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郭浩文
今年你家所过百人了吗? 多久可以建成一家百人所?一家规模所可以有多少家百人分所? 百人所在团队建设、业务拓展、人才吸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有助于促进律所专业化分工。随着中国律师业进入规模化2.0阶段,百人所的增长速度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 根据律新社研究中心调研,尤其是近5年来,百人所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9年,百人所数量约320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0.99%;截至2025年1月11日,百人所数量达到615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1.4%。行业预测,百人所增速还将进一步加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法律服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百人所的数量呈现出了显著的增长趋势,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律新社研究中心统计,尤其是近5年来,百人所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 2019年,百人所数量约320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0.99%; ☉ 2020年,百人所数量约360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1.08%; ☉ 2021年,百人所数量上升至415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1.14%; ☉ 2022年,百人所数量达到500家,占比达到1.34%; ☉ 2023年7月,百人所数量突破500家,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朝着600家迈进; ☉ 2024年10月,百人所数量达到592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1.37%,距离600家仅一步之遥; ☉ 2025年1月,百人所数量突破600家,达到615家,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1.4%。
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要达到75万名,这一目标已在2024年提前实现。律师人数的增长为律所规模化提供了动能。在全国各地的律师协会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中,多个省市均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上海、广州、深圳、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把增加100人以上规模所的数量作为具体目标。
追求律所规模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并非仅仅为了增加人数,也不是单纯追求更多的业务量,其本质在于让律所更加稳固和体面地生存,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律所规模达到150人左右时,通常已具备初步的专业服务体系,并能依托公共资源支撑其基本运营;而当规模扩展至3000人时,则可搭建成熟的运营中台,形成更合理的分工和高效的管理架构。这样的规模不仅提升了律所的适应性与竞争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更高的专业标准和服务水平。(相关阅读:《5年内1000家百人所可期?正确与快乐的三种兼容方式丨凤梅姐说》)
纵观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百人所数量分布,可以发现显著的地域集聚特征。百人所的分布地域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其中,广东94家,北京72家,上海63家。西藏与青海没有百人所。
从地理位置来看,北京作为全国律所最多的城市,其百人所不仅数量庞大,业务覆盖面广泛,且专业分工细致。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对外开放程度高,而且经济体系发达,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律所入驻。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法律服务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法律市场拥有大量百人所,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互联网法律、跨境贸易等新兴领域表现出显著优势。
同时,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百人所的集聚地,也为律所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地区的经济活跃度、法律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律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顺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行业的集约化和国际化进程。
截至2025年1月,全国百人所数量占全国律所总数的1.4%。从百人所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分布情况来看,仅有9个地区超过这一平均水平。
从区域分布来看,百人所数量占比超过全国水平的9个省、市、自治区中,3个位于西部地区,1个位于华中地区,2个位于华东地区,2个位于华南地区,1个位于华北地区。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的集中度更高,头部所规模效应更加显著。
北京的百人所把分所进一步扩展至海淀、丰台、通州、大兴、东城、西城等区域。广州的百人所也把分所进一步扩展至白云、花都、黄埔、南沙、增城等区域,持续提升各区域内的分所密度。
此外,深圳市和上海市推出的包括中外联营、粤港澳联营、中央法务区在内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成功吸引了众多律师事务所在深圳前海以及上海浦东、临港、虹桥等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成为律师事务所开展国际协作、与港澳地区合作以及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重要平台,引领了新的发展趋势。2023年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市当年新增的8家分支机构中,有3家坐落于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
根据TOP 30规模所百人分所数量排名,拥有百人分所的律所品牌大多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
百人所数量持续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执业律师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则是律所品牌带来的虹吸效应。
根据司法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全国执业律师约75万人,比2022年增长了15.1%。截至2025年1月,全国百人所数量较2022年增长了23%,百人所增速与律师增速基本一致。此外,百人所的数量仅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量的1.4%,然而在律师人数方面则占据了全国律师总数的20.2%。
在律所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为构建完善的扩张机制,需明确律所的定位属性,以形成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竞争优势。同时,一以贯之的文化及运营是推动组织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目前,拥有百人分所数量居于前10名的律所分别是:
从排名第一位的盈科来看,2022年,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首次公开提出到2024年实现100家“百名律师规模大所”的目标后,其百人分所增速不断提速。截至2024年,盈科共有124家分所,其中百人所数量达到46家。盈科一向重视品牌的推广和传播,更是将品牌作为事务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盈科还率先推出律所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仅对律所的管理有显著帮助,而且助推了律所的品牌化。
盈科的管理模式一直在不断迭代升级。起初,盈科对分所是100%持股;到2014年、2015年,盈科作了一个尝试,把分所股权的一部分分给当地优秀的律师合伙人,后来定位为“股权合伙人”,让他们也持有分所的部分股份。现在盈科释放的股份大约为30%,即总部持有70%,分所股权合伙人持有30%。这套模式2014年、2015年在武汉分所和佛山分所试点成功后向全国推广,目前盈科全国124家分所全部向当地合伙人开放了股权,实行股份合作。在该模式下,盈科分所体系快速发展,很多分所成为当地首家百人所。如,2024年6月,北京盈科(金华)律师事务所成为金华市第1家、浙江省第32家百人所。而百人所快速发展中,也陆续跻身单体千人所序列。如,2024年8月,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跨入单体千人所行列。(相关阅读:中国新锐“千人所”密码?条条大路通“做大”与“长大”丨律新观察)
作为前10名中唯一一家总部在西部地区的律所,泰和泰“立足中西部,辐射全国”的规模化发展策略值得关注,其全国布局规划及发展策略助力了各地凝聚力的提升。“有灵魂的组织,才配有更长远的未来”这句话奠定了泰和泰组织的灵魂和使命感,让泰和泰承载着创业者的梦想百年传承,泰和泰中心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召唤下应运而生。在2020年至2025年的“二五”战略期间,泰和泰将实施两大核心布局:首先,致力于实现高质量的规模化发展,适度减缓扩张步伐,并选择在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五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其次,深化专业化发展,提出“多核业务领军、跨域高效合作、深度服务客户”的战略口号。
2022年,泰和泰武汉从成立之初的7人发展到100人,仅仅用了842天。2024年7月,泰和泰上海办公室正式跨入百人所行列,员工总数近200名。目前,泰和泰的百人分所数量还在增加中,百人所建设速度越来越快。截至2025年1月11日,泰和泰的25家分所中已有12家百人所。(相关阅读:王凤梅:如何快速建成一家百人所?当全国百人所数量奔向600+……)
注重百人所的建设目标管理,已经成为各家律所品牌力升级的标志之一,2024年,我们看到国内多家律所发布“百人所”成立消息。
2024年1月,江苏漫修(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人数增至100人。至此,江苏单体百人律所增至36家。
2024年7月,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人数达到百人,成功跻身百人所行列。
2024年12月4日,无锡市举办第三家“百人律师事务所”授牌仪式,北京德恒(无锡)律师事务所成为继北京市京师(无锡)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市盈科(无锡)律师事务所之后的无锡第3家百人所。
2025年1月11日,嘉兴市司法局向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和浙江开发律师事务所授牌“嘉兴市百人律师事务所”。
还有更多的律所正在奔赴百人所的路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诸多律师事务所借助规模化效应,增强了服务能力并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以满足日益增长且复杂的法律服务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律所跨入百人所行列,行业内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这也将促使律师事务所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品质,为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贡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律所的文化建设、团队培养以及品牌战略显得尤为关键,它们共同构成了律师事务所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律所也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通过优化管理架构,改进人才激励机制,这些领先的律所正引领着行业向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法治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百人所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律师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的法律服务解决方案。