之间的矛盾。部分律所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参与决策的人越来越多,当战略决策与律师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充分的民主反而往往会导致决策低效,以致丧失重要的战略机遇。仅仅靠股份来投票,也无法实现理性地决策。 律师的流动性强。在律所,人是最核心的资源。律师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合伙人及团队的流动往往会给律所带来严重的冲击,即“合伙人挤兑”的威胁将长期存在。 律所特有的资本,如人际交往、经验等,难以共享和传承。 张斌 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卓建创始合伙人
对于这些传统提成制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之痛”,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卓建创始合伙人张斌在“提成制律所一体化运营卓建实践”主题报告中将其概括为:人心散,凝聚力差;单打独斗,内部协作少;业务重叠,内部竞争;各自为政,管理难度大;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律所不能为律师赋能,律师对律所粘性差。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思考和实践,与会专家都认可:提成制律所一体化管理和运营是达成律师事务所的“良好治理”的必然选择。一体化运营能力是律师事务所竞争力高低的关键。传统提成制律师事务所应该作出一些创新的变革,提升其一体化运营能力,方能赢得竞争优势。目前,行业已有的律所规模化基础也为律所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王进喜指出,律所一体化运营的样态应从“业务、薪酬统一管理”的初级样态向“公司样态”的高级样态迭代,实现律所所有权和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设立专门的运营团队,实现商业环境中的决策的集中化。他认为,律所一体化运营的目标主要有:
(1)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基于共识的战略目标;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计架构,保障律所能够理想、迅速地进行商业决策;
(3)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进行业务的交叉销售;
(4)整合业务团队,让各个专业形成“业务共同体”;
(5)实现基于数据的管理;
(6)形成律师事务所的知识共享和特有的资本——“隐形知识(人际关系、业务机会等)”的共享。
而上述目标达成后的终极目的是让委托人以比较合理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02 实践真知 一体化建设的战略与战术
多位律所管理者和研究者都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调研,与大家分享了提成制律所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张斌根据卓建多年的探索实践指出,律所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关键在于调动资源的能力,包括但不仅限于案源、资金、人力、物力等,具体建设路径如下:
共管共担体系:从组织结构上搭建能够适应公共管理的人力资源体系,形成“公共事务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的体系。 共建共享文化心态:形成共建共享的文化心态,造就内化于心的文化自觉。 有效激励机制:构建共同参与的有效激励机制,解决提成制律所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 回归有组织的生活:通过多元的公共文化活动,让律师回归有组织的生活。 提升公共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供给能力,让律师感知执业的便利性和共享性,从而提高向心力。 刘子平 卓建管委会主任、创始合伙人
卓建管委会主任、创始合伙人刘子平专题分享了卓建在公共积分运营模式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
金振朝 卓建管委会副主任、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
卓建管委会副主任、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金振朝围绕“一体化律所内部合作机制构建”问题,分享了卓建通过业务合作指引、协力团队、业务中心与大中台建设三大措施推动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要在利他思维模式的指引下提升专业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客户,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利己。
余朋铭 新则创始人、CEO
在中台建设方面,新则创始人、CEO余朋铭通过观察调研60多家律所的经验,认为“中台是规模律所推动一体化的关键能力”。他建议,要通过强化中台核心能力,加强运营、培训、数据积累、知识管理、品牌支持等,打通原本沉淀在律师身上的专业资源和客户资源,将更多的资源负载在律所平台上,从而在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合伙人提供更好的支持的同时,增强律所平台的抗风险能力。
王凤梅 律新社创始人、CEO
品牌是中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从品牌认知与组织认知切入,阐述了律所品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她认为,恰如“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品牌建设首先是为律师赋能,并逐步提升到为客户解忧、为行业增光、为社会添彩等层面,从而提升行业的知名度、律师的认可度、客户的信任度、形象的美誉度、文化的传承度。品牌的内核是律所文化。在“外练筋骨皮”层面,她分享了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正在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计划。该项调研将通过对律所的“品牌识别力”“品牌生态力”“品牌活跃力”“品牌评价力”四个维度近百项问题的研究,总结中国律所卓越品牌30余年来品牌建设的经验,挖掘法律服务行业组织优秀品牌以及各子领域优秀服务品牌,前瞻律界品牌建设未来。
彭帅 法律先生创始人
在品牌建设方法论方面,法律先生创始人彭帅分享了其关于IP打造与专业价值的思考,强调IP打造能放大律师价值、增强信任度,从而使律所品牌的价值外现,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与会嘉宾都谈到,一体化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王进喜指出,选择和建构“良好治理”的框架建立在充分考虑律所特有的组织结构、委托人基础、律师成分、组织文化、薪酬制度的基础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佳模式”。
刘光超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刘光超也认同律所一体化的整合是一个系统过程。团队一体化基础上的全所共性特征一体化,是一种更务实的一体化方式。他在阐述“律所合并中的一体化整合之道”议题时,强调文化在一体化整合过程中的先导意义,律所在合并过程中要加强对彼此的“阅读和理解、坚持和包容”。
卢刚 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主任
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主任卢刚结合稼轩的一体化建设经验,也认为一体化过程中,文化最重要。一体化不是形式上的,最终要回归到价值观上。他提出,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顺势而为,要根据律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一体化模式。
杨杰 广东广悦(深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广东广悦(深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杨杰在分享过程中也强调,一体化过程中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最有生命力的制度是可以不断迭代的制度。
03 数字化赋能 工具的创新应用
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许多律所纷纷通过应用数字化产品为业务赋能。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为律所一体化建设插上了“隐形的翅膀”,破解了一些传统律所的管理困境。
成安 庭立方核心导师、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庭立方核心导师、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成安认为,数字化赋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分散的律师、迷茫的客户、无为的律师”的痛点。专业律所(团队)的一体化运营也是成安和庭立方正在做的事:通过数字场景再造,尽可能把线下的法律服务场景线上化,让律所的法律服务可触、可感、可信,让无形的服务有形化。
李志刚 知律科技(金助理)创始人
知律科技(金助理)创始人李志刚提出,科技可以帮助律所将一体化落地,加快律所的一体化进程。“金助理”工具在总分所一体化管理、业务管理、知识管理、人事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上,可以为律所中台建设全方位赋能。
彭永峰 卓越律商CEO
卓越律商CEO彭永峰阐述了他对“律所公共事务数字化管理探索”的思考,他介绍了基于卓建实践的积分制管理律所公共事务的数字化工具——“律数”。借助这个工具,可以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律所公共事务管理难题,激励大家共同参与律所公共事务,维持健康的律所文化。
常金光 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创始人
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创始人常金光则是站在律师的角度,提出了“一体化律所的关键是帮助律师把业务做好”的观点。他提出,律所一体化作为一个庞大命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论对其进行切入,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辅助作业系统显然非常重要。“中国合同库”这个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律师加强知识管理、提升作业效率,更好地为律师赋能。
04 结语
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黄山代表广东省律协及广州市律协为活动致辞时谈到,一体化是律所发展的必由之路。卓建勇于尝试,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律所发展的一体化之路。
“取势、明道、优术”——卓建主任、创始合伙人杨林用这三个词总结本次论坛。一体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他认为,经过探讨,业界对新时代提成制律所进行一体化建设的共识更加凝聚、路径更加明晰。
律新社也将持续推进“卓越之道”调研,通过分享管理经验和品牌规律,赋能卓越律所建设,实现大家共同的“用所有的努力与奋斗来真正地推动法治建设,促进公平和正义实现”的美好愿景。
* 部分资料参考:《“新时代下,提成制律所一体化运营” 论坛圆满举办!》
END 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力指数包含哪些要素? 为深入了解中国律所品牌建设现状及运营发展趋势,展示卓越律所的发展之道和品牌心得,总结组织品牌与专业品牌建设经验和规律,助力行业发展,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指导、律新社研究中心执行的《中国律所卓越品牌发展报告(2022)》调研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