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你的法律产品创新升级了吗?律所法律产品大赛这样比拼品牌与商业洞见|律新观察

作者 | 滕晓琪

扫码分享

作者丨滕晓琪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2024,你设计法律产品了吗?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法律产品大赛的热潮。2023年以来,各地举办法律产品大赛的数量更是井喷式爆发,大赛的举办者里不乏已经连续举办过五届大赛的“老玩家”,也有许多刚迈入大赛主办队伍的“新血液”。大家争先恐后地踏上这趟名为“法律产品大赛”的高速列车。大赛是主办方为律所青年律师搭建的“训练场”,是律所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产品蕴含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律师对市场和商业的洞察,整个活动成为律所的一次重要“组织团建”,同时呈现出的组织活力也成为律所品牌建设的重要题材。


律新社了解到,2024,随着各类技术运用普及,一些具有产品思维的律师越来越如鱼得水,如果辅以市场和运营,很多新型法律科技产品脱颖而出或可期。

01

大赛章程暗藏律所雄心

2024年1月26日,由上海市司法局指导、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的“2024年度最受上海律师欢迎的法律科技产品大赛”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当天,吸引了1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律科技公司代表、律师、公司法务、高校学者、媒体记者出席参加,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其实很多法律科技产品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替代性法律服务解决方案,就是传统法律服务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和运营支持提供批量解决方案。
纵观近年来的法律产品大赛,大赛主办方基本上可以分为律协和律所两大类。律协主办的法律产品大赛参赛范围广,一般设有参赛组别细分,大赛初评以材料审议为主,决赛采用“PPT+演讲+答辩”的形式展现,大赛的优胜者可获得“优秀律师”“律协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评选的加分奖励,或一定金额的奖金奖励,而无实际的优胜产品推广计划。律协主办的大赛目的是“展演”,即为本地域的律师和律所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增强大家的法律服务产品化创新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优胜团队和优胜产品带来品牌宣传和推广的机会。
各家律所发布的大赛章程则更加具体,也更具风格化。如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法律产品大赛的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在2023年举办的第三届大赛的章程中,从活动时间、参赛对象、参赛形式等,到详细的大赛流程——报名、培训(2次培训、1次答疑)、产品提交、初赛、决赛(决赛准备、路演),再到包括原则、类型、内容、形式在内的参赛产品要求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其中,在参赛产品内容方向要求中,特别提到要满足“突出华商优势业务领域”或“紧密贴合政策前沿”二者至少其一,这令大赛写满了“华商风格”。

又如2023年11月,盈科律师事务所携手无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搜录库(Solucoo)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法律产品大赛,在结合本所发展战略后,直接对大赛进行命题,针对B端企业客户和C端个人客户的常见高频法律问题实际应用场景,形成“法律产品说明书”,引导参赛者完善具体解决方案及产品画布,进而设计和研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法律产品。从这些大赛章程里,无不可以看出大赛主办律所的雄心壮志:大赛不仅仅是汇集头脑风暴的盛典,更是对助力律所战略布局的发展潜能的大浪淘沙。
部分刚进入“法律产品大赛”举办赛道的律所还在摸索适合本所发展的大赛举办方式,但是赛前请相关专家进行法律产品打造的相关培训,已经成为大多数律所的共识。将培训写进大赛章程,赋予了法律产品大赛另一层重要意义——“以赛促学”,无论最后的优胜产品有无真正落地的可能,大赛伊始便搭建了一个培训学习的平台,这对律师团队对产品化的认识,对律所未来进一步产品化、市场化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写入章程的赛前培训,也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大赛“声势浩大”,而因产品无法落地不得已沦为“小打小闹”的可能。

法律产品大赛的举办是由全国性规模律所率先开启的,这就意味着由律所主办的大赛,参赛对象一般局限在所内(包括总所、分所、各专业委员会等)的律师团队。也有律所独辟蹊径,将大赛转化为区域内成果分享和经验交流的桥梁,如湖南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在2023年举办的第三届湘军麓和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中,将“思维创新·便捷突破”设为大赛主题,邀请本所律师团队及本所与地州市战略合作的律师团队共同参赛。正如湘军麓和所在大赛宣传中写到的那样:大赛既是学习比拼的“练兵场”,也是展现能力的“大舞台”,对内可以打破交流壁垒,链接更多合作机会;对外能够得到足够曝光,获得专业背书。
但律所举办大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一场成功的大赛将广集参赛者的优秀创意,并与律所推进优势领域发展、完善未来战略布局形成良性互动,对律所内部的文化形成与律所外部的品牌塑造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02

优胜作品或显发展蓝图

律所主办的法律产品大赛,参赛对象虽大多局限于律所内部,但大赛的竞争依旧激烈异常。2023年,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举办的金道第五届法律服务产品大赛共有29个作品参赛;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举办的第二届“京师律师杯”法律服务产品大赛覆盖京师体系46家分所;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举办的首届“明知”法律服务产品大赛集合了32个产品角逐;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举办的道可特第四届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吸引了100余名律师参赛……
华商律师事务所举办的华商第三届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经过初赛、决赛的竞争,最终从参赛的78支队伍中评选出13个获奖产品,其中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是:《数据资产化法律服务》《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并购一站式法律服务》《应诉外国对华反倾销》,分别对应着数智时代前沿的数据法律服务问题、国家重视社会广泛关心的新能源环保相关问题、律所本身擅长且具有地域优势的涉外法律领域问题。由此可见,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胜作品或涵盖律所发展的优势领域,或与律所未来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或与市场动态前沿密不可分。

综观各律所主办的法律产品大赛优胜作品,除了面向各律所擅长的并购投融、公司法律、证券资本等传统领域,大多数大赛的优胜作品中都有与法律合规相关的产品,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涉案企业合规法律产品》,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的《“药合规”——涉药企业合规法律服务产品》等,这意味着“合规”将成为各律所蓄力竞争的新领域,同时也代表着“合规”相关的市场前景依旧向好。“数据”成为各大赛优胜产品的另一关键词,如六和律师事务所的《企业数据出境申报合规法律服务产品》,金道律师事务所的《数据出境全流程合规法律服务产品使用手册》等。
“婚家传承”也成为热门领域,从婚前财富规划,到多元婚家一体化服务,再到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都涌现出相应优秀产品。除此之外,直播行业、医美行业引起了律所的广泛关注,知识产权、环保等相关问题也得到了大多数律所的重视,兼具专业性与独特性的相关法律产品层出不穷。倘若集合各律所大赛的优胜产品策划一个“大展”,这场展览或将成为市场发展的“指南针”,更将从产品角度绘就出属于法律服务行业的时代缩影。

03

大赛之后角逐才正式开始

产品化的定义是:把一种技术、一种服务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形成一种可大规模复制生产和发布的能力;其目的是:将技术、服务、成果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并实现规模效益,通过效率最大化实现利润和回报的最大化。如果说“法律”一词兼具了学术理论性和市场实践性,那么“法律产品”便是在“市场性”上划了重点。将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法律产品,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市场化的投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律产品大赛的结束,仅仅是律师团队专业性比拼的结束,而当产品真正完成和提出的那一刻,这场关于法律产品的市场角逐才真正开始。

法律产品大赛不仅要“做出来”,更要“卖出去”。不少律所在大赛章程中都提到了对参赛作品市场化的要求,如某律所在大赛要求中提到,“凡申报的参赛作品应具备市场需求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公开性、务实性、关联性”,“市场需求性”被放在了首位,但市场需求性要如何衡量却未作详细说明,这是因为主办方认识到了市场化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市场化这个问题,主办方自己可能也尚未有完整而清晰的答案。

举办大赛的目的不仅是品宣,更要为了战略落地服务。举办一场法律产品大赛,历时几个月之久,这对律所和日常业务繁杂的律师团队来说,都算得上一个“大工程”。那么这样一个“费时费力”的比赛既然做了,自然要利益最大化地将其功能开发完全。目前来说,大多数律所都抓牢了大赛带来的对产品、对律师团队、对律所本身品牌宣传的热度,从大赛筹备,到初赛优胜队伍,到直接决赛现场,再到大赛圆满落幕后推出优胜作品和优胜团队的介绍专题,这些都让大赛的主办律所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持续曝光。
然而大赛能为律所带来的绝不止品宣,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还有律所抓住了大赛的培训功能,将其作为青年律师学习提升的“训练场”。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直接将青训营与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结合,全程专业导师团队陪跑,人才培养、专业传承的意义拉满。实际上,很多律所举办的法律产品大赛中都有培训这一环节,但仅止步于赛前几日的讲座,短时间的讲座让参赛团队大概了解法律产品是什么,但在参赛实操过程中依旧是“摸石头过河”,因此,将每支参赛队伍配齐至少一名专业导师,或许是能获得更高质量参赛作品的一个好方法。
大赛最终遴选出的作品是大赛举办的结晶,除了进一步优化做好市场推广外,对内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已举办多年大赛的规模律所来说,成熟的抑或正在孵化中的法律产品或能成为律所扩张、打开市场的助推器,也可成为联系各地分所的桥梁。回到产品化定义本身,法律产品应该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流程”,以及“可大规模复制生产和发布的能力”,这与规模所的“一体化”要求不谋而合,在总所和分所内部推广成熟的法律产品,一方面有助于律所“一体化”品牌的形成,一方面也可成为扩建新所时,撬动市场或建立合作的催化剂。
“海选”固然是广集“金点子”的好方法,但“命题”可以让“金点子”更精准击中痛点。目前看来,由于所内各律师团队专攻方向不同,大多数大赛都是未定明确主题的“海选”,事实证明,海选确实利于律师团队就自身擅长领域总结经验、成就精品,但对于大赛主办方来说,最终得到的产品只是涉及各个领域的“满天星”,如何将这“满天星”聚成直击市场需求或律所发展痛点的“一团火”,这时“命题大赛”就彰显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将“合规”“数智”“涉外”等与律所战略布局或未来发展蓝图息息相关的板块设为关键词,或许会有利于集中全所能量,蓄力击中市场痛点。

04

数智化创新:

法律产品大赛的新趋势

2023年10月20日,为深入探索律师行业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实践,发掘杰出的法律服务产品案例,并分享推广法律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先进经验,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办、法制日报社媒体支持的首届法律服务创新产品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启动。此举旨在构建一个法律服务产品的展示与推介平台,推动法律服务产品的创新发展,进而提升律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律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行业的迫切需求。

其中,在法律产品大赛的舞台上,数智化创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法律需求。因此,将数智化技术融入法律服务产品,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年伊始,上海市司法局发布了《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该方案包含五个方面和21项具体工作任务,旨在推动法律科技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方案中,不仅强调了数据开放共享和深化法律科技应用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组织实施保障等关键措施。此外,作为上海首个针对法律科技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
为推进律所的科技化建设,方案明确表示支持法律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法律科技应用部门或岗位,并鼓励引入符合条件的科技人才担任律师事务所的特别合伙人。同时,方案还鼓励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公司化管理转型,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提升律所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此外,方案还引导法律服务机构通过组建共同体等方式加强法律科技产品的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一《方案》的出台,无疑是一个积极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有望对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法律科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并对律所的管理和科技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众多律所和律协都在推动相关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热潮中,法蝉也作为评委和辅导人员的角色参与了不少的产品大赛,辅导的团队也拿下不少的奖项。Swartz科技CEO、法蝉创始人、律新社法律品牌运营智库专家张智鑫曾强调:“法律服务产品是解决持续增长问题的核心杠杆,而品牌数字化是解决增长中触达问题的核心方法路径”。
律所的数智化理念普及,将逐渐成为现实。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法律服务行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巨大进步,更代表着律师队伍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数智化将为律所管理、法律服务产品创新以及客户服务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结语

无论是内观律所内部,还是放眼整个法律服务市场,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比赛”。大赛的举办只是将行业中的竞争以一种更直接、更聚集、更激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倒逼青年律师成长、团队专业水平提升,激发商业思维和内外市场转化,这可能是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相关律师
相关机构
留言
发送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

联系方式

156 1870 5573

电子邮件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